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功臣

開國功臣

開國功臣是一個成語,讀音是kāi guó gōng chén,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國功臣
  • 拼音 : kāi guó gōng chén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出處  : ·施耐庵水滸全傳
釋義,出處,示例,用法,典故,

釋義

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出處

·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四回:“看那呼延灼一表非俗,正是:開國功臣後裔,先朝良將玄孫。”

示例

吳晗朱元璋傳》:“以後元璋作了皇帝,淮西諸將和幕府僚屬都成了開國功臣。”

用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同“開國元勛

典故

宋朝開國工程(翊戴功臣)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後的數日,最先進行的就是“論翊戴功”,對在兵變中建立特殊功勳的開國功臣們加官進爵,他們依次是原後周的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張令鐸、殿前都虞候王審琦、虎捷右廂都虞候張光翰、龍捷右廂部指揮使趙彥徽六人。中級軍官中主要的有散指揮都虞候羅彥瓌、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二人。元代依據宋朝《國史》修撰的《宋史·太祖紀》及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 都只列前六人,而與《宋史·石守信傳》同卷的開國功臣傳記中,則除上述六人外,還有韓重贇及中級軍官羅彥瓌、王彥升三人,並都被比之於東漢光武帝的開國功臣,說明宋朝的《國史》將前六人列為主要的開國元勛,而後三人在趙匡胤兵變中也有“翊戴”之功。九人中石守信、王審琦、韓重贇是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都屬於趙匡胤為長官的殿前司系統。散指揮都虞候羅彥瓌、散員都指揮使王彥升二人,則作為“翊戴”功臣的中下級軍官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是屬於殿前司中“最親近扈從者”的“殿前諸班”之一。高懷德、張令鐸則分別是侍衛親軍司馬、步軍的最高指揮官,趙彥徽、張光翰則分統侍衛親軍司的馬、步軍主力之一。趙匡胤通過七位高級將領掌握了後周禁軍精銳的大部分,確保了兵變的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