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漬

閔漬(1248年—1326年),高麗王朝後期大臣、史學家。字龍涎,號默軒,忠州黃驪(今韓國京畿道驪州)人。早年狀元及第,歷仕高麗元宗忠烈王、忠宣王、忠肅王四朝,官至判僉議府事,封驪興府院君,諡號文仁。著有《默軒集》《編年要錄》等。

基本介紹

  • 本名:閔漬
  • :龍涎
  • :默軒
  • 所處時代:高麗王朝
  • 出生日期:1248年
  • 逝世日期:1326年
  • 主要作品:《默軒集》、《編年要錄》
人物生平,歷史評價,軼事典故,人際關係,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閔漬是高麗明宗時宰相閔令謨的玄孫,曾祖閔湜、祖父閔命莘、父親閔輝均入仕任職。他自幼聰慧,八歲能寫文章,十七歲中司馬試,十九歲狀元及第,歷任南京掌書記、通文院錄事、衛尉主簿兼直翰林、祗候、殿中侍史、典理正郎等職,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已為禮賓尹。同年,元世祖因哈丹入侵高麗而征高麗世子王謜入朝,閔漬與鄭可臣隨行。元廷當時正在討論用兵交趾,元世祖命令徵求閔漬的意見,閔漬回覆:“勞師致討,不如遣使招降。”元世祖感到滿意,授予他朝列大夫、翰林直學士的官銜。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拜左副承旨。翌年隨忠烈王入朝,請求元朝凍結東征日本的計畫,閔漬在翻閱《通典》時看到及魏徵唐太宗高麗時說了句“高麗如石田,得之無益”,便將其轉述給元朝僉知樞密院事洪君祥,並補充說:“倭之於大元,豈啻若唐之於高麗乎?況往歲之役,本國民力竭矣。今若不寢,乃吾民何?惟公圖之。”洪君祥贊成他的話,於是高麗便不再為元朝打造東征船隻。閔漬由此獲得了“勁直”的名聲。
元貞元年(1295年),閔漬任右承旨、密直學士,不久罷免。大德三年(1298年),世子王謜繼位,是為高麗忠宣王,閔漬再次被起用,歷任集賢殿大學士、僉光政院事、同知密直司事、監察大夫、詞林學士承旨等職。同年忠烈王復位,閔漬又歷任僉議參理、判密直司事等職。至大元年(1308年)忠宣王復位後,他以僉議政丞致仕。延祐三年(1316年),受封驪興君。至治二年(1322年),他與蔡洪哲、權漢功等請立沈王王暠。至治三年(1323年),又與許有全等到元上都,請還忠宣王,被沈王黨阻撓而未果。泰定三年(1326年),晉封驪興府院君,拜判僉議府事。同年十二月初二日去世,諡號文仁。

歷史評價

《高麗史》:漬稍有文藻而多俗習,心術不正,諂事內人,且不知性理之學,其論有背於聖人,至以朱子昭穆之議為非,所見之偏類此。

軼事典故

高麗毅宗時的史官金寬毅將高麗王室的父系祖先追溯到唐肅宗。忠宣王在元朝時,曾有一元朝翰林學士問及此事,並指出唐肅宗不可能東遊,忠宣王一時啞口無言,閔漬回答是唐宣宗,這位元朝翰林學士認為有可能。因此他所修的《編年綱目》就將高麗王室的父系始祖定為唐宣宗。此舉被認為是“矯累世之謬”,忠宣王因而對閔漬“寶重之,賞賚優渥”。

人際關係

  • 父親:閔輝
  • 母親:李氏(抗蒙將領李世華之女)
  • 妻子:申氏(申佺之女)
  • 兒子:閔祥正、閔祥伯
  • 女兒:分別嫁羅益禧、金元祥、朴允鏐

主要作品

閔漬有《默軒集》,今失傳,《東文選》中僅收錄其《李勣應時掃雲布唐陽春賦》《獻都堂書》《國清寺金堂主佛釋迦如來舍利靈異記》三文。另有《麟角寺普覺國師碑》《寶蓋山石台記》《高麗國大藏移安記》《杭州高麗慧因寺大藏經喜舍記》《元瓘墓志銘》《金恂墓志銘》《蔡謨墓志銘》等金石文。此外他還曾修訂高麗史書,與權溥合修《世代編年節要》七卷,並撰寫《編年綱目》四十二卷(均失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