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花鮨

長花鮨

長花鮨屬鮨科,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0-60m)。體長可達14-15cm,墾丁稀有。體長可達14-15cm,墾丁稀有。日行性生活於礁區,以食浮遊動物為主。日行性生活於礁區,以食浮遊動物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花鮨
  • 體長:14-15cm
  • 食物:浮遊動物
  • 分布:西太平洋海域
形態特徵,分布,相關內容,

形態特徵

全體(連頭部)被鱗,鱗片表面稍粗糙,猶如氈毛一樣。側線完全。下咽骨不結合,上頜骨不被眼前骨所覆著。犁骨與齶骨通常具齒。胸鰭的鰭條大都相似而多分歧。背鰭單個,其軟鰭部臀鰭較長,臀棘3。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0-60m)。體長可達14-15cm,墾丁稀有。體長可達14-15cm,墾丁稀有。日行性生活於礁區,以食浮遊動物為主。日行性生活於礁區,以食浮遊動物為主。

相關內容

鮨科大部分為海水產,少數為淡水產。多半屬日行性魚類,由於種數甚多,具相當複雜之生態層性。大多屬底棲性之魚種,且具領域性及擬態行為。絕大多數以魚類、蝦、蟹、端足類等為食,是兇猛的掠食者。而花鱸亞科之擬花鮨屬(Pseudanthias)、珠斑脂屬(Sacura)具群游性,日間覓食於水層中,以浮游生物為食,夜間則躲藏於珊瑚礁間之洞穴。本科魚種體色鮮艷多變化,且具有雌雄雙色及雌變雄之轉變等現象。有些魚種和鸚哥魚及隆頭魚等同樣具有社會階層之地位控制現象的生態適應行為。有些為夜行性魚類,晝間獨居於珊瑚礁或岩礁底部之孔穴中,夜間則在外覓食,例如黑鱸屬(Grammistes),且當其受驚嚇時,體表會分泌大量之黏液,具有皂泡效果且內含有毒之黑鱸素 (grammistin) ,故不可食用。廣泛分布於熱帶至溫帶海域,少數為淡水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