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鐵之戰

開鐵之戰

開鐵之戰是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後金大汗努爾哈赤率軍一舉拿下明朝邊防重鎮開原鐵嶺的作戰。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後金兵萬騎從靜安堡入,乘開原疏於防守之機,一舉而下,明總兵馬林戰死,來自鐵嶺的援兵也被擊敗。後金從這裡掠回的人畜財物運了三日猶未盡。七月,努爾哈赤親自領兵攻占鐵嶺。

明遼東經略熊廷弼說:“開原,河東根柢也。”他把開原、遼瀋和京師視作一條不可分割的防守鏈條。而且開原城大民眾,是明朝聯絡女真和蒙古一些部落的重鎮。後金占了開原,既形成了進取遼瀋的有利態勢,也消除了滿族進一步統一的障礙,還有了牽制蒙古的條件,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有深遠的意義。

基本介紹

  • 名稱:開鐵之戰
  • 地點:開原、鐵嶺
  • 時間:1619年
  • 參戰方:後金、明朝
  • 結果:後金勝利,攻陷開原、鐵嶺
  • 主要指揮官:努爾哈赤
戰役背景,戰役過程,聲東擊西,攻占開原,鐵嶺之戰,

戰役背景

開原是座古城,在元朝時,它是開元路中心所在地,明建國後加強了開原的軍事力量。明朝時軍事城堡分五個類型:鎮城、路城、衛城、所城,堡城。開原為路城,在遼東,它是僅次於遼陽和廣寧的軍事重鎮,是明遼東防禦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開原震攝著蒙古、葉赫、建州。它西遏蒙古,北控海西,東逼建州,南屏瀋陽和遼陽。開原又如同一個巨大的屏障,橫亘在後金和葉赫之間,成為後金廓清遼北,統一女真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努爾哈赤要想挺進遼瀋,就必須解除來自開原方面的威脅。

戰役過程

聲東擊西

努爾哈赤多次到過開原,對開原的情況熟悉得很。開原比起撫順來,城防規模要堅固得多,努爾哈赤用兵從來十分慎重,絕不硬攻硬拼。儘管是新勝之師,儘管是無敵勁旅,但大戰之前他還是精心籌劃,力爭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萬曆四十七年六月初十,努爾哈赤率四萬大軍悄悄出發,欲偷襲開原。時值雨季,道路泥濘,河水暴漲,行進艱難,六十一歲的努爾哈赤與將士們一起冒雨前行。為了迷惑開原守軍,努爾哈赤派出一小股士兵向瀋陽方向佯動,同時派出哨探,偵察開原方面的情況,他帶著隊伍駐紮下來等待。偵探回來報知,開原一帶沒有下雨,河水很淺,人馬可以渡河。努爾哈赤喜出望外,這真是天賜我開原,他當即率大部隊悄悄向開原撲去。
葉赫發覺了努爾哈赤的行動,他們急忙派人向開原明軍報告,當時的城守叫鄭之范,是個推官,推官按官制是負責刑獄的,他以推官的身分代守開原。史書上說他“贓私巨萬,天日為昏”,是個極為腐敗的官員,在大敵當前的緊要關頭,由這樣的官員負責城中事務,開原城的命運是可想而知了。鄭之范聽了葉赫來使的報告,本應立即組織防守,可他荒唐得很,竟污來使謊報軍情,命部下一頓鞭子將來使抽了出去。

攻占開原

遼東經略的王在晉在《三朝遼事實錄》中說:“開原未破而奸細先潛伏於城中,無亡矢遺鏃之費,而成摧城陷陣之功。奴蓋鬥智而非徒鬥力也。”這句話道出了努爾哈赤的軍事指揮藝術,他善於鬥智,而絕不僅僅憑錯武力。但他未免將努爾哈赤說得懸了點,“無亡矢遺鏃之費”豈不是說兵不血刃嗎?實事上,開原之戰還是頗為激烈的。
六月十六日,後金四萬大軍兵臨開原城下。當開原明軍得知後金大兵壓境時,他們的戰馬因無草料,還在城外很遠的地方就牧,接到戰報後傖促往回返,可見其防禦鬆懈之程度。
開原有四個城門:東為陽和門,西為慶雲門,南為迎恩門,北為安遠門。馬林率軍在城外列陣,用少部分兵力在城上防守,大清兵用楯車雲梯向城上發動進攻,同時以精兵衝擊列陣於東門外的馬林軍,明軍並沒抵抗多久便敗下陣來,倉遑逃進城中。城中奸細趁亂行動,配合清軍乘勢奪門,清軍湧進城中。攻城的清軍此時也得手了,他們從城牆上進入城內。清兵入城後,分兵兩部分,一部分對付城內的明軍,一部分據城而守,擊殺城外向城內逃竄的明軍。開原城周圍挖有城壕,是用來阻擋敵人的,現在反倒成了明軍進城的障礙,城外明軍此時前後受敵,阻於壕外而不得渡,全部被殲。
馬林所依望的蒙古宰、煖二部不但沒有來援,相反還幫助努爾哈赤搶占了開原城西邊的慶雲堡。馬林、副將於化龍、參將高貞游擊於守志、守備何懋官等均戰死。大貪官鄭之范負傷從西門逃脫,開原城就這樣失陷了。

鐵嶺之戰

開原陷落,鐵嶺便成為了遼北的一座孤城,鐵嶺當時是一座衛城,是明在遼北僅次於開原的一座重要城堡,素有瀋陽北門鑰匙之稱。亡羊補牢,猶為未晚,開原失守後,遼東明軍應立即調兵遣將固守鐵嶺,鐵嶺在,將來還能談到恢復,鐵嶺再失,遼北盡失,明在遼北的勢力便蕩然無存了。明朝的一些大臣以為,李成梁久鎮遼東,在遼人心中威望極高,女真人當年聞其名則膽寒,如今李成梁雖然不在了,但他的後人還在,若用其後人鎮守鐵嶺,或許事情能有轉機。再者李成梁墓在鐵嶺,李成梁的家族在鐵嶺,由李氏守鐵嶺是最佳選擇。於是經略楊鎬和巡撫周永春上書朝廷,將李成梁第三子李如楨調到了遼東。李如楨是個典型的紈褲子弟,他靠著父親的軍功當上了錦衣衛的一個大官,在京城生活了三十人餘年,歷史上沒有其帶兵打仗的記載。將鐵嶺交給這樣一位少爺羔子,結局是不言而喻的。也許楊鎬看到了這一點,李如楨到任不久,就將其調回瀋陽,瀋陽鐵嶺僅120百里,李如楨鎮守瀋陽,可隨時策應鐵嶺。
開原之戰後的一個月,7月24日,努爾哈赤率五萬大軍殺向了遼北最後一座城堡鐵嶺。
鐵嶺衛的守將李克泰、俞成名等已探知努爾哈赤的動作,他們飛馬向李如楨報急,若李如楨能及時發兵來救,便會對努爾哈赤形成內外夾攻勢,即使不能取勝,也不至於很快城陷,最起碼還能夠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但李如楨畏敵如虎,他動作遲緩,貽誤了戰機。
25日寅時,鐵嶺之戰打響,守城軍在游擊喻成名、李克泰的率領下,英勇抵抗,八旗軍憑楯車和雲梯猛攻,戰鬥異常激烈。努爾哈赤安排在城中的奸細再次發揮了作用,戰鬥正在激進行中時,奸細們打開城門,辰時許,八旗軍從北城門湧入城中,鐵嶺城陷落。游擊喻成名、李克泰、新兵游擊吳貢卿先後戰死,城中士兵死難者四千餘人,城中民眾財物盡被俘掠。
此時的李如楨已起到了鐵嶺,但他不敢與努爾哈赤爭鋒,在距城十五里處安下營寨觀望。勇將賀世賢一再請戰,他卻按兵不動。努爾哈赤得知明軍來援,便率兵迎敵,李如楨嚇得急忙撤軍,臨撤軍之前,他在城外割下戰死者的首級一百七十餘個,充作戰場上殺死的敵兵,回去冒功領賞去了。將門之子,行為如此苟且,令人為之扼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