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歌

閩南歌

閩南歌,發揚於閩南地帶;在台灣則稱為台語歌(閩南的莆田地區唱的是莆田歌)。在泉州,廈門,漳州一帶非常流行,男女老少都會唱,特別是《閩南人》、《愛拼才會贏》、《歡喜就好》、《世界第一等》外出的閩南人有時候聽到故鄉的歌曲,會熱淚盈眶。20世紀台灣八九十年代代表歌手有周華健葉啟田李茂山等,進入21世紀,有張雲卉陳雷林姍黃思婷龍千玉蔡小虎王識賢謝金燕孫淑媚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南歌
  • 流行時間:20世紀80年代
  • 流行指數:★★★★
  • 代表作品愛拼才會贏歡喜就好
  • 代表人物:周華健、葉啟田、李茂山、陳雷等
  • 別稱:台語歌
基本概述,歷史沿革,發展起源,耀眼星空,

基本概述

閩南歌: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隨著海峽兩岸探親開放,台灣原創的閩南語歌曲開始湧入大陸,《愛拼才會贏》、《酒干倘賣無》、《浪子的心情》等閩南語歌曲,不經意間便在大街小巷四處傳唱。
閩南語歌曲所傳唱的內容,大多描寫人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場景,感嘆人生又勉勵進取,極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其歌詞一般純樸通俗又感情豐富,旋律大多都帶著入骨的悲愴,充滿韻味又易於傳唱,很快得以流傳開來。

歷史沿革

台灣的閩南語歌曲源頭在廈門
閩南文化學者彭一萬先生表示,廈門和台灣的閩南語歌曲有著深遠的淵源。清末民初,閩南的歌仔就在兩岸風靡一時,當時廈門的二四崎頂(廈門地名)“文德堂”和二四崎腳“會文堂”就是印刷閩南方言歌仔冊的出版商。他們先用水印,後來隨著技術的逐步發展,用石印,這些小冊子,在廈門的銷量很好,還銷售到台灣。清末,台灣被日本占領,台灣人民中許多人都表現出了民族氣節。當時一首名為《雪梅思君》的歌仔就在海峽兩岸廣為傳唱。歌里唱到:“唱出一歌分你聽,雪梅做人真端正…….勸你列位注意聽,要學雪梅這所行(品行)”。講的是一個女子在丈夫死後,一個人帶著孩子,堅強地生活,而這個故事傳到台灣後,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因為當時台灣處於日本的統治之下,所以人們借女子思夫,為其守節,來表達自己不甘於日本的統治,做人要端正,要有民族氣節。《雪梅思君》在當時被稱為“國慶調”,或“廈門調”。1922年廈門才女周淑安創作了第一首閩南語花腔歌曲——《安眠曲》,用鋼琴伴唱,堪稱是閩南語流行歌曲的雛形。隨後廈門人姚占福渡海赴台進行閩南語歌曲的創作,他的力作《苦酒滿懷》和《心酸酸》風靡全台。著名詞曲作家曾仲影,也是在廈門大學畢業後就去了台灣,這些人對台灣閩南歌曲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上世紀20-30年代,台灣產生了一批閩南語歌曲的創作人才。如台灣本土音樂人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的《桃花泣血》,蔡德音的《紅鶯之歌》,則是用《蘇武牧羊》的古調重新填詞。1933年-1937年是台灣閩南語流行歌曲的黃金時代,現在還傳唱的許多經典就是當時所創,如《望春風》、《月夜愁》、《雨夜花》、《四季謠》等。這些歌聲像一股溫馨柔和的春風,吹拂過大街小巷,吹拂過城市鄉村,撫慰在“四腳仔”(指日本統治)控制下的“甘薯仔”(指台灣人)的孤寂胸臆,也流傳在一衣帶水的海峽對岸。
閩南歌手 林姍閩南歌手 林姍
閩南語歌曲風靡兩岸
閩南人》,是由全棲藝人張雲卉潛心作詞作曲並演唱的。這首歌作為新時代閩南語勵志歌曲代表作,在很多地方都優勝於傳統,在創作上融合了Funk Rock(朋克搖滾)和Smooth Jazz(絲滑爵士)的節奏韻律,較為輕快跳躍,充滿律動感。而相對於傳統閩南語歌曲,《閩南人》唱作者地道的閩南人身份讓整首歌聽起來不顯得那么“台腔”,不管是填詞、作曲、還是演唱,均根植閩南文化的角度,不同於那些基於台灣文化的歌曲,是真正意義上的閩南語歌。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新型曲風,是閩南語歌曲和西方電聲樂器的有效結合,並同當代流行音樂充分互動後的音樂產物,更具感染力,為今後閩南語歌多元化創作提供寶貴的經驗和良好的借鑑形式。
《望春風》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閩南語經典歌曲,它風行兩岸已經幾十年了。1933年台灣音樂人李臨秋以根植於《西廂記》中“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的中國古典情懷詩句意境寫出了《望春風》,加以鄭雨賢的中國傳統五音階曲調配曲而珠聯璧合,打造出來這首經久不衰的佳作。歌詞唱道:獨夜無伴坐燈下,冷風對面吹,十七十八未出嫁,想著少年家,生成標緻面肉白,誰家人子弟,想要問他怕壞勢(不好意思),心內彈琵琶。已愛郎君做夫婿,已愛在心內。不知何時君來采,青春花當開。門外好像有人來,開門去看邁(看看),有人笑我憨大呆,乎(被)風騙不知。《望春風》以含蓄的方式反映了少女複雜的情感是一首詞曲並美的經典之作。
如今許多閩南人,甚至來閩南的外地人也都會唱“天黑黑,要下雨”和“愛拼才會贏”等“土歌”。閩南語歌曲,具有特殊的韻味和魅力。“土歌”給兩岸人民的生活帶來歡樂和理想,給兩岸人民的人生帶來了意志和力量。《愛拼才會贏》歌曲中唱到“一時失志不免怨嘆,一時落魄不免膽寒……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拚,愛拼才會贏”等等。這首歌鼓勵了多少人勇敢地繼續前行,人們被這種拼搏開拓精神一直鼓舞著。
近年來,閩南語歌曲在兩岸十分流行,《車站》、《家後》,《燒肉粽》等經典歌曲或流行歌曲常常縈繞在人們的耳際。但是廈門的有些有心人士卻發現,這些流行歌曲,大都是由台灣創作的,從海峽對岸傳唱過來的。曾經在閩南語歌曲創作上有過一段輝煌的廈門,近年來似乎沒有產生能在海峽兩岸流行的歌曲。看來廈門滯後了,要奮起直追了。

發展起源

台灣閩南語歌仔冊是廈門流傳去的
起源於唐代的歌仔冊,是一種以敘事、說教為主,可作為唱本、也可當作讀物的民間文學樣式,是傳播地方人文典故、風情世故的載體。
鴉片戰爭後,廈門成為開埠口岸,閩南傳統歌謠開始在此匯集、流行、出版。19世紀50年代,僅印售閩南語歌仔冊的書局就有文德堂、會文堂、博文齋、世文堂、崇經堂、輔仁堂、文記堂、鴻文堂、石印書局等;泉州的琦文堂、清源齋、見古堂和上海的點石齋、開文書局等也印刊閩南語歌曲到廈門發售。廈門歌仔冊總共有數百種之多。19世紀,主要是傳統歌謠,包括戲文選段;進入20世紀,則有不少新創作的歌曲面世。文德堂、會文堂等書局持續經營到抗戰前夕,經歷過木刻、石印、鉛印等階段。上海開文書局刊行的歌仔冊,特別對閩南語的字、詞加注。
愛拼才會贏愛拼才會贏
當時,廈門流傳到台灣的歌仔冊不下數百種,封面多為深黃色毛邊紙,每冊四、五頁,附有繡像,價格低廉,內容通俗。台胞思鄉殷切,欣然接受,推動了台灣本土刊行和創作閩南語歌曲的浪潮。台灣學者陳健銘在《野台鑼鼓》一書中,列舉了大批“廈門歌仔”的目錄,其中有1910年新編的《最新陳總歌》、《戲箱歌》等,還有《最新搖鼓歌》、《新刻過番歌》等。台灣學者薛宗明所著《台灣音樂辭典》,列舉了百種以上傳到台灣的歌曲目錄,有些還是手抄本。
20世紀30年代,廈門的一些書局還刊行台灣人士創作或改編的閩南語歌曲,內容除了歷史故事、民間傳奇外,還有記敘當時社會事件以及勸化歌曲,如《烏貓烏狗歌》、《過去日本戰敗歌》、《嘉義行進相褒歌》、《台南運河奇案歌》、《花花世界勸善歌》等。
不僅如此,連廈門的閩南白話基督教歌曲也傳到台灣,1900年傳教士甘為霖以廈門美華書局刻本《養心聖詩》為藍本編印的歌集《聖詩歌》、1912年鼓浪嶼閩南聖教書局出版的《養心神詩》、1926年刊行的標明“廈門曲調”《聖詩》六首之一《大家看著上帝聖羔》等,在台灣都有廣泛的影響。
《雪梅思君》是“采自廈門調而來台灣學者莊永明在《台灣第一》書中披露:早在台灣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曲尚未誕生前,“有兩首歌曲甚受大家所喜愛傳唱,一是《雪梅思君》,一是《紅鶯之鳴》,前者有說是‘國慶調’,也有說是‘廈門調’,據考證,詞曲都是從廈門流傳來台的;而後者則是曲寄《蘇武牧羊》古調,由蔡德音填詞。”這些歌灌唱片問世,成為閩南語創作歌曲流行的“前奏”。
21世紀閩南歌手 黃思婷21世紀閩南歌手 黃思婷
莊永明認為:《雪梅思君》所唱“為君立誓不嫁尪,甘願守節一世人”,本來講的是“要學雪梅這所行(品行)”的故事,傳到台灣後被賦予新的意義。當時日寇據台,人們借女子思夫守節來表達恥為倭臣、要有民族氣節的意思。而《台灣音樂辭典》則明確記載,《雪梅思君》是“采自‘廈門調’而來”。
台灣學者還坦承:“台灣新劇運動,萌芽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末。初期從事這運動的,可以說是全由廈門通俗教育社的出身者為主體……”“民國十二年12月,彰化縣新社成立,系由廈門讀書歸來之陳嵌、潘爐、謝樹元等為中心組織的,他們因受當時盛極一時之廈門通俗教育社的影響,於放假回台時,糾契約志……公演《良心的戀愛》五幕社會劇為發端。”
1932年,上海聯華影業製片印刷公司出品了影片《桃花泣血記》,由卜萬蒼編劇,阮玲玉金焰主演。輸入台灣時,電影業者為了招徠觀眾,設計製作廣告歌曲進行宣傳,便敦聘詹天馬依據劇情梗概寫了七言歌詞,由王雲峰譜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曲就這樣誕生了。
廈門人對台灣閩南語歌曲的貢獻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廈大教授羅常培記錄的廈門方言民謠《龍眼乾歌》(趙元任制譜),就在閩南風靡一時並流傳到台灣。1927年,廈門著名詩人謝雲聲就蒐集、整理、出版了《台灣情歌集》。
閩南歌曲《酒干倘賣無》閩南歌曲《酒干倘賣無》
周淑安(1894-1974),1925年從美國哈佛大學等學府學習音樂歸來,在廈大擔任音樂研究員兼合唱指揮。1932年,她出版的《兒童歌曲集》中,有一首搖籃曲《安眠歌》,詞用廈門家喻戶曉的方言童謠:“噢噢困,一暝大一寸;噢噢惜,一暝大一尺。”兩句詞,反覆唱八遍,並配了鋼琴伴奏。這是我國第一首閩南語花腔歌曲。
姚贊福(1908-1967),原籍台灣彰化,14歲就讀鼓浪嶼英華書院,返台後於1933年投效台灣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寫了不少閩南語歌曲。最有名的是1936年發表的《心酸酸》,反映出日據時代男人被迫充當軍夫遠征南洋,婦女又怨恨又無奈的心情。1938年為《戀愛列車》、《終身恨》譜曲,膾炙人口。他的《悲戀的酒杯》也在台灣歌壇占有一席之地。
曾仲影(1925-),1946年廈大歷史系畢業後到了台灣。先是擔任廣播電台播音員,因“2·28事件”被捕入獄,出獄後與友人共組“白蘭新劇團”,為閩南語影片寫作抒情新歌。他是會編劇、能導演、善彈唱、可播音的藝術全才,單單閩南語歌曲就寫了1000多首。他或作曲或作詞的《雨中鳥》、《一粒流星》、《相依為命》、《巫山風雲》等,迄今還在兩岸廣泛傳唱。
解放後,廈門也有一批藝術家在為閩南語歌曲呈才竭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廣泛傳唱的《我愛我的台灣》,即是楊揚整理的;陳鄭煊寫了不少閩南語歌詞,並傳授給學生;尤金滿蒐集了大量閩南童謠,並編成舞蹈登台表演;羅時芳寫了不少廈門歌仔和歌仔戲的研究文章,頗有影響。
閩南歌
近年來廈門閩南語歌曲創作滯後
閩南歌閩南歌
台灣閩南語歌曲源在西岸,流在東岸。當然,廈台閩南語歌曲的交流是雙向的。 當廈門的歌仔冊流傳到台灣時,台北的光明社、周協隆書店、黃塗活版所、禮樂印刷所,新竹的竹林書局、興新出版社,台中的文林出版社、瑞成書局、秀明堂,嘉義的捷發漢書部、玉珍書局、林子活版所,台南的雲龍堂,高雄的三成堂等,均主動與廈門承接,翻印歌仔冊,有的還供不應求。
1933年到1937年,是台灣閩南語流行歌曲的黃金時代!1933年出現了李臨秋作詞、鄧雨賢作曲的閩南語歌曲經典之作《望春風》,在全球閩南人中廣為流傳。當時,在台灣被譽為“歌人醫生”的林清月醫師,“凡歌必記,有聞必錄,時時歌唱以自娛”,行醫餘暇,從廈門引進《山伯英台》、《陳三五娘》、《呂蒙正》等歌仔冊,翻印銷售;他一生創作、整理過上千首閩南語歌曲。後來,索性“棄醫從歌”,在診所門口貼起賣歌集的廣告單,並自費出版了《仿詞體之流行歌》(1952年)和《歌謠集粹》(1954年)等多本書,為早期在台灣傳播閩南語歌曲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廈門流行的《我愛我的台灣》,原為台灣作曲家許石1945年譜寫的《台灣小調》,曾由許丙丁填詞為《我愛我的台灣》,再由鄭志峰填詞為《我愛我的妹妹》。另一首廣為傳唱的《漁歌》,被誤傳為閩南民歌,其實是1936年台灣名家陳達儒作詞、林禮涵作曲的《送出帆》:
歡喜船入港,隔暝隨出帆;
悲傷來相送,恨君行船人。
一位過一位,何時再做堆;
目周看港水,我君船隻開。
有關的閩南歌比賽
為促進閩南歌的繁榮和傳唱的熱潮,傳播和弘揚閩南語文化,發揚閩南人的精神,福建曾舉辦過多種閩南歌比賽,如《全球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閩南語“雙歌賽”》《超級明日之星》,使福建成為閩南語歌曲的創作基地。用閩南歌這根紅線,促進兩岸文化交流。

耀眼星空

閩南語歌曲更正確的說應該叫台語歌曲,因為真正讓閩南語歌曲發揚光大傳唱大江南北,鼎盛時期影響力絲毫不遜色於國語歌曲的是與祖國大陸一脈相承,語言、生活習慣、文化習俗都與福建閩南地區相近的寶島台灣。
閩南語歌曲的發展歷史悠久,從300多年前明末清初大批福建地區的百姓遷台這個時期為地源,20世紀4、50年開始初現整體格局的雛形,直到8、90年代走至顛峰。這段時期創作出來的閩南語歌曲類型繁多、包羅萬象,難以對其風格作具體歸納定義。以下就請讓我用開枝散葉籠統的敘述方式,帶著你走進時光隧道,以崇敬的心態了解領略閩南語歌曲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內涵。若有疏忽遺漏不夠周全之處還請能夠見諒。
閩南歌“味道”閩南歌“味道”
早期閩南語歌曲的創作源泉大多來源於社會低層人物的生活和情感經歷。他們把對於人生的種種領悟轉化為動人的旋律表達出來,以物喻人以景喻情,感情色彩生動真摯情真意切,可以說其中每一個跳動的音符就是一段心情一個故事。《望你早歸》創作於上世紀40年代,描述的是日據時期獨守空閨的台灣婦女對被日軍徵召到南洋當軍夫生死不明的丈夫真摯的思念之情。哀怨傷感的旋律樸實真摯的歌詞完美搭配,處處流露出一種催人淚下的感情氛圍,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家庭破碎的年代,一下子便感觸良多情緒難以平復,即是對那個時代人們深深的同情,也是在控訴和遣責將無鼙百姓推向黑暗深淵的罪惡製造者。《青蚵嫂》感情色彩和意境和《望你早歸》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樣的傷感哀怨,一樣都是唱出了社會低層人物悲慘的人生遭遇和對於命運的控訴。不同的是從這首歌里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到台灣人民特有的生活文化和生存環境,所營造出來的整體意境是一幅真實、生動的生活畫卷,從中我們可以赤裸裸地窺見那時候的台灣人民在貧困艱難的生活環境中的悲傷、無奈、欲哭無淚的心情以及面對現狀的力不從心、屈服妥協。孫燕姿剛出道時唱過一首歌曲叫《天黑黑》,其中有幾段起著畫龍點睛作用的閩南語唱詞,取材的就是一首在台灣以及福建閩南地區膾炙人口的民謠。由於年代久遠,具體歌名叫什麼己經沒有確切的根據,總之從這首鄉土氣息濃厚歌詞幽默詼諧的歌曲當中,讓我有一種強烈的親切感和歸屬感。時光仿佛一下子倒流到從前,似曾相識的場景,樸素單純的鄉村生活,藍天白雲、鳥語花香的山野風光都在腦海里如放電影般一幕幕重現,感動由然而生久久無法泯滅。
台灣經濟從上世紀6、70年代開始走向經濟騰飛的階段,各個行業都在這個時候迎來了迅速發展的契機,萬業復甦欣欣向榮。閩南語歌曲在這樣良好的健康的環境的推動下開始茁壯成長,人才輩出、經典歌曲層出不窮,創作風格也更加多樣全面,一個燦爛輝煌的黃金時代由此顯露崢嶸光采奪目,令後世頂禮膜拜瞻仰緬懷。
曹俊鴻、佚名、鄧雨賢洪一峰蔡振南鄭進一陳百潭沈文程等等才華橫溢的創作巨匠是這段時期湧現出來的使閩南語歌壇發光發熱、耀眼奪目、功勳卓著的幕後推手。正因為他們出眾的創作才華和精心打造出來的一首首膾炙人口、風格獨特、充分展現出台灣人民特有的生活內涵和人文思想的經典歌曲,我們才有幸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接受一次次滲透入心靈的感動。這是人生旅程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情感經歷,人生就要有更多的感動才會更加精彩,更加激起勇敢樂觀面對生活的熱情和動力。
周華健周華健
閩南語歌壇曾經的輝煌既要有優秀的創作人在幕後的默默耕耘,也要有優秀的歌手在萬眾矚目的舞台上用他們優美動聽的歌聲將一首首凝聚創作人心血的歌曲完美演繹展現在公眾面前,需要幕前幕後的緊密默契的配合才能締造。請你們記住這些為閩南語歌壇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不能忘記的名字:洪一峰葉啟田李茂山洪榮宏江蕙陳盈潔沈文程謝雷鄭進一陳小雲施文彬陳雷羅時豐王識賢、劉福助、阿吉仔林強郭金髮白冰冰蔡秋鳳黃乙玲龍千玉蔡小虎蔡振南張秀卿金門王李炳輝。。。。太多太多各具特色、有個性有靈魂、感情充沛的聲音令我們感動陶醉,無法一一列舉。有些人、有些聲音現在因為各種原因而漸漸消逝於人前,或風采不再或蹤跡難尋,但我們會想念他們,懷念閩南語歌壇曾有的燦爛輝煌,重溫這一次次令人熱血沸騰的感動。
周華健
閩南語歌壇在華語樂壇影響深遠,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滲透入每一個角落。有很多在國語歌壇己功成名就開拓一片疆天地的知名歌手為了豐富自己的音樂生命,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紛紛跨足閩南語領域小試牛刀演唱閩南語歌曲,這就是俗稱的“雙聲帶”歌手。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蘇芮蔡琴潘越雲張清芳蔡幸娟張宇陳昇齊秦周華健伍佰張洪量等。甚至是一代歌后鄧麗君也曾在演唱生命巔峰時期抵禦不住閩南語歌曲魅力的誘惑,演唱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雨夜花》,而成為最具指標性的“雙聲帶”歌手的代表。屹立樂壇二十餘年依然長盛不衰的香港天王劉德華也因為類似的原因在90年代末期推出一首閩南語歌曲《世界第一等》,雖然劉天王的閩南語腔調並不是很標準,但是憑藉其個人魅力和影響力,這首藝術價值稱不上經典的歌曲同樣風靡一時,不分語種。還有 懷舊老歌手怡莉也曾翻唱過許多閩南歌曲,演唱時也非常好聽,還有怡莉原創的《期待早日回故鄉》、《真情的期待》《深情難忘》等閩南歌曲。
閩南語歌曲融入了閩南人的智慧、情感和才思,處處顯露一股濃郁的地域特色和獨特的創作風格。從歌曲當中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一種不同於其它語種的直滲入靈魂的感動和震撼,仿佛走進了閩南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曾經是那么陌生遙不可及,如今是如此真實生動。有太多經典歌曲用心去聆聽,感動就會隨入而來。除了上述歌曲之外,還有很多歌曲因為其雋永的藝術價值和流行價值我們不能遺忘,值得深藏在記憶深處。《浪子的心聲》、《愛拼才會贏》、《海海人生》、《酒後的心聲》、《心事誰人知》、《鼓聲若響》、《燒肉粽》、《男兒漂泊的心情》、《命運的吉他》、《歹路不可行》、《流浪到淡水》、《七逃人》、《舞女》、《再會夜都市》、《向前走》、《最後的探戈》、《媽媽請你也保重》、《繁華攏是夢》、《無人熟識》。。。這一首首歌曲是來自靈魂深處的恕吼,唱出了生活在社會低層飽受磨難的小人物和在人生、事業、愛情等方面鬱郁不得志者的滿腹心酸、委屈、困惑、迷茫的心聲以及不安於現狀要用自己的努力擺脫現實的束縛,迎接新的人生的理想追求。《往事就是我的安慰》、《再會啦,心愛的無緣的人》、《花若離枝》、《舊情也綿綿》、《雪中紅》、《針線情》、《情字這條路》、《車站》、《思慕的人》、《落雨的暗暝》、《金包銀》、《雙人枕頭》、《暗淡的月》《墓仔埔也敢去》、《內山姑娘要出嫁》、《一卡手指》、《等無人》、《愛人跟人走》、《風吹沙》、《水潑落地歹收回》等等是一首首情感細膩真摯,使聽者動容感同身受的經典情歌。
其實,閩南語歌曲跟國語歌曲一樣在鼎盛時期是繁花齊放、人才濟濟,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湧現出了眾多出色的歌手、音樂人以及一批批膾炙人口極具藝術價值和流行價值的經典歌曲,形成了與國語歌曲兩虎相爭、勢均力敵的局面。只可惜90年代中後期,世間萬物盛極而衰的規律同樣在閩南語歌壇身上無可避免開始走下坡路,至今己死氣沉沉無可救藥。追根究底,創作人才和演唱人才的匱乏、青黃不接,歌曲質量的下降,整個大環境日趨功利、商業的氛圍,以及盜版唱片的橫行是導致這種局面的最大罪魁禍首。讓我猶為痛心的是,時至今日上述情況依然沒有任何改善的跡象,且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