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河口最大渾濁帶

《長江河口最大渾濁帶》是於2001年1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沈煥庭、潘定安。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長江河口最大渾濁帶》是於2001年1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沈煥庭,潘定安。
本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河口主要沉積動力過程研究及其套用”課題之一——河口最大渾濁帶的成果總結。全書共分10章。主要內容為:緒論,長江口最大渾濁帶發育的環境條件,長江口最大渾濁帶的懸沙和細顆粒泥沙的絮凝沉降,長江口最大渾濁帶形成機理和水沙輸移分析,長江口最大渾濁帶的地球化學過濾效應,長江口最大渾濁帶的浮泥和底質,長江口最大渾濁帶的浮游生物,中國河口最大渾濁帶的特性與類型。

目錄

序一. 陳吉餘1
序二 蘇紀蘭3
前言. 5
1 緒論 1
1.1河口最大渾濁帶的定義和研究意義. 1
1.1.1河口最大渾濁帶的定義 1
1.1.2河口最大渾濁帶的研究意義 1
1.2國外河口最大渾濁帶研究的進展.2
1. 2. 1成因研究.2
1.2.2數學模擬研究 4
1.2.3生物地球化學研究.7
1.3國內河口最大渾濁帶研究的進展.9
1.3.1充分混合型河口最大渾濁帶研究. 9
1.3.2部分混合和高度分層型河口最大渾濁帶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1.4長江河口最大渾濁帶研究 10
1. 4. 1總體構思 10
1. 4. 2研究內容. 10
1. 4. 3研究方法 11
參考文獻 11
2長江口最大渾濁帶發育的環境條件.15
2 . 1 水文 15
2 . 1 . 1 徑流 15
2. 1. 2潮汐潮流. 17
2. 1.3鹽淡水混合 26
2 . 2 懸沙. 28
2. 2. 1懸沙輸移. 28
2.2.2懸沙組成和濃度分布. 29
2.2.3懸沙濃度隨時間的變化 31
2. 3表層沉積物.32
2 . 3 . 1 粒度 32
2. 3. 2碎屑礦物. 33
2. 3. 3粘土礦物.33
2.4河口河槽及水下三角洲. 34
2. 4. 1河口河槽.34
2.4.2河口攔門沙 37
2.4.3水下三角洲 38
參考文獻. 38
3長江口最大渾濁帶的懸沙. 39
3. 1 懸沙來源 39
3. 1. 1流域來沙.39
3.1.2河口段區間來沙 40
3.1.3口外海濱來沙 40
3 . 2 懸沙特性. 40
3 . 2 . 1 含沙量. 40
3. 2. 2初始含沙量 41
3. 2. 3顆粒組成. 41
3 . 2 . 4 沉速 42
3. 2. 5電動電位.42
3. 3懸沙輸移 43
3.3.1徑流作用為主的河段. 43
3.3.2潮流作用為主的河段. 44
3.3.3異重流起重要作用的河段.44
3.3.4地形和流路分離對泥沙輸移的影響. 45
3 . 4 泥沙積聚. 46
3.4.1徑潮流作用下泥沙的集聚.46
3.4.2鹽淡水作用下泥沙的集聚.46
3.4.3環流截留泥沙. 46
3.4.4絮凝捕集泥沙. 46
3. 5泥沙再懸浮 46
3. 5. 1兩次再懸浮 47
3. 5. 2三次再懸浮 48
3. 5. 3四次再懸浮 48
3.6懸沙濃度的時空變化.50
3. 6. 1潮周期變化 50
3. 6. 2大小潮變化 51
3. 6. 3洪枯季變化 51
3. 6. 4縱向分布. 51
3. 6. 5垂向分布. 55
3.6.6潮周期變化機理分析. 56
參考文獻. 60
4長江口最大渾濁帶細顆粒泥沙的絮凝沉降 62
4. 1鹽水入侵鋒.62
4. 1. 1選用資料. 62
4.1.2鹽水入侵鋒帶及鋒面的確定 62
4.1.3鹽水入侵鋒的分布及其特徵. 63
4.1.4確定鹽水入侵鋒帶和滯流點部位的判據 67
4.1.5鹽水入侵鋒對最大渾濁帶的貢獻. 68
4.2細顆粒泥沙動水絮凝過程. 70
4. 2. 1試驗概況 70
4.2.2試驗結果與分析 70
4.2.3動水絮凝的條件及臨界流速. 75
4.3細顆粒泥沙的沉降特性. 76
4. 3. 1試驗概況. 76
4.3.2淡水中粘性細顆粒泥沙的沉降 76
4.3.3鹽水介質中懸沙的沉降特性. 78
4.4泥沙在流動鹽水中的含沙量梯度.80
4. 4. 1試驗概況 80
4.4.2試驗結果與分析 81
4.5細顆粒泥沙的有機絮凝 83
4. 5. 1試驗方法 84
4.5.2試驗結果與分析. 84
4.6天然水流中細顆粒泥沙的絮凝作用 86
4.6.1泥沙垂向運動的兩種模式 86
4.6.2絮凝對泥沙垂向運動的影響. 87
4.6.3絮凝臨界流速 88
4.6.4垂線不同高程處的絮凝條件 89
參考文獻 89
5長江口最大渾濁帶形成機理和水沙輸移分析 91
5.1長江口最大渾濁帶的形成機理和特點 91
5.1.1攔門沙地區的水動力環境.91
5.1.2攔門沙地區泥沙運動的特殊性.94
5.1.3最大渾濁帶形成機理. 95
5.1.4最大渾濁帶的特點.97
5.1.5研究長江口最大渾濁帶形成機理的普遍意義 99
5.2長江口最大渾濁帶水沙輸移機制分析. 100
5.2.1物質縱向輸移項定義 100
5.2.2現場觀測資料 101
5.2.3水量縱向淨輸移.103
5.2.4懸沙縱向淨輸移.104
5.2.5長江口最大渾濁帶水沙輸移機制 107
5.3地形和懸沙濃度對最大渾濁帶的影響.108
5.3.1基本方程、邊界條件及離散格式. 108
5.3.2河口地形對最大渾濁帶的影響 109
5.3.3懸沙濃度對環流、鹽度和懸沙分布的影響 113
5.3.4地形和懸沙濃度對最大渾濁帶的影響 115
參考文獻 115
6長江口最大渾濁帶的地球化學過濾效應 117
6.1微量金屬的分布和輸移 117
6. 1. 1實驗方法 117
6.1.2實驗結果與討論.117
6.2新生相與微量金屬的轉移.121
6. 2. 1實驗方法. 122
6.2.2實驗結果與討論. 122
6.3懸移質和底質微量金屬形態分布. 12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