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山一程

《長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創作的一首詞。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紮,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語言淳樸而意味深長,取景宏闊而對照鮮明。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長相思·山一程
  • 創作年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 作品出處:《飲水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長相思1
山一程,水一程2,身向榆關3那畔4行,夜深千帳燈5
風一更,雪一更6,聒7碎鄉心夢不成,故園8無此聲9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長相思:詞牌名,又名“吳山青”“山漸青”“相思令”“長思仙”“越山青”等。雙調三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一疊韻。
  2. 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長水遠。程:道路、路程。
  3. 榆(yú)關:即今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
  4. 那畔:即山海關的另一邊,指身處關外。
  5. 千帳燈:皇帝出巡臨時住宿的行帳的燈火,千帳言軍營之多。
  6. 風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也。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
  7. 聒(guō):聲音嘈雜,這裡指風雪聲。
  8. 故園:故鄉,這裡指北京。
  9. 此聲:指風雪交加的聲音。

白話譯文

跋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外面風聲不斷,雪花不住,擾得思鄉的將士們無法入睡,在我溫暖寧靜的故鄉,沒有這般寒風呼嘯、雪花亂舞的聒噪之聲。

創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雲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淒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描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詞人翻山越嶺,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離家鄉愈遠。這兩句運用反覆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複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身向榆關那畔行”,點明了行旅的方向。詞人在這裡強調的是“身”向榆關,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師,它使讀者想到詞人留戀家園,頻頻回首,步履蹣跚的情況。“那畔”一詞頗含疏遠的感情色彩,表現了詞人這次奉命出行“榆關”是無可奈何的。這裡借描述周圍的情況而寫心情,實際是表達詞人對故鄉的深深依戀和懷念。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風華正茂,出身於書香豪門世家,又有皇帝貼身侍衛的優越地位,本應春風得意,卻恰好也是因為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導致詞人並不能夠安穩享受那種男兒征戰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戀故土。“夜深千帳燈”既是上片感情醞釀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間的自然轉換,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經過日間長途跋涉,到了夜晚人們在曠野上搭起帳篷準備就寢;然而夜深了,“千帳”內卻燈光熠熠,這是因思鄉而失眠,於是轉入下片鄉情思戀之筆。
下片開頭“風一更,雪一更。”描寫荒寒的塞外,暴風雪徹夜不停。緊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帳燈”,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與“風一更,雪一更”的兩相映照,又暗示出詞人對風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厭倦的心態。首先山長水闊,路途本就漫長而艱辛,再加上塞上惡劣的天氣,就算在陽春三月也是風雪交加,淒寒苦楚,這樣的天氣,這樣的境遇,讓詞人對這表面華麗招搖的生涯生出了悠長的慨嘆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憊之心。“一更”二字反覆出現,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風、鋪天暴雪,雜錯交替扑打著帳篷的情況。這使詞人發出淒婉的怨言:“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更何況還是這塞上“風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氣。風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麼都不怕。可遠在塞外宿營,夜深人靜,風雪瀰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遙遠,衷腸難訴,輾轉反側,臥不成眠。“聒碎鄉心夢不成”與上片“夜深千帳燈”相呼應,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結句的“聒”字用得很靈脫,寫出了風狂雪驟的氣勢,表現了詞人對狂風暴雪極為厭惡的情感,“聒碎鄉心夢不成”的慧心妙語可謂是水到渠成。
從“夜深千帳燈”壯美意境到“故園無此聲”的委婉心地,既是詞人親身生活經歷的生動再現,也是他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並以景入心的表現,滿懷心事悄悄躍然紙上。天涯羈旅最易引起共鳴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異鄉、夢回家園的意境,信手拈來不顯雕琢。
這首詞以白描手法,樸素自然的語言,表現出真切的情感,是很為前人稱道的。詞人在寫景中寄寓了思鄉的情懷。格調清淡樸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無雕琢痕跡。

名家點評

近代·文學家王國維《人間詞話》:“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種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於詞,唯納蘭容若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
現代·河北民族師範學院教授趙秀亭《納蘭叢話》:容若豪宕之作,往往只得半闋,後半即衰颯氣弱。如《長相思·山一程》《採桑子·丁零詞》皆如是。
現代·中國古代文學教授嚴迪昌《清詞史》:“夜深千帳燈”是壯麗的,但千帳燈下照著無眠的萬顆鄉心,又是怎樣情味?一暖一寒,兩相對照,寫盡了自己厭於扈從的情懷。
現代·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天驥《納蘭性德和他的詞》:納蘭性德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月,隨從皇帝東巡,出山海關。此詞當作於這一時期。上片從白天行軍寫到晚上駐紮;下片寫在營中臥聽風雪的吼叫,思鄉之情甚切。其中“夜深千帳燈”一句,取景新穎豪壯,深受王國維讚賞。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年),本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士,授乾清門侍衛。為清初權臣明珠的兒子。其文學成就以詞為最,共存詞三百四十二首,以小令見長。著有《通志堂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