閘北模式

衛生部部長陳竺將上海閘北區衛生信息化建設取得的成就稱為“閘北模式”,“閘北模式”的出現為建立全國統一居民健康檔案提供了範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閘北模式
  • l類型:模式
  • 時間:2004年9月
  • 地點:上海市
基本簡介,發展歷史,背景介紹,

基本簡介

衛生專家希望能通過這一示範區的建設,總結出一個可供全國複製的模式,從而為推進國務院提出的在三年內逐步建立全民統一健康檔案的偉大工程貢獻力量。

發展歷史

2004年9月,上海市閘北區“社區居民健康信息與疾病監測預警系統” 榮獲上海市科技創新獎。
2005年11月,上海市閘北區“社區居民健康檔案與臨床信息一體化套用研究” 榮獲上海市科技成果獎。
2007年9月,上海市閘北區承擔科技部“十一五”課題 “區域衛生信息整合共享與協同服務示範工程”。
2007年12月,上海市閘北區成為衛生部“標準化健康檔案試點區”。
2008年7月,上海市閘北區承擔科技部 “十一五” 課題 “國人健康檔案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示範”。
2009年11月,上海市閘北區承擔衛生部“市民健康檔案示範項目”,以“人人健康”為主題在全國推廣。

背景介紹

“閘北模式”———建成統一居民健康檔案區域共享平台
閘北區轄區面積近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80萬,其中60歲以上老人占21%,2008年居民期望壽命81.67歲,是一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2005年閘北區成為全國首批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和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由於功能不斷完善以及政策的有效引導,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的服務量明顯增加。
作為全國較早進行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區域之一,上海市閘北區衛生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自2003年起率先啟動衛生信息化建設工作,重點進行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範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研發和套用。
早在2004年,閘北區就建成以居民健康檔案與臨床信息一體化的信息平台。2008年,閘北區被確定為“衛生部居民健康檔案信息化試點區”。目前,閘北區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了應建檔人數的90%以上,社區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實現了動態管理和運用。經過6年的探索、普及、深化和不斷升級,建設了國內領先的統一居民健康檔案區域共享平台,形成了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閘北模式”。
“閘北模式”就是堅持政府主導,以全人全程健康管理理論為指導,以標準化居民健康檔案為核心,以區域共享平台為依託,從而有效地提高當地居民的健康水平。“閘北模式”獲得的初步成效表明衛生信息共享能夠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服務質量、醫療服務的可及性,降低醫療成本及降低醫療風險。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已被公認是未來醫療行業的發展方向。“閘北模式”可作為詮釋新醫改方案提出“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的一個借鑑和示範。
信息多點採集———健康檔案從“死檔”變為“活檔”
閘北區衛生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2000年,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始為社區60歲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檔案。但這項耗費醫務人員累計工作人日達4488天、支出資金超過100萬元的巨大工程,卻沒有收到預期效果:社區居民不領情,上門訪問常吃閉門羹;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檔案常常束之高閣,利用率很低;醫務人員的工作量很大,有時還會重複勞動,得到的信息量卻很有限。由於採集信息困難、更新慢、利用率低,使大量紙質健康檔案成為“死檔”。在該中心檔案室里,至今還有6萬份紙質健康檔案堆成了“小山”無人過問。
2003年起,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率先進行信息化建設試點,著手開展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範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研發和套用。他們將以防保人員為主體挨家挨戶上門採集居民健康信息的“單一渠道”,拓展為在門診醫生、住院醫生、家庭病床醫生、社區服務站醫生、兒童保健、計畫免疫接種、開展健康教育等不同服務環節進行信息採集,多方位為居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並使臨床診療和預防保健等信息適時自動更新至健康檔案之中。通過按需建檔,促使健康檔案從“靜態”變為“動態”,由“死檔”變為“活檔”。
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沈偉珍告訴記者,社區衛生服務的理念是貫穿個體從出生前到死亡後的全程服務。在一個人出生前,就為其建立一份健康檔案,這樣居民從出生到童年、少年、青年,再到晚年,直至死亡,整個人生階段的健康信息都一清二楚。這種演變過程可使社區全科醫生全面了解居民生命全過程的健康變化,全面掌握轄區內居民的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干預活動。正如一名全科醫生所說的:“健康檔案為我們開展健康全程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這一變化激活了“健康檔案”。如今社區居民就診時,接診醫生會主動為首診就醫居民建立健康檔案;而對於已建檔的病人,醫生通過進入健康檔案,獲取相關信息。不僅依據患者主訴,而且能夠結合檔案記錄所反映的患者健康狀況、既往史、診療情況以及家庭、社會環境狀況等進行綜合考慮,全面關注患者的健康,同時輸入最新的健康信息。這樣就建立起了健康檔案信息的“多位點信息採集”方法,還實現了“多檔合一”,各種信息在健康檔案中集成、更新和利用,使原來健康檔案的靜態信息變為動態信息,也使得社區衛生服務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特點得以充分體現。
信息廣泛套用———區域居民健康檔案聯網共享
2006年,區域內各級醫療衛生單位之間進行了光纜聯網。隨著區域健康信息管理平台的逐步完善,區屬醫療衛生單位不僅可以相互調閱患者基本健康信息,還能調閱歷次診療信息和檢查檢驗報告等。為居民建立的健康檔案無論在醫院、中心還是站點,都可以被醫生方便地調閱,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實現了區域內共享套用。
前不久,55歲的黃先生騎車外出摔傷了腿,前往寶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外科就診。意外的是,還未等他開口,接診的醫生在輕點滑鼠後,首先為他量起了血壓,還仔細詢問近來服藥、睡眠、情緒等情況,“145/110,血壓控制得不好。你騎車摔傷可能與你血壓升高、頭昏有關係。”黃先生恍然大悟:“怪不得這幾天我總感到頭昏沉沉的。”隨後,醫生交待好有關血壓高注意事項後才開始為黃先生處理傷口,包紮好。“外科醫生怎么知道我血壓高?”離開診室前,黃先生有些不解。原來,這是該中心藉助健康信息化系統,對社區人群健康實行“動態管理”而帶來的診療方式的新變化。當醫生把電腦顯示屏上黃先生近半年在家門口衛生站就診時的血壓曲線圖給他看時,黃先生對醫生關懷感激不已。
“閘北衛生信息平台”建立後,在閘北區,中心與中心,中心與下屬的衛生站之間的患者信息是互通的,為病人建立的健康檔案無論在中心還是衛生站,都可以被醫生方便地查到,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實現了動態管理和運用。
家住滬太路的蔡阿婆前兩天受涼,有點感冒發熱,就在家附近的小藥房配了些感冒藥吃,隨後身上起皮疹發癢。她急忙趕到彭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滬太路1170弄社區衛生服務站點。接診的全科醫生嚴正接待了她。經過認真詢問後,只見嚴醫生拿出隨身攜帶的手提電腦,在“醫生工作站”上點擊了查詢了一下。阿婆,您在外開的藥不對。請您切記:您對磺胺類藥物過敏,以後千萬不能吃啊!”嚴醫生關切地對阿婆說。蔡阿婆驚訝:“你怎么知道我對這類藥過敏呀?”嚴醫生笑了笑說:“忘了吧,去年7月份您到過我這裡看病,用過這類藥後發現起了很多皮疹,所以,您的這個藥物過敏史就存在我們健康信息系統裡面了。現在,我只要輕輕點下滑鼠,就可以查到在我這裡就診的每個病人的健康信息。”
除了實現區域聯網共享外,閘北區還把居民健康檔案與臨床信息一體化的設計融入了更多人性化的功能。如手機簡訊服務、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系統以及殘疾人社區康覆信息管理系統等等。
“閘北模式”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疾病監測。
閘北區衛生局副局長凌雲介紹說,在區域健康信息管理平台上可以快捷地獲得有關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實現預警以監測發熱、腹瀉、慢性病、傳染病等發展趨勢,對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無疑具有重大作用。如今,全科醫生通過電腦就可以看到轄區內每位結核病患者的管理狀態,哪些病人該來拍胸片、查痰或者其他化驗都一目了然,同時系統對於隨訪、痰檢、催配藥等重要時間都會自動提示。在區屬醫療衛生單位之間實現健康檔案信息共享的基礎上,近期閘北區又將實現與轄區內三級醫院之間的信息互通。
信息暢通傳輸———居民看病享便利健康得實惠
2006年,閘北區率先在市北醫院與臨汾、彭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之間實行“電子雙向轉診”試點。閘北區衛生局局長王光榮介紹說,網路信息化給廣大患者帶來了更多實惠和便利,“電子雙向轉診”著眼於藉助信息化,不僅可以有效節約衛生資源,減少浪費,還改變了以往轉診中普通存在的‘重複檢查’現象,為廣大患者提供了一個更快、更方便的診療平台,使患者省去了掛號、候診、取藥和化驗的時間,從而延長了醫生接診病人的時間,增加了醫患交流、溝通的時間,使得醫患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有效地緩解“看病難”、“看病煩”、“看病貴”的問題。
“看病自主掛號、候診電腦排隊、拍片不用膠片、化驗不拿單子、病人網路跟蹤、接種簡訊通知、電子雙向轉診……”等等,這些在許多醫院還沒有的醫療信息化項目在閘北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實施5年多了,社區居民深刻體會到衛生信息化建設帶來的實惠和便利。
體現健康管理———依託信息化實現全人全程健康管理
依託信息化,閘北區創新探索了全人全程健康管理新模式,特別是居民健康管理從被動管理向自我管理邁進。閘北區開發了“健康鑰匙”———一個加密存儲了個人身份認證的移動盤。社區居民在電腦USB接口上插入“健康鑰匙”,登錄閘北區衛生局網站點擊“個人健康管理”模組,並輸入個人密碼後,可以及時了解本人的診療信息、檢驗檢查結果、相關健康保健知識,獲得針對個體健康狀況給出的健康教育指導等內容,還可以與醫生互動,給醫生留言等。這是閘北區用“活”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促進居民方便、快捷地關注自己的健康,管理自己的健康,實現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方面的一個縮影。
從2008年12月開始,閘北區依託信息化技術,與復旦大學、哈佛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合作,提出“健康閘北2020”行動計畫。通過隨機抽樣對轄區內4萬居民(約占5%人口)進行大腸癌、乳腺癌、高血壓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和慢性腎病等6種主要疾病進行篩查與健康管理。
近日,芷江西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領導和社區科相關人員前往芷江西路285弄,看望社區居民朱傳貴。朱先生拉著中心領導的手,連說稱謝:“要不是你們中心提供的免費健康篩查,我到現在還不知道得病。”
芷江西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其他中心一樣,近期都在為轄區居民提供健康篩查活動,朱先生也在篩查對象之中。那天,當中心李卺娣醫生給朱先生做了相關檢查後,將一系列數據輸入電腦後,健康檔案馬上出現評估結果:腸道有異常,建議進一步檢查。幾天后,當朱先生拿到中心醫院的電子腸鏡檢查診療報告單時,驚出一身冷汗,檢查結果顯示:朱傳貴被診斷為乙狀結腸癌,若不及時手術,病情將進一步惡化。朱先生的妻子急忙為丈夫登記住院並進行了手術。幾天后,順利手術的朱傳貴健康出院。
通過健康篩查,很多居民的健康問題得以早發現。“閘北模式”的信息化醫療服務使很多居民從中受益。 “把篩查工作與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結合起來,通過積極主動經濟有效的干預策略,更好地把預防關口前移,能有效、準確地確定相關危險因素和個人健康的現狀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促進和疾病防治工作,探索科學的社區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模式。”
閘北區衛生局局長王光榮博士介紹說,“我們不是簡單地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就了事,終極目標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