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中山亭

長沙中山亭

中山亭原為清朝中期建築,鹹豐三年(1853年)重修,當時的清提督衙門府位於今天的市青少年宮,中山亭位置駐紮著保衛衙門府的“先鋒衛士營”,因此這一建築就叫做先鋒廳。1930年新建中山路,與先鋒廳主樓相連建起了附屬鐘樓,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此建築正式命名為中山亭。2002年初,黃興北路拓寬改造,長沙市政府將中山亭保留並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修繕。2006年被公布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沙中山亭
  • 地理位置:長沙市天心區黃興中路245號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免費
  • 動工時間:1930年2月
  • 竣工時間:1930年7月
  • 亭高:16米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湖南省長沙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名稱由來,歷史沿革,交通信息,

名稱由來

長沙中山亭準確的講,中山亭不是亭子,而是一座鐘樓,故被稱為長沙標準鐘樓。所以《長沙老建築》一書中將其歸屬為公共活動建築。

歷史沿革

鐘樓修建時為五層西式方形建築,高16米,後為紀念孫中山而命名中山亭。1930年2月動工,7月竣工。當時中山亭最靚的地方是樓上的四面電動標準時鐘,從德國進口,花了400銀元。有了這些鐘之後,長沙人抬頭看此處,便知是何時。此前,長沙尚襲舊習,以天心閣城樓午炮為標準時間。從建築體本身來說,相比現代建築,中山亭確實顯得規模較小,有些矮小、陳舊,但它所蘊含的歷史意義是現代建築不能替代的。中山亭歷盡滄桑,歷經炮火,見證了1938年長沙大火,見證了中日的四次長沙會戰,而今依然屹立。所以當年有提議將這個正處十字路中間的‘攔路建築’拆除時,就有政協委員寫提案表示強烈反對。所幸這些來自人民的呼聲得到了採納,中山亭才得以保留至今,並成為省級文保單位。
長沙中山亭
修繕並樹立孫中山銅像
2013年10月21日,歷經近一年的“修舊如舊”後,長沙市中山亭現已重新開放。
長沙中山亭
此次修繕恢復原中山亭二層的結構,拆除了原來3.4米、6.6米兩個標高處的樓面,在5.85米標高處設定鋼筋混凝土樓板。同時,將樓梯起步恢復到進大門左邊靠北向外牆處,與始建時的位置一致。實施了“亮化”工程,在一樓、二樓、塔頂安裝了多盞投光燈。夜色之下,中山亭樓房的光芒與旁邊高樓的燈光交相輝映,甚為靚麗。
正門前坪,左右各有一棵樟樹,右邊的樟樹下立著兩塊大石頭,上面分別刻著“平等”“博愛”。挨著亭子的右邊是排成兩列的雪松,雪松的後面是一棵老樟樹,給中山亭增添了肅穆之感。
這次提質改造最大的亮點,便是新增加了一座孫中山銅像。銅像屹立在中山亭的正前門外,鼻子挺拔、嘴唇緊閉;一身中山裝、腳穿大頭皮鞋;右手拄著文明杖,左手握著一卷《建國方略》;眼睛深邃、目光堅毅。

交通信息

經過 中山亭 的線路: 167路(原旅2路) 旅3路 143路 803路 808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