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中眼動

閱讀中眼動是閱讀感知過程中眼球運動的規律。根據雅代爾 1879 年的最初發現, 閱讀時眼球不是一往直前連續不斷地移動,而是間歇地作忽動忽停的跳動。看清字詞不是在眼動時,而是在眼停的瞬間。這在閱讀心理上稱“眼停”。眼停的次數和每次注視的時間,與閱讀能力、讀物難度、讀者的要求和閱讀方式有關。

中國心理學家沈有乾 1935年的研究發現:閱讀在眼停時才感知字句,眼動占全部閱讀時間的 5%~6%,大部分時間屬於眼停;每次眼停,最多可見 6個~7個字;每次眼停時間長短不一,平均在 1/3秒左右;每篇文字的第一行,眼停次數較以後各行略多。眼停不只是從一定點移到另一定點, 有時因未看清或不明意義還會倒退到原點,這叫做“回視”。回視次數越多, 眼停次數與時間也越多。視線從一行末端移到次一行首端,稱做“掃視”。開始學習閱讀的學童,掃視運動較多,且易發生行次錯亂,或反覆尋找的情況。初步掌握了閱讀技能的學生,反覆掃視逐漸減少。在朗讀過程中,最初是眼見一字,口發一音,漸漸地發展為眼動快,發音跟不上,這種看先於讀的先行程度叫做“視讀廣度”,或稱為“視音距”。看一字讀一字是最低級的閱讀,表明對字與字缺乏組織能力。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才會逐步把一個短語,一句話作為認讀單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