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鼓

門鼓

門鼓,又稱抱鼓石石鼓、圓鼓子、石鏍鼓、石鏡,是門枕石的一種,常見於傳統民宅大門、牌樓建築、寺廟前,一般位於大門底部的入口。因為它有一個猶如抱鼓的形態承托於石座之上,故此得名。

它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建築工藝的精華之一,也是古代標誌主人等級和身份地位的門庭裝飾藝術品,與門簪、門檻、門扇、門框一起產生古樸典雅的整體藝術裝飾美感,有吉祥、祈福、避邪之象徵。並與建築物相輝映,和諧統一,起到門庭畫龍點睛的作用,成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門鼓
  • 外文名:Drum stone
  • 分類:建築裝飾
  • 地區:中國
簡介,起源,作用,雕飾,造型,意義,閩南地區,

簡介

起源

門鼓是門枕石的一種。門枕石俗稱門礅、門座、門台、鎮門石等,是門檻內外兩側安裝及穩固門扉轉軸的一個功能構件,因其雕成枕頭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門枕石。它不僅能承受和平衡門扉的重量,還可強固門框。故其門內部分是承托構件,門外部分是平衡構件。古時候的門沒有鉸鏈合頁等,是靠門枕和連楹(宋代稱雞棲木)來固定門扇的,如果沒有門枕來抵住門框,開關門扇時就會搖晃不定。門枕石一般都是長條形的,一頭在門外,一頭在門內,中間一道凹槽供安置門的下檻,門內部分上面有一凹穴,標準的學名叫海窩,供門軸轉動之用。一般情況下,門內的部分稍短,門外的部分相對較長。
後來為了區分門第,便加大門的面積,門外枕石部分也相應地擴大突出,頭部越做越高,以至後來用料用工遠遠超過門枕的實際功能作用,於是出現了類似鼓狀的石鼓。

作用

門鼓並非是單純的裝飾品,而是一組有機的構件,用以支撐兩扇門板,使大門板門扉能夠穩定地直立與轉動。具體作用有三點:
  1. 功能構件,是作為承托和穩定門板門軸、加固或安裝門檻的一個構件,有利於防止門板受外力晃動,大大增強門框的穩定性,起到聯繫門檻的作用。另經枕石墊高后還可以防水防潮。外部抱鼓石主要是承擔著大門板的平衡重功能,以其前部的重量來平衡門板轉動時的重力。
  2. 和門簪、門檻、門扇、門框一起產生整體的裝飾效果,以增強美感,有祈福、吉祥、辟邪等裝飾作用
  3. 顯貴的門第形式,是標誌建築居所擁有者社會、經濟、政治等級和地位的象徵。抱鼓石是具有中國宅門特色的建築裝飾小品,可以作為大宅門的標誌物。

雕飾

門鼓石的紋樣、題材主要是瑞獸祥雲、花鳥蟲魚和器物什錦等。鼓鏡裝飾的圖形如麒麟臥松、犀牛望月、蝶入蘭山、五世同堂,轉角蓮最為最常見。有的還刻三獅戲球(三世戲酒)、四獅同堂(四世同堂),五獅護欄(五世福祿)等圖案;鼓頂上雕成獅形,有站獅、蹲獅或臥獅。鼓座多浮雕著牡丹、荷花、芙蓉、葵花以及如意紋、卷草紋、祥雲紋等紋樣,內容多為歷史故事或含喻意的圖案,生動有趣。

造型

門鼓石有方、圓兩種造型。一般由3部分組成,下部雕為須彌座,中間為鼓形,飾以花紋浮雕,上部透雕獅子。

意義

門鼓石,歷代是功名與權力的標誌。相傳古代打仗勝利歸來的將軍,為顯耀其赫赫戰功,把戰鼓置於門前,後來逐漸衍變以門鼓石代替。門鼓石有擊鼓、升堂、聽政之意,他般只有衙門或官宦之家才可置立;其次是佛教寺廟,在民間門鼓石有驅邪避災的法力之說。在封建禮制下,由於禮制文化和等級制度的集中體現,“門第”、“門戶”、“門派”等封建思想的滋生,門鼓石被官宦和貴族們演變成最能彰顯宅主等級差別、身份地位、權利和“非貴即富”的門第象徵,以及聯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參照物。
明清時代,對門鼓石有著嚴格規定和等級區分:
高級文官的門前用箱形有獅子的門鼓石。
低級文官用箱形有雕飾的門鼓石。
大富豪的門前用箱形無雕飾的門鼓石。
富豪則用石制門鼓石。
而對於普通民宅來說,則只能用木質方門墩或門枕石來代替了。
皇族或官府的門前用獅子形的門鼓石。
高級武官的門前用抱鼓形獅子門鼓石。
低級武官的門前用抱鼓形有獸頭的門鼓石。

閩南地區

閩南傳統建築作為中國傳統建築的一個分支,秉承了河路地區的文化淵源,其風格多樣,但大多以抬梁式木架構體系建造,從立柱到梁枋都離不開木,而木料不能經久。為了達到穩固樓柱,承受門扇的重量有起到防止軸承潮濕腐朽的目的,工匠們奇思妙想把木結構房屋立柱的基礎設計成集建築結構、裝飾功能於一體的門鼓枕石。門鼓石大多以漳浦梁山青石人工雕琢而成,因形如鼓,故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