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圓覺禪林

長興圓覺禪林

長林圓覺禪林寺(含關帝廟)位於長興縣煤山鎮懸腳嶺上,是一座歷史悠久、香火旺盛,而且獨具特色的寺廟。主要景點有圓覺禪林寺、關帝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林圓覺禪林寺
  • 外文名:Nagabayashi Madoka Temple
地域簡介,詳解,地域歷史,地理位置,文史沿革,

地域簡介

長興圓覺禪林,分別為圓覺禪林寺,關帝廟,懸腳嶺,是長興縣煤山鎮佛教的活動區域。

詳解

究其特色有:第一,影響深廣懸腳嶺位於江浙兩省交界處,歷史上是江浙皖三省毗鄰地區的佛教活動聖地,佛事興旺,涉及江蘇、浙江、安徽、上海等廣大區域,甚至在台胞與海外僑胞中也有影響。第二,歷史悠久關帝廟是圓覺禪林寺的早期建築,相傳中唐時期已有,至今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了。第三,嶺寺同音圓覺(禪)林寺名與懸腳嶺地名在當地方言中語音相同,熟悉當地方言(江蘇宜興的吳語)者就能方便地記憶吟頌嶺名與寺名。

地域歷史

其實,圓覺禪林寺最大的特色還是“寺中有廟,廟寺相容”。這裡的“廟”即關帝廟。關帝,又稱關公,即關羽,是三國時期忠勇雙全、立志扶助劉備匡復漢室的民族英雄,他的“忠誠”與“信義’’歷來被廣大民眾崇拜和視為楷模,甚至成為經商的宗旨。相傳曹操在官渡之戰前東征徐州時把他和劉備的妻子甘、糜二夫人)俘獲,曹送給他十個美女和許多金銀,他卻將美女全部轉為侍候二位嫂子,將金銀寫出清單入庫。曹還送給他一件新戰袍,但他卻穿在舊袍裡面,還說“舊袍為劉皇叔所賜,弟穿上如見兄顏,豈敢以丞相賜而忘兄之舊賜?”曹感嘆地說“真天人也”.這四個字成為懸腳嶺關帝廟的匾額。曹操寬待他,封為漢壽亭候,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還是回到劉備身邊。在離開曹操前他上陣斬殺袁紹二員大將(顏良、文丑),以報答曹操的寬待之恩。關羽死後被譽為千古忠義第一人。
關公之神與其它諸神不同的最大特點是道教與佛教都對它加封,成為我國兩大宗教同時供奉的神。道教界:宋徽宗追封“忠惠公”“義勇武安王”;明朝時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清朝時又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關聖大帝”;關公還被列為財神之一(武財神)。佛教界:據《佛祖統記》卷六“智者傳“,隋朝時,天台宗智覬在當陽(今屬湖北)玉泉山建精舍,曾“見二人威儀如王,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冠帽而秀髮”,自通姓名,乃關羽、關平父子,請予近山建寺。智覬從之,遂建成玉泉寺,並為關羽授五戒。後耒,中國佛教界據此將關公列入伽藍神之一,作為保護佛法之神,如杭州靈隱寺在十八伽藍神旁增加第十九伽藍神——關公的神像。
圓覺禪林寺與其中關帝廟的神奇結合,在全國眾多寺廟是少有的,體現了外耒宗教(佛教)與民間信仰的容合。因此香火經久不衰,佛事活動興旺。在釋加牟尼、觀世音、關公等生日,以及春節等節慶之日,香客有數千至上萬人。該寺已於近年經宗教部門批准為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廟宇建築經戰亂與動盪,幾經破壞,僅存關帝廟,去年復建供奉西方三聖的側殿,現正規劃擴建工程包括關帝大殿、大雄寶殿、側殿、後殿、養生殿、以及客房、盤山公路、管理房等配套設施。新建的圓覺禪林寺將重現古時佛教活動風采,也為香客、遊客提供一個觀光瀏覽、休閒憩息的良好環境,並將成為懸腳嶺旅遊區的一個亮麗景點。

地理位置

懸腳嶺位於江浙兩省交界處,縣城西北22公里,在煤山東川界底。海拔250米,以分水線與宜興湖氵父公社為界。歷史上江浙皖三省毗鄰地區的佛教活動聖地,佛事興旺。

文史沿革

懸腳嶺山。位於縣城西北22公里,在煤山東川界底。海拔250米,以分水線與宜興湖氵父公社為界。系古代軍事要隘。據《長興縣誌》:“懸腳嶺在縣西北七十里西咽山,以其嶺腳下垂,故名。唐時,每歲吳興、毗陵(今常州)二郡太守,分山造茶,宴會於此。有境會亭,一名芳岩,以嶺中為兩州之界,上有庱亭遺蹟(張志)。”唐白居易有一首祝詩:“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合作一家春。青娥對舞應爭妙,紫筍齊賞各斗新。自笑花時窗下客,蒲黃酒對獨眠人。”《吳興志>:“庱亭在縣西北懸腳嶺下,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孫權射虎於庱亭。唐初沈法興遣其將蔣元超與李子通戰於庱亭即此。’’此嶺處於兩座四百米高的山中間,居高臨下,原是古代自長興至南京的驛道口。1923年8月江蘇軍閥齊燮元,浙江軍閥盧永祥,兩軍對壘於此,後盧軍敗陣,百姓遭殃。1924年12月,郭沫若到此作戰況調查,在尚儒村王家翰家住了一晚,憑弔了在這裡作戰時犧牲的盧軍連長薛振興。詳見《沫若自傳·第二卷》:“學生時代’’。嶺山產毛竹、茶葉。在煤山公社尚儒大隊。
懸腳嶺,在長興縣煤山鄉東川岕底的西咽山下,據清同治《長興縣誌》:“以其嶺腳下垂,故名”西咽山是歷史上古驛道,懸腳嶺歷來為軍事要隘,其分水線與江蘇宜興的湖氵父為界。
據志書,三國時東吳孫權曾射虎於庱亭,此亭原在懸腳嶺下。隋末群雄爭霸,沈法興與李子通大戰於此。
沈法興(?-620),湖州武康(今屬德清縣)人,隋末任吳興郡守。隋大業十四年(618)宇文化及殺隋煬帝,在魏縣(今河北大名東)即帝位。沈法興以討伐為名起兵,占領餘杭、毗陵(今常州)、丹陽等十餘郡,於唐高祖武德二年(619)九月在毗陵稱梁王。李子通(?-622),隋末農民起義湞袖,與沈法興同時在江都(今揚州)稱帝。庱亭之戰於此後。李子通南下進攻沈法興,沈遣其將蔣元超迎戰於此亭。武德三年(620),沈法興兵敗,投江而死。
歷史延續到民國十二年(1923)八月,江蘇軍閥齊燮元和浙江軍閥盧永祥亦於此對壘大戰,盧軍敗陣。次年十二月,郭沫若到此作過戰況調查,住在尚儒村王家翰家。
與戰火硝煙相背,這裡又是古代茶事活動的勝地。懸腳嶺夾於兩座高山之間,素來盛產茶葉。嶺之南,東有顧渚,西有羅岕,相距八十里,均系名茶產地。清同治《湖州府志》載:“唐時吳興、毗陵二郡太守分山種茶,宴會於此”,建有“境會亭”。當時在蘇州的白居易有詩描寫盛況:“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盤下中分兩州界,燈前合作一家春。青娥對舞應爭妙,紫筍齊賞各斗新。自笑花時窗下客,蒲黃酒對獨眠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