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都別記

閩都別記

《閩都別記》曾名《雙峰夢》、《閩都佳話》,創作於清代乾嘉時期,是一部福建福州人所寫的福建福州地方文學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都別記
  • 曾名:《雙峰夢》
  • 創作時間:清代乾嘉時期
  • 主要內容:是一部福建人所寫的福建地方文
《閩都別記》介紹,作者-里人何求,內容簡介,作者之謎,版本,

《閩都別記》介紹

作者-里人何求

該書作者署名里人何求,它的創作基礎是福州說書藝人所講的大量民間故事,作者把這些故事加以整理,將它們依歷史先後貫串在一起,作成了這一部長達150餘萬字的巨製。《別記》廣泛反映了以福州為中心的福建社會實際,雖然書中間雜有大量神怪內容,但基本的民情民俗都是真實可靠的,因而對研究福建地方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些民俗民風的時間所在,大致是以清朝乾嘉年間為下限,至少可以向前涵蓋到明朝中後期。對於民風之內的男風,《閩都別記》的相關描述具體而全面,這在民間文是少見的。

內容簡介

《閩都別記》成書於清乾隆時期,凡四百零一回,一百二十餘萬字。它以章回小說形式描寫了福州地區的社會生活,記錄了大量的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地方掌故、風俗習慣、名勝古蹟、俚謠俗諺、方言土語等等,保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可補正史、方誌的不足,是研究福建地方史和社會學、民俗學及語言學的重要參考資料。作為一部地方文獻,它在這些方面的價值遠遠超過其文學價值
本書故事以福州東山榴花洞為開端,聯貫到漢唐五代,特詳於開閩王氏,經宋元而迄於清初,內容是很龐雜的,大小故事拼湊在一起,缺乏系統,時間觀念很不謹嚴,文字亦欠雅馴,顯然出於說書人之口,迎合市民聽眾的低級趣味,是以有一部分不健康成份及對於少數民族的誣衊辭句。然書中保存有大量的福建(主要是福州地區)的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謠諺,這種口頭文學,值得民俗學家、語言學家以及研究福建地方史者和文學史者參考。例如: 《說文》日: “閩,蛇種也。”本書便殘留有人頭蛇身的神說和“山都木客”的故事,這可為探究福建原始社會的傳說提供材料。

作者之謎

據此,自清乾隆以來,該書作者是何方人氏,一直沒有定論。有說為該書的作者是福清龍田鎮人,其依據有五——
一.古人有以“地名+人名”命名的習慣。套其模式,“里人何求”即為“里人”人,名字叫“何求”。
二.龍田鎮區有一條巷道叫“里人巷(又名里人洞、里人弄)”,其叫法從古到今一直沿用。
三.如今在龍田鎮里人巷,部分老人仍口傳一些《閩都別記》中所記載的傳說、掌故等。
四.在該書第七回起句“吾宗伯仲九神仙,修煉斯山漢代年”中,“吾宗”即“我的祖宗(祖先)”,“九神仙”即“石竹山道院何氏九仙君”。意思是:我的祖宗和石竹山九仙君一樣,都是姓何。這一點和民國《福建通志·藝文志》所說的“似是作者與何氏有關”的論點相符。而石竹山“抽籤祈神”的風俗盛行於東漢,這一點與“漢代年”也正好相吻合。
五.書中所記載的一些民間傳說、歷史故事、地方掌故、風俗習慣、名勝古蹟、俚謠俗諺、方言土語等,如今在福清也大量存在。

版本

書名曾叫《雙峰夢》、《閩都佳話》,最早在福州文人中傳抄,分藏於城內宮巷林家、光祿坊劉家以及螺洲陳家。1911年南后街衣錦坊口舉人董執誼根據各種抄本,編輯整理成書,改稱《閩都別記》,1927年冬,南台建業石印社印行石印本600部,1978年福州古舊書店將石印本謄影複印,1988年福建人民出版社點校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