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粵懸鉤子(原變種)

閩粵懸鉤子(原變種),產於福建、廣東。生山坡路旁或攀援石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粵懸鉤子(原變種)
  • :5-10厘 米
  • :3-6厘米
  • 產於:福建、廣東。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枝疏生微彎小皮刺,幼時被黃褐色絨毛。單葉,革質,寬卵形,頂端漸尖,基部心形,上面無毛,綠褐色,下面密被黃褐色至鐵鏽色絨毛, 邊緣具淺鈍粗鋸齒,側脈7-9對;葉柄長1-2厘米,疏生短小皮刺,有時具絨毛;托葉卵圓披針形至狹橢圓形,早落。花成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具少數花朵。總花梗,花梗和花萼均被黃白色絨毛狀柔毛、腺毛和稀疏針刺,腺毛長1.5-2.5毫米;花梗長2-4厘米;苞片狹橢圓形,兩端漸尖,上面稍有毛,下面具絨毛狀柔毛和腺毛,全緣或淺裂;萼片披針形,頂端漸尖,全緣或2裂,花後直立;雄蕊多數,花絲寬扁、無毛;雌蕊多數,比雄蕊長很多。果實近球形,直徑達1.5厘米,紅色,無毛;核較平滑或稍具皺紋。花期3-4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長在山坡路旁或攀援石上。

分布範圍

產自福建、廣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