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白塔

開魯白塔

開魯白塔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開魯鎮東南,塔由大青磚砌築,通高16.5米。全塔由多級組成,最底層為方形塔座,其上是復錛式基壇,基壇大部分為冠狀圓柱體,上有佛龕,上部為方形。基壇上承托著八角形塔身,塔身13層,每層塔檐自下而上汽車次收縮,塔身呈錐形。塔頂由圓盤和寶珠合成。其勢巍巍,勁秀挺拔,酷似利劍指天。該塔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建造年代有爭論,有說建於明末清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魯白塔
  • 所屬區域:中國內蒙古自治區
  • 最佳旅遊時節:8月前後
  • 建立時間:一二八七年至一二九七年
歷史文化,建造傳說,眾說紛紜,最佳旅遊時間,民俗節慶活動,美食,構造,珍貴文物,開魯介紹,

歷史文化

開魯白塔歷史悠久,建造考究,保存完好,文化底蘊豐厚。它是典型的覆缽式佛塔,早在中 華民國年間,一些文人墨客就對這座古塔爭相贊詠,留下了“巍巍勢想與天齊,絕頂登臨四望低,已歷遼金觀勝敗,猶存扎魯貫東西”等詩句。 該塔始建於公元一二八七年至一二九七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也是我國長城以北僅存的元代塔式建築 。

建造傳說

關於這座塔的建造起因,有一段傳說。相傳千年以前,這裡是蒙古的一座王城,城裡老王爺有一個聰明俊俏的小王子。一天傍晚,小王子到城內的水泡子附近散步遊玩時,突然不見了。王爺派人四處尋找,也沒有發現小王子蹤影。住在城裡的喇嘛和僧侶斷定說:“小王子是讓泡子裡的妖怪看中給攝走了。”老王爺十分悲痛,不惜萬貫家財,在水泡子旁邊建了塔和一座廟宇,以表對親人的懷念。

眾說紛紜

關於這座白塔的始建年代,後人考究很多,眾說紛紜。 其一,說建於遼代。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第六百一十九頁寫道:“開魯縣名,古蹟遼代白塔”。日本人河野久治大正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所著的《滿州的古蹟》一書中記載:“開魯古塔,白塔十三層,高六0尺,基壇與喇嘛基壇形式很相似,下部方形,上部圓形,有四個佛龕。塔身八角十三層,如遼金塔各層廂突出。”
開魯白塔開魯白塔
其二,說建於明末清初。康德二年(公元一九三五年)日本人緒方篤太郎編寫的《開魯經濟情況》中寫道,“縣城東南角有一個喇嘛塔,高四丈,傳說是察哈爾林丹罕建設的。”(查林丹罕是明末清初人)。山田俊雄所著《滿州考古學》第三章“滿州歷史考古學”中記載“開魯縣小塔子,遼金代,明代重修”。
其三,說建於元代。內蒙古自治區建築歷史編輯委員會編印的《內蒙古古建築》記載:蒙古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他們在建築方面修了很多城堡,遺留至今的建築以開魯白塔較完整。大連圖書館有關資料記載:“市內東南角有個喇嘛塔,高五丈計十三層,距今九百年前是元朝時代建築的。”《哲里木概況》一書說:“該塔建於元代,即公元一二七九年至一三八六年間。”
古塔年代眾說不一,但認定為元代所建居多,有人從塔的造型和結構特點也認定為元代佛塔。
佛塔始建於公元1287年至1297年,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

最佳旅遊時間

每年4至10月,是呼和浩特最佳旅遊季節。要是去草原,要7月中旬到9月初之間去,這時的草原景致迷人,而且正好有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舉行,屆時,逛古召,登古塔,觀賽馬,騎馬馳騁草原,其樂無比。

民俗節慶活動

內蒙古草原旅遊節 每年8月前後 呼和浩特一年一度的大型旅遊交易節,1991年 9月舉辦了第一屆,以後每年的8月前後都會舉行。它是在那達慕大會的基礎上融經貿洽談、物資交流和競技比賽、文娛活動於一體的民間傳統節日,其規模、形式和內容遠比過去的那達幕大會要豐富。並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賽馬場舉行開幕式,邀請來自世界各國、港台及國內各界人士參加,節日隆重熱烈,有機車隊、駱駝隊、馬術隊、武術隊、安代舞、摔跤(即搏克)等表演節目,最引入注目的是男子“三技”比賽,即摔跤,賽馬和射箭比賽。 內蒙古烏蘭牧騎藝術節 每兩年在呼和浩特市舉辦一次,各旗、縣烏蘭牧騎均前來參加會演,而且組織專家評審,定出名次。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紅色文化工作隊”,他們為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事業作出了可喜的貢獻。 烏蘭牧騎藝術節有時與內蒙草原旅遊節、內蒙那達慕大會(蒙古遊戲節)同時舉行,既可增添節日歡慶氣氛,又為開展草原旅遊事業助興,是內蒙人民最喜愛的節日之一。 烏蘭牧騎建隊以來,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少數民族藝術人才,他們多為藝術院校畢業生,具有較高文化程度和藝術修養。如著名作曲家圖力古爾;歌唱家牧蘭、拉蘇榮、朝魯;舞蹈家熬德木勒、敖登格日勒;曲藝表演藝術家道爾吉仁欽;馬頭琴演奏家達日瑪等。
開魯白塔開魯白塔

美食

切糕
將和好的黃米麵在鋪熟芸豆的鍋屜上邊撒邊蒸,撒至一定厚度蒸熟。切糕,韌糯相宜,色黃味香,蘸糖食用最佳。

構造

白塔用青磚砌築,外塗白色,由基座、圓缽體、十三天、塔剎 4部分組成,看來不怎么起眼,五丈高
的個頭兒也不算大,也沒有青山綠水的映襯,但它挺拔而勁秀的造型跟北京北海公園白塔頗相似,而且是眼下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磚塔之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即《辭海》"開魯"辭條中所指"古蹟有遼代白塔"是也。
開魯白塔開魯白塔

珍貴文物

鎏金佛像8尊(立佛6,坐佛2)和用藏文書寫八佛名的請佛牌;陶質浮雕佛像3塊,分別為阿力布魯(武佛)、釋迦牟尼尊聖佛母;繪畫佛像4幀,觀世音駕麒麟(絹)、釋迦牟尼(絹)和八面觀音2幀(布)。據記載,1962年還曾經在塔內取出一大批經卷。關於建塔的原委和時代,尚未發現記載,民間傳為遼太宗耶律德光所為。唐五代時期,發祥於西遼河上游的契丹族漸強,八部落會盟,鐵騎南馳,越邊掠城,還把大批漢人作為戰利品挾歸,建漢城置之。公元900年前後,已置漢城三十多處,西遼河北側開魯縣城東的小城子村遺址尚存。佛塔由大青磚砌築,塔高16.5米,由塔座、塔基、塔身、塔頂組成。基壇之上承托著十三層八棱塔身,塔身中空外圓。塔頂由圓盤和寶珠合成,整座佛塔如利劍指天,屹立在遼闊的平原上,其造型與北京北海白塔相似,其形制原始、古樸典雅,不失為草原佛教建築之傑作,就其密宗佛教在我國北方傳播而言,應是唯一一座能夠代表元代早期喇嘛教文化的標誌性建築物。1993年維修時,從塔內發掘出了一批珍貴文物:包括鎏金佛像、請佛牌、繪畫佛像等。據記載,1962年維修就曾經在塔內取出一大批經卷,現已散失一空。2002年國務院頒布開魯縣元代佛塔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魯介紹

開魯縣位於內蒙古通遼市西部,在東經120°25′--121°52′,北緯43°9′--44°10′之間,總區域面積4488平方公里,耕地150萬畝,草牧場280萬畝,林地134.7萬畝。總人口37.95萬,漢族人口31.88萬,蒙古族人口5萬,回滿等少數民族人口1.07萬。全縣共轄6個建制鎮,17個鄉、2個蘇木和10個國營農牧林場水庫。
開魯縣地處松遼平原,屬西遼河衝擊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241米。新開河西遼河等五條河流經開魯縣,內陸自然水面10萬多畝。開魯縣屬大陸性溫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5.9℃,平均降雨量338.3毫米,無霜期148天。
開魯縣陸路交通方便,鐵路京通線集通線,國道303線、111線通貫全境。郵電通訊快捷準確,11000門程控電話直撥國內外。電力供應充足,兩條60伏輸電線路保證生產生活用電。
開魯盆地石油儲量豐富,盆地凹陷面積為33200平方公里,其中陸家堡凹陷預測總儲量達2.1億噸左右。遼河油田已投入開發,最高可達百萬噸。最近發現鈾礦資源,目前正在進一步勘探中。
農產品主要以玉米為主導產品,高梁、小麥、水稻、甜菜、紅乾椒各種豆類為輔產品。糧食總產年產6億公斤;玉米4億公斤。紅乾椒年產1萬噸左右。地下水儲量豐富,水質良好,地下水位2-2.5米,含水層90-100米,淨貯量1.269億噸。地上水新開河西遼河西拉木倫河烏力吉木仁河教來河五條河流經開魯,境內河流總長318公里。他拉乾水庫是國家大型旁側式平原沙漠水庫,最大容量為1.34億立方米。全縣年產淡水魚平均在600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