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中華國粹: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煙花爆竹

閱讀中華國粹: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煙花爆竹

《閱讀中華國粹: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煙花爆竹》是《閱讀中華國粹》其中一冊。囊括古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藝術創作風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閱讀中華國粹: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煙花爆竹》分為讓喜慶安全著陸——煙花爆竹選購與燃放;古風今韻——有關煙花爆竹的詩詞楹聯;趣味橫生——煙花爆竹的神話和傳說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閱讀中華國粹: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煙花爆竹
  • 出版社:泰山出版社
  • 頁數:166頁
  • 開本:16
  • 作者:李紅華 傅璇琮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190095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閱讀中華國粹:青少年應該知道的煙花爆竹》中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並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鬆,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圖書目錄

第一章華美夜空的使者——煙花爆竹的前世今生
第一節淵遠流長——煙花爆竹簡史
一、煙花發展簡史
二、爆竹演變簡史
第二節煙花爆竹的種類
一、煙花爆竹的分級
二、煙花爆竹的分類
第三節煙花的一些新品種和新花樣
一、日景煙花
二、冷煙花
三、網幕煙花
四、串聯煙花
第二章趣味橫生——煙花爆竹的神話和傳說
第一節煙花爆竹祖師爺李畋的傳說
第二節燃放爆竹驅逐年獸的傳說
第三節燃放爆竹避山魈惡鬼的傳說
第四節與花炮之鄉瀏陽有關的傳說
第五節與煙花爆竹有關的名勝及傳說
一、孫恩邈與孫隱崖和煉丹台等
二、祖師廟
第三章漂亮煙花的秘密——煙花工作原理
第一節禮花彈構造及工作原理解析
第二節煙花工作的化學原理
一、發光效果
二、焰色效應
三、聲響效應
四、氣動效應
五、發煙效應
第四章燦爛之下的擔憂——煙花爆竹的危險
第一節危險的生產原料
一、主要原料的性能及危險
二、煙火藥、黑火藥的性能和危險
第二節煙花爆竹事故原因及預防
一、煙花爆竹事故發生因素分析
二、預防與控制措施
第三節常見煙花爆竹事故處理
一、火災事故處置措施
二、爆炸事故處置措施
第五章讓喜慶安全著陸——煙花爆竹選購與燃放
第一節煙花爆竹的安全選購
第二節煙花爆竹的安全燃放
一、安全燃放的相關法律法規
二、燃放煙花爆竹時應注意的問題
三、六類煙花爆竹產品的燃放
第三節煙花爆竹的儲存安全
第六章讓人歡喜讓人煩——煙花爆竹的污染
第一節煙花爆竹對環境的污染
一、粉塵污染
二、有害氣體污染
三、噪音污染
三、固體廢棄物污染
第二節新型低污染的環保煙花
第七章五彩斑斕——神奇煙花藝術
第一節煙花是一門獨特的藝術
一、煙花與美術
二、煙花藝術美的構成要素
第二節火之交響樂與光之芭蕾舞——煙花燃放的藝術效果
一、煙花視覺藝術
二、煙花的聽覺藝術
三、煙花造型藝術
四、煙花的意境
第三節煙花藝術的極致——焰火晚會
一、焰火晚會煙花燃放的基本要素
二、焰火晚會的藝術設計
第四節把精彩輕鬆收入囊中——實用煙花拍攝技巧
一、全自動數位相機拍攝篇
二、單眼相機拍攝篇
三,煙花拍攝技巧提高篇
第八章古風今韻——有關煙花爆竹的詩詞楹聯
第一節隋唐煙花爆竹詩詞
第二節宋代煙花爆竹詩詞
第三節元明清煙花爆竹詩詞
第四節近現代煙花爆竹詩詞
第五節有關煙花爆竹的楹聯
附錄1:煙花爆竹的基本常識
附錄2:GB10631—2004煙花爆竹安全與質量
附錄3:煙花燃放操作規程(GA183—2005)
附錄4: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
附錄5:焰火晚會煙花爆竹燃放安全規程

序言

2001年,泰山出版社編纂、出版一部千萬言的大書:《中華名人軼事》。當時我應邀撰一序言,認為這部書“為我們提供了開發我國豐富史學資源的經驗,使學術資料性與普及可讀性很好地結合起來,也可以說是新世紀初對傳統文化現代化的一次有意義的探討”。我覺得,這也可以用來評估這部《閱讀中華國粹》,作充分肯定。且這部《閱讀中華國粹》,種數100種,字數近2000萬字,不僅數量已超過《中華名人軼事》,且囊括古今,泛攬百科,不僅有相當的學術資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藝術創作風味,確可以說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即國粹的經典之作。
國粹者,民族文化之精髓也。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依靠勤勞的素質和智慧的力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從文學到藝術,從技藝到科學,創造出數不盡的文明成果。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展軌跡,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梁啓超在1902年寫給黃遵憲的信中就直接使用了“國粹”這一概念,其觀點在於“養成國民,當以保存國粹為主義,當取舊學磨洗而光大之。”當時國粹派的代表人物黃節在寫於1902年的《國粹保存主義》一文中寫道:“夫國粹者,國家特別之精神也。”章太炎1906年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里,也提出了“用國粹激動種性”的問題。
1905年《國粹學報》在上海的創刊第一次將“國粹”的概念帶入了大眾的視野。當時國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章太炎、劉師培、鄧實、黃節、陳去病、黃侃、馬敘倫等。為應對西方文化輸入的影響,他們高揚起“國學”旗幟:“不自主其國,而奴隸於人之國,謂之國奴;不自主其學,而奴隸於人之學,謂之學奴。奴於外族之專制謂之國奴,奴於東西之學,亦何得而非奴也。同人痛國之不立而學之日亡,於是瞻天與火,類族辨物,創為《國粹學報》,以告海內。”(章太炎:《國粹學報發刊詞》)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艱難跋涉,中華民族經歷著一次偉大的歷史復興,中國崛起於世界之林,隨著經濟的發展強大,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凸顯。
20世紀,特別是80年代以來,國學已是社會和學界關注的熱學。特別是當前新世紀,我們社會主義經濟、文化更有大的發展,我們就更有需要全面梳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以宣揚和傳播,以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予以重新認知和用心守護。
因此,這套圖書的出版恰逢其時。
我覺得,這套書有四大特色:
第一,這套書是在當下資訊時代的大背景下,立足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重視學術資料性,約請各領域專家學者撰稿,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煌煌百種全面系統闡釋中華國粹。同時,每一種書都有深入探索,在“歷史——文化”的綜合視野下,又對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心理境界作具體探討。它既是一部記錄中華國粹經典、普及中華文明的讀物,又是一部兼具嚴肅性和權威性的中華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說是學術性與普及性結合。這當能使我們現代年輕一代,認識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感受中華國粹之獨特魅力,進而弘揚中華文化,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第二,注意對文化作歷史性的線索梳理,探索不同時代特色和社會風貌,又溝通古今,著重聯繫現實,吸收當代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新鮮知識,形成更為獨到的研究視野與觀念。其中不少書,歷史記述,多從先秦兩漢開始,直至20世紀,這確為古為今用提供值得思索的文本,可以說是通過對各項國粹的歷史發展脈絡的梳理總結規律,並提出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發展策略。
第三,既有歷史發展梳理,又注意地域文化研索。這套書,好多種都具體描述地方特色,如《木雕》一書,既統述木雕藝術的發展歷程(自商周至明清),又分列江浙地區、閩台地區、廣東地區,及徽州、湘南、山東曲阜、雲南劍川,以及少數民族的木雕藝術特色。又如《飲食文化》,分述中國八大菜系,即魯菜、川菜、粵菜、閩菜、蘇菜、浙菜、湘菜、徽菜。記述中注意與社會風尚、民間習俗相結合,確能引起人們的鄉思之情。中華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整體,但它是由許多各具特色的地區文化所組成和融匯而成。不同地區的文化各具不同的色彩,這就使得我們整箇中華文化多姿多彩。展示地區文化的特點,無疑將把我們的文化史研究引向深入。同時,不少書還探討好幾種國粹品種對國外的影響,這也很值得注意。中華文明在國外的傳播與影響,已經形成一種異彩紛呈,底蘊豐富的文化形象,現在這套書所述,對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十分吸引人的佳例。
第四,這套書,每一本都配有圖,可以說是圖文並茂,極有吸引力。同時文字流暢,饒有情趣,特別是在品賞山水、田園,及領略各種戲曲、說唱等藝術品種時,真是“使筆如畫”,使讀者徜徉了美不勝收的藝術境地,閱讀者當會一身輕鬆,得到知識增進、審美真切的愉悅。
時代呼喚文化,文化凝聚力量。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建設。我們當遵照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精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我們希望這套國粹經典闡釋,不僅促進青少年閱讀,同時還能服務於當前文化的開啟奮進新程,鑄就輝煌前景。
2011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