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胡頹子(原變種)

長葉胡頹子(原變種)是胡頹子科胡頹子屬的常綠直立灌木,高1-3米,通常具粗壯的刺,國內分布在陝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長葉胡頹子(原變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桃金孃目
  • 胡頹子科
  • 胡頹子屬
  • 分布區域:陝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北
  • 高度:1-3米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小枝開展成45度的角,幼枝密被銹色或褐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帶黑色。葉紙質或近革質,窄橢圓形或窄矩圓形,稀橢圓形,長4-9厘米,寬1-3.5厘米,兩端漸尖或微鈍形,邊緣略反卷,上面幼時被褐色鱗片,成熟後脫落,深綠色,乾燥後淡綠色或褐色,下面銀白色,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褐色鱗片,側脈5-7對,與中脈開展成30-45度的角,上面略明顯,下面不甚顯著;葉柄褐色,長5-8毫米。花白色,密被鱗片,常5-7花簇生於葉腋短小枝上成傘形總狀花序,每花基部具一易脫落的褐.色小苞片;花梗長3-5毫米,淡褐白色;萼筒在花蕾時四棱形,開放後圓筒形或漏斗狀圓筒形,長5-7毫米,稀達8-10毫米,裂片卵狀三角形,長2.5-3毫米,頂端鈍漸尖,內面疏生白色星狀短柔毛;雄蕊4,花絲極短,長0.6毫米,花葯矩圓形,長1.3毫米;花柱直立,頂端彎曲,達裂片的2/3,密被淡白色星狀柔毛。果實短矩圓形,長9-10毫米,直徑為長的一半,幼時密被銀白色和少數褐色鱗片,成熟時紅色,果肉較薄;果梗長4-6毫米。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4月。
分布在四川成都及其盆地內的標本,其萼筒漏斗狀圓筒形,長僅5毫米。分布於峨眉山的標本,變化範圍就更大了,萼筒長5-10毫米,葉片窄披針形至廣橢圓形,兩端也有不同變化,長短大小更是形形色色。因此,我們根據巴縣、江津、北碚縉雲山標本具有過渡類型的特徵,而未列出新類群出來。另外,產於四川廣元以北、陝西及甘肅的一些小形葉標本,萼筒長僅有5毫米,也放在本種內。因此,本種與其它種的區別在於本種果實短矩圓形,長9-10毫米,果梗長4-6毫米,萼筒圓筒形或漏斗狀圓筒形,銀白色,花柱密被淡白色星狀柔毛。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00-2100米的向陽山坡、路旁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自陝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北;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南川(金佛山)。

主要價值

果實可食及釀酒;根可治哮喘及牙痛,枝葉可順氣、化痰,治痔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