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眼亞目

閉眼亞目(MyopsidaOrbigny)是頭足綱的一個目,眼眶外具膜,吸盤不特化成鉤。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閉眼亞目
  • :動物界
  • :頭足綱
  • 亞綱:鞘形亞綱
  • :槍形目
  • 亞目:閉眼亞目
簡介,中國槍烏賊,火槍烏賊,長槍烏賊,日本槍烏賊,

簡介

鞘亞綱分4目,其中槍形目分2個亞目,包括開眼亞目和閉眼亞目,亞目以下分23科,我國發現了11科。閉眼亞目MyopsidaOrbigny,眼眶外具膜。吸盤不特化成鉤。少數種類具腺體發光器,位於外套腔內。輸卵管一個。主要營淺海性生活。從分類系統和生態類型來看,槍烏賊科隸屬於槍形目閉眼亞目。調查中發現有中國槍烏賊(ChinensisGray)、杜氏槍烏賊,火槍烏賊,日本槍烏賊等主要種類,經濟價值大。

中國槍烏賊

拉丁異名:LaW forrnz)sana Sasaki,1929(台灣槍烏賊);
中國地方名:本港魷魚、中國魷魚、台灣鎖管、拖魷魚、長筒魷最大胴長:0.47m,最大體重:0.6kg。
中國槍烏賊中國槍烏賊
重要經濟種:最高年產量約10萬t。
形態特徵:胴部圓錐形,後部削直,胴長約為胴寬的7倍;體表具大小相間的近圓形色素斑。肉鰭甚長,約為胴長的2/3,兩鰭相接略呈縱菱形。無柄腕長度略有所差異,腕式一般為3>4>2>1,吸盤兩行,吸盤角質環具尖齒八九個,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從頂端向後約占全腕1/3處的吸盤特化為兩行尖形突起;觸腕穗吸盤4行,中間兩行大,邊緣、頂部和基部者小,大吸盤角質環具大小相間的尖齒,一般是大l小2.也有大1小l,大1小3和大1小4的情況,相間的性質比較整齊。內殼角質,披針葉形,後部略尖,中軸粗壯,邊肋細弱,葉脈細密。在直腸兩側,各具一個紡錘形的發光器。
地理分布南海,暹羅灣,馬來群島,澳大利亞昆士蘭海域。中國槍烏賊的分布北界,約在25。N附近,西界約處於中國福建省南部的馬丘嶼和海壇島之間,東界約處於中國台灣島的北端,即一般不越過台灣海峽。
1、繁殖:一年內性成熟,因繁殖季節不同,種內一般分成春生群、夏生群和秋生群,在中國廣東近海,以夏生群的群體最大,產卵期也較長。春分以後,暖流水勢逐漸增大,在深水區越冬的個體,集群游向淺海繁殖,特別是立夏以後,暖流水勢迅速增強,水溫升高加快,出現更大的群體繁殖活動。繁殖群體的性比,因時間、空間不同而有所變化,從台灣淺灘調查總的情況看,雄性略多於雌性。
卵子分批成熟,分批產出。產卵大都在交配後一個月左右開始,產卵期延續較長,通常有兩個產卵高峰;在產卵期中仍有交配行為。卵子略呈卵形,為白色膠膜包被,長徑約6~7mm,包在棒狀的膠質卵鞘中,卵鞘長200~250mm,每一個卵鞘中包卵160--.一200 個。產出的卵鞘一般20多束附著在一起,成片地鋪于海底,呈雲朵狀,俗稱“卵雲”。繁殖後不久,雄雌親體即相繼死去,角質殼堆積海底,成為中國槍烏賊“墓場”的明顯標誌。
2、發育:卵子在卵鞘中孵化近似球形,卵徑約為×1.2ram,隨著不斷吸水,以後卵徑增至6.8×5.4mm,略呈卵形,沉性,透明無色,卵膜薄。約經過10小時後便開始分割。分割方式比較規律,從2、4……到分割期結束,一般需要1 0餘小時;以後小分割球在動物極胚盤處形成一層胚膜,隨著內卷加厚,漸漸形成原腸胚,同時,卵黃膜下包也在發育。
初孵化的稚仔胴長約3~4mm,孵化後68小時的稚仔的內部器官已較完整。胴部表皮薄而透明,表皮細胞呈六角形,表皮以下有色素細胞和虹彩細胞,通過它們的收縮與擴張,使體表呈現橙紅、鉻黃、桃紅、綠、紫和墨綠色斑。孵出不久,即具備了噴水推進能力,在水中活動自如,並已有了以腕捕食的能力(圖117)。白天比較安靜,甚至靜伏缸底。性趨光,但畏強光,在強光照射下,則移居背光處。受到刺激後噴墨。在自然海域,孵出不久的稚仔和幼槍烏賊多棲居於10餘米的水層中,較集中於島邊岩礁附近。
3、生長:由稚仔至幼年前期,生長速度較慢,一個月胴長約增長20mm左右,長為 25~50mm。至幼年後期,生長速度較快,1個月胴長增長25~50mm,長為130~170mm。在水溫較高和餌料充足的環境下,生長速度加快,孵化後5個月,胴長達300mm左右,每個月胴長平均增長約60mm。
4、攝食:稚仔和幼年期階段捕食端足類、糠蝦等小型甲殼類。至成體階段主要捕食藍圓磣、沙丁魚、磷蝦、鷹爪蝦和毛蝦等,也兼捕食海鰻、狗母魚、蝦蛄、梭子蟹等。生長階段中,攝食強度高,胃含物豐富;在生殖階段中,攝食強度低,特別是繁殖盛期中的空胃率頗高,有時可達50%左右。同類相殘的習性明顯,在胃含物中常可發現同種的斷腕和殘體。
中國槍烏賊是世界槍烏賊科中最重要的經濟種,約占世界槍烏賊科總產量的3/5。泰國的年產量約為4萬t;菲律賓次之,約為2萬t;中國居第3位,約為1.5萬 t,再以下為越南,約為l萬t,印度尼西亞約為6000t。中國槍烏賊的捕撈業在海洋漁業中占有一定地位。

火槍烏賊

中國地方名:水兔、海兔子、鬼拱、魷仔。
最大胴長:0.07m,最大體重:0.03kg。
次要經濟種:年產量約幾百噸。
形態特徵: 胴部圓錐形,後部削直,胴長約為胴寬的4倍;體表具大小相間的近圓形色素斑,分布較分散。鰭長超過胴長的1/2,後部較平,兩鰭相接略呈縱菱形。無柄腕長度不等,腕式--般為3>4>2>l,吸盤兩行,各腕吸盤以第2、第3對腕上者較大,吸盤角質環具板齒四五個,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從頂端向後約占全腕2/3處的吸盤特化為兩行尖形突起;觸腕穗吸盤4行,中間兩行略大,邊緣、頂部和基部者略小,大吸盤角質環具很多大小相近的尖齒,小吸盤角質環也具很多大小相近的尖齒。內殼角質,披針葉形,後部略圓,中軸粗壯,邊肋細弱,葉脈細密。
地理分布: 渤海、黃海、東海、南海,日本南部海域。 生物學特性近岸性生活,繁殖場多位於內灣水質較清處。在黃、渤海、胴長50mm的雌體,即懷有成熟卵;產出的卵鞘長30~50mm,每個卵鞘中包卵20~40個。周年幾乎均可發現懷卵個體,春季和秋季繁殖群較為明顯,9~10月間集群較密,數量較多。生長快,成熟早。游泳能力較弱,洄遊行動常受風和流的影響。主要以毛蝦、糠蝦等小型蝦類和小魚為食,本身為鱸魚、鮁魚等兇猛性魚類的重要食餌。
漁場和漁業主要漁場在渤海灣,春季、秋季均有不少漁獲,是渤海雙拖網中的主要漁獲物之一,在渤海定置張網中也有多量漁獲,在底棲生物拖網中也多有採獲量可達百餘公斤,幾十公斤的單位網次漁獲量也較常見,其乾製品的價格也較高,已成為渤海中主要的經濟無脊椎動物之一。

長槍烏賊

最大胴長:0.4m,最大體重:0.35kg。
次要經濟: 年產量約5000t。
形態特徵: 胴部圓錐形,後部削直,胴部狹長,胴長約為胴寬的7倍,胴腹中央具一條筋肉隆起;體表具大小相間的近圓形色素斑(圖11 3)。鰭長超過胴長的1/2,後部略向內彎,兩鰭相接略呈縱菱形。無柄腕長度有所差異,腕式一般為3>2>4>1,吸盤兩行,各腕吸盤大小相近,吸盤角質環具長板齒1 0個左右,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從頂端向後約占全腕1/4處的吸盤特化為兩行尖形突起;觸腕穗具4行小吸盤,除頂部的更小外,其餘的均較小而且大小相近,吸盤角質環具長板齒10個左右。內殼角質,披針葉形,較瘦狹,中軸粗壯,邊肋細弱,葉脈細密。
地理分布:千島群島,日本列島,黃海,南海,馬來群島海域。
1、繁殖:春季到初夏,生殖群體從深水越冬區向沿岸1 5~20m淺水區移動,雄性性成熟,早於雌性,帶頭進行生殖洄游,此時的性比以雄性占優勢;在交配和產卵盛期,雌雄性比大體相近,約呈l:l;繁殖後期,完成交配活動的雄性親體相繼死亡,此時的性比以雌性占優勢。產卵與交配交錯進行。卵子分批成熟,分批產出包被卵子的卵鞘。卵鞘的長度有兩個數字:長60---80mm,直徑7~9mm;長130~140mm,直徑5~6mm;每一個卵鞘包卵30"-50個。剛產出的卵鞘浮於水中,不久即沉入海底,許多卵鞘聯成大卵鞘塊‘,鋪沉海底。雌性個體在產卵後死去。夏末到冬季,由新生世代從近岸淺水區向150m 左右的深水區作越冬洄游。
2、發育:卵子呈橢圓形,長徑為2.5ram,短徑為1.8mm,以後逐漸膨大,15天時長徑為5mm,短徑為4ram,37天時長徑為7.5ram,短徑為6.1mm,在發育過程中,卵膜上形成一個直徑約lmm的不透明小區,此區可能受到霍伊爾氏器官(Hoyl&s organ)所分泌的酶的腐蝕作用;自主旋轉的胚體反覆以胴部後端的鋸齒狀突起割磨此小區,直到穿孔為止。稚仔孵出時,口端的卵黃囊常脫留在卵膜中。在日本海北部,胚胎髮育的適溫為10~ 12℃,孵化期約需46天;而在日本海南部,胚胎髮育的適溫為13~16。C,孵化期為36 ~43天。水溫升高對胚胎髮育不利,在18~22℃的水溫條件下,15天后胚胎髮育停止而死亡。
3、生長:幼年個體的生長速度甚快,半年左右即可長到近親體的胴長。主要生長階段在越冬期,10~2月間,雄性胴長120~280ram,雌性胴長110~250ram。繁殖期間生長速度變得緩慢。
4、攝食:在4~6月的繁殖季節中,雌性基本上不大攝食,空胃或幾乎空胃率很高。 長槍烏賊進行局部性、地區性較短距離的洄游,形成若干地方種群。
長槍烏賊的捕撈業是Et本歷史悠久的小型漁業,主要漁具為小型定置網,在日本海北部作業。本州西部作業的漁具主要是拖網,其單位努力漁獲量隨作業水深而有變化:0~74m低,75~149m較高,150~224m高,225~299m低。在隱岐島和對馬島周圍作業的漁具為單竿擬餌菊花釣,漁獲的鮮度高。它們的生態價較高,在冷溫帶和亞熱帶海區均有集群;從人工漁礁增殖效果顯著的情況推估,本種槍烏賊具有一定的資源潛力。但反映資源量的漁獲量波動很大,年波動幅度最高最低的差額達9~10倍。本種槍烏賊是日本海北部的重要捕撈對象,整個日本海的產量達5000~ 6000t。
閉眼亞目

日本槍烏賊

標本採集地: 渤海、黃海。
形態特點: 胴部圓錐形,後部削直,胴長約為胴寬的4倍,體表具大小相間的近圓形色素斑,濃密明顯,胴背尤為發達。鰭長超過胴長的1/2,後部內彎,兩鰭相接略呈縱菱形。無柄腕長度有所差異,腕式一般為3> 4>2>1,吸盤2行,各腕吸盤以第2,第3對腕上者較大,吸盤角質環具寬板齒7、8個,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從頂端向後約占全腕1/2的吸盤特化為 2行尖形突起,觸腕穗吸盤4行,中間2行大,邊緣、頂部和基部者小,大吸盤角質環具寬板齒20個左右,小吸盤角質環具很多大小相近的尖齒,內殼角質,披針葉形,後部略狹,中軸粗壯,邊肋細弱,葉脈細密。已知成體的最大胴長為120mm.
習性及地理分布: 淺海性種類,春季從黃海中部昀深水越冬場集群向淺水區進行生殖洄游,主要產卵場在海州灣,山東半島東南和遼東半島南部沿岸,產卵適溫約為13--16。c,5—6月為繁殖盛期。卵包子長60--70ram的膠質卵鞘中,每個卵鞘包卵60一80 個.分布於日本群島海域,渤海、黃海、東海,主要分布區在黃海.
日本槍烏賊是黃海中的主要捕撈對象之一,過去僅由沿岸張網兼捕,年產量僅數百噸,從六十年代開始,我國機輪雙拖進行冬季捕撈,年產量已增至萬噸。據嚴雋箕(1981)報告,日本槍烏賊的年產量波動很大,1970年遼寧機輪拖網捕撈日本槍烏賊8千餘噸,1968 年僅千餘噸,月產量變動也很大,1月份產量最高,占年總產量的34.4%,7月份和8月份產量最低,只占年總產量的0.3%和0.2%。7、8月間的強颱風,對在近岸生活的日本槍烏賊稚仔傷害很大,是導致翌年減產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