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文明的起源與開發

長江文明的起源與開發

《長江文明的起源與開發》是2011年1月1日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長江文明的起源與開發
  • 頁數:249頁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43218468, 7543218461
條形碼: 9787543218468
尺寸: 23.6 x 16.6 x 1.4 cm
重量: 340 g

內容簡介

《長江文明的起源與開發》總計三編十章。第一編共兩章八節。本編主要敘述了長江流域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長江上中下游地區物質文明的發展和所取得的成就;第二編共三章九節。本編主要運用考古資料探索長江流域區域文明的發展,特別是巴蜀文化、楚文化以及新乾大洋洲文化的考古新發現,為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它們是長江文明的結晶,充分顯示了長江區域文明的新成就;第三編共五章十四節。本編主要探尋春秋戰國秦漢以來,長江流域的先民們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長江流域經過夏商周三代前期的開發,進入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又面臨新的開發。它具體表現在農業生產結構的完善、農田水利事業建設的擴大、耕作技術的提高、手工業生產全面發展以及思想文化的演進所出現的新局面。

作者簡介

丁光勛,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檔案學系教授。歷任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歷史系副主任、檔案學系主任,兼任上海師範大學電子政務信息資源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檔案學會理事、電子政務理事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秦漢文化史、簡牘學、檔案文獻編纂、檔案學基礎理論和電子政務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著有《歷史與檔案》、《長江——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主編《中國古代史教程》、《中國古代通史·爭鳴綜錄》、《中國通史史論詞典》(秦漢卷)、《資訊時代檔案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數字時代檔案學理論建設與功能研究》等學術著作。參與《北朝五史辭典》、《中國文化史詞典》、《中國古代軍事三百題》、《中國歷史之謎》等工具書的撰寫。先後在《學術月刊》、《秦漢史論叢》、《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檔案學研究》、《檔案學通訊》、《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等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長江——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第一章 長江流域舊石器時代的文明
第一節 長江流域舊石器時代的早期文明
第二節 長江流域舊石器時代的中期文明
第三節 長江流域舊石器時代的晚期文明
第四節 舊石器時代長江文明的成就
第二章 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的文明
第一節 長江上游新石器時代的文明
第二節 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的文明
第三節 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的文明
第四節 新石器時代長江文明的成就
第二編 長江流域區域文明之花
第三章 巴蜀文化
第一節 寶墩文化遺址
第二節 三星堆文化
第三節 十二橋文化遺址
第四章 楚文化
第一節 楚文化的崛起
第二節 楚國的青銅鑄造
第三節 楚國的紡織與刺繡
第四節 楚國的漆器生產與木器雕刻
第五章 新乾大洋洲文化
第一節 新乾大洋洲青銅器鑄造
第二節 新乾大洋洲玉器和陶器生產
第三編 長江文明的開發
第六章 長江流域經濟的開發
第一節 長江流域經濟的開發
第二節 長江流域農業經濟面貌的改觀
第三節 農田水利灌溉事業的發展
第七章 長江流域的絲綢業與蠶桑文化
第一節 長江流域的絲綢業
第二節 蠶桑技術的南移與麻葛生產
第八章 農耕時代的社會政治生活
第一節 吳國的東南社會
第二節 徐州漢王陵發掘與時代風尚
第三節 劉備入川與蜀漢社會
第九章 長江流域的思想文化
第一節 戰國時期的學術思想
第二節 秦漢時期的學術思想
第三節 道教的起源與形成
第十章 長江流域的文學藝術
第一節 長江流域的文學
第二節 長江流域的藝術
第三節 長江流域出土的簡牘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