閱讀青島——歷史建築地圖

閱讀青島——歷史建築地圖

青島自1891年建置以來,先後遭到當時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德國和日本的殖民統治,政權幾經更迭、城市歷經滄桑。特殊的政治背景和獨有的發展歷程,賦予青島以豐富的歷史內涵,產生了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風貌區,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歷史建築群。 有人說:走進青島,如同走進萬國建築的博覽會,這句話也許並不誇張。本書精選了青島8大片區的189個老建築,圖文並茂的介紹了老建築的前世今生,是了解青島的重要歷史資料,也是青島旅遊的導遊手冊。

基本介紹

  • 書名:閱讀青島——歷史建築地圖
  • 作者:潘麗珍 劉賓 金超
  • ISBN:978-7-5537-2136-1
  • 類別:建築設計
  • 頁數:300
  • 定價:188.00元
  •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1
  • 裝幀:精裝
  • 開本:787*1092 1/16
作者簡介,卷首語,編輯推薦,圖書目錄,

作者簡介

潘麗珍: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工程技術套用研究員、國家註冊城市規劃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青島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青島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青島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會委員。致力於城市規劃設計與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實踐工作。獲全國、省、市優秀規劃設計項目4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若干篇。主持完成了多項課題研究。
劉賓:高級工工程師,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第一分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歷史城市保護、新城總體開發與建設規劃、濱水區域城市設計等。
金超:工程師,青島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第一分院項目負責人。

卷首語

康有為先生曾這樣描寫過青島:“青島之紅瓦綠樹,青山碧海,為中國第一”。這種觀點後被世人認可,並漸漸成為了青島城市的縮寫。漫步青島老城的大街小巷,感受的是建築因巧借自然地勢、布局因巧妙容納區域內山和海所展現出的融洽和協調。這種獨具特色的建築形態和山海城融為一體的城市風貌亦反映了早期西方文化對青島城市的影響。有人曾說過這樣的話,建築是凝固的音符,那歷史建築就是城市歷史和文化的樂章。青島的歷史建築以其特有的神態,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見證著城市的變遷。
青島自1897 年建置以來,先後遭到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德國和日本的強占,其歷史發展幾經易手、歷經滄桑。見證了德國海外擴張模式的選擇、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掀起、日本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東亞政策變化等對二十世紀前期世界格局影響重大的事件。日本取代德國占領青島,拋出意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由此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更是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正是由於青島的重要性,直接或間接的引發了一系列重大軍事、政治事件。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及其所產生的重大社會影響,奠定了青島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城市特殊的政治背景和獨有的城市發展歷程,賦予青島歷史以豐富的內涵,產生了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城市風貌區,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歷史建築群。德國人占據青島後,採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最先進的城市規劃思想來建設青島,使青島市區在建設之初就一直有城市規劃的指導。城市總體布局充分依託自然地形特徵,劃分城市功能區,城市中心選定在青島灣北部較為平坦的海濱區域,貼近中心區北面和東面規劃建設歐洲人居住區。南部沿海迂迴曲折的岸線和眾多的海灣成為旅遊和療養的最佳場所。結合膠州灣東岸的岸線和地形布置海港、鐵路站場和工廠。城市道路順應地形布局成自由式、棋盤式、放射狀等形態,主要街道通山面海,道路盡端和轉折點布置標誌性建築,形成了良好的街道對景。如:魚山歷史文化風貌區,道路依山體等高線環山而就,垂直等高線則用石階連線形成特色小巷,建築因地勢而建,規劃布局成功地將建築與山、海和諧地融為一體。這種建城理念雖然經歷城市規模不斷擴張,但應能很好地傳承了下來。成為今日解讀近現代城市規劃思想的範例城市之一。
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設計建造的風格各異的歷史建築數量多且分布集中,約百分之九十位於沿前海一線分布的歷史文化風貌區內,這些歷史建築在選址,建造過程中,體現了相近年代、相似形式、相同功能集中成片區分布的特徵,而且各風貌區間保持著清晰的特徵上的差別。在當時的建造過程中,通過制定嚴格的建築法規,對建築的高度、造型、容量加以限制,成就了體量、高度、比例恰當的街道空間組織關係。建築類型歸納起來主要有公共建築、獨立式居住建築和里院建築。
公共建築主要集中分布於太平路、中山路、館陶路等歷史文化風貌區,集中建設於德占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當時的行政、文化、商業及金融中心。表現出“門類齊全,風格多樣,設計考究,建造精良”的特點,代表了當時較高建築規格、技術和藝術水準。古典主義、德國巴洛克、殖民地式、折衷主義、中國傳統復興風格等各種各樣風格的建築組合在一起,構成了青島豐富街道景觀;這些建築都有各自的使用功能,有商業建築、辦公建築、旅館療養院建築、市政服務建築、醫療建築、教育建築、金融建築、交通運輸等等,體現了當時發達的城市服務和現代化水平。
建築價值和質量均較好的獨立式居住建築,反映了青島殖民歷史和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特色。這些獨立式居住建築集中分布於八大關、魚山、八關山、信號山、觀海山等歷史文化風貌區內,是當時的歐洲人居住區。建築依託山體、丘陵地形簇群而居,一脈承襲了“依山面海、隨坡就勢、錯落有致、庭院宜人、建築精巧”的建設理念,是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特色風貌的集中體現。里院建築青島的典型民居,是當時的華人居住區。舊青島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小職員、海陸軍下級軍官、公路鐵路員工以及警務人員、小商販、教職員工、小手工業者、產業工人、人力車夫等居住地。青島的“里院”具有獨特的建築形式,可分為一、二、三層建築不等。從居住形式來看,小到一戶一“里”,大到百戶一“里”不等。其院落又可分為“口、日、凸、目、回”五種類型,依次為獨院、兩進院、不規則院、三進院、套院等。青島的“里院”無疑是我國古代市井居所的一種保留和繼承,也是洋樓與中國四合院的一種結合。
里院建築是青島早期繁榮的商業文明和多元市井文化的歷史見證,是殖民統治時期青島華人營城的開元,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豐富多樣的圍合式院落組群,是青島本土建築形式的典型代表,可與上海的“里弄建築”、北京的“四合院建築”相提並論,是傳承青島城市記憶與地域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
有人說:走進青島,如同走進萬國建築的博覽會。這句話也許並不誇張,今天給人們帶來較為完整的建築群體回憶,得益於城市決策者城市發展的戰略決定,脫開老城在東部建設新城的城市規劃思路,使青島老城區完整保留,在這一老一新之間,青島的浪漫與風情被詮釋得淋漓盡致。為了使徜徉其中的讀者身臨其境地閱讀歷史建築、捕捉城市記憶。在此,《閱讀青島——歷史建築地圖》以構成歷史文化護風貌區的主要歷史建築作為選擇標準,以建築地圖的形式介紹給大家,期望有助於您閱讀青島,體驗青島的歷史內涵,傳承城市的歷史文化。
潘麗珍
2013 年8 月

編輯推薦

1.青島精品老建築一網打盡,每個建築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
2.精心繪製的遊覽地圖,使您的出遊更為便捷。
3.了解青島,不得不了解她那一棟棟充滿了風情的老建築,了解這些老建築,不得不看這本歷史建築地圖。

圖書目錄

八片區分布圖
中山路歷史風貌區
館陶路歷史風貌區
四方路歷史風貌區
觀海山歷史風貌區
信號山歷史風貌區
魚山歷史風貌區
八關山歷史風貌區
八大關歷史風貌區

建築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