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潮灘沉積物

長江口潮灘沉積物

潮灘是河口海岸地區隨著潮汐漲落而周期性淹沒和出露的向海緩斜的潮間灘地。由於灘面水淺,受潮汐漲落和波浪破碎等影響,動力條件複雜,沉積物處在不斷沉積和侵蝕的過程當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口潮灘沉積物
  • 外文名:Sediments in the Yangtze estuary
區域概況,影響,形狀,

區域概況

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1950 - 2010 年平均徑流量達8. 964 × 1011 m3 ,多年平均輸沙量達3. 90 ×108 t。河流將大量的沉積物攜帶到河口,在徑潮流相互作用下,淤積形成河口四大潮灘,崇明東灘就是其中最大的潮灘。該區域三面環水,北部區域靠近長江口北支水道末端,受潮流控制,光灘沉積物中值粒徑在11μm 左右; 南部區域靠近北港水道,受徑流和潮流雙向控制,光灘沉積物中值粒徑在70μm 左右; 東面是長江口海濱區域。潮灘自陸向海方向依次分布著鹽沼帶、光灘帶和鐵板沙帶。

影響

根據觀測分析,發現崇明東灘北部和中部區域為淤泥質潮灘,南部區域為粉砂質潮灘。北部區域近長江北支,水動力以潮流為主,潮流流速一般不超過20cm / s,有效波高為9. 1cm; 南部區域緊鄰北港,以徑、潮流相互作用為主,潮流流速在30 ~ 50cm / s 之間,有效波高為16cm。不同的徑、潮流作用導致崇明東灘南、北兩區域沉積物組成存在明顯差異,崇明東灘北部區域沉積物以粘土和粉砂為主,砂的含量為零,分選性比較差,中值粒徑在11μm 左右,在粒度分布曲線上顯示北部區域沉積物為正偏,峭度比較寬平,沉積物結構鬆散,含水量較大,密實度差,受壓易變形; 南部區域粗顆粒含量明顯高於北部區域,沉積物中值粒徑在70μm 左右,以粉砂和砂為主,粘土含量極少,沉積物分選性比較差,在粒度分布曲線上顯示南部區域沉積物為極正偏,峭度很窄尖,沉積物密實度好,承重能力強,受外力不易變形。兩個區域沉積物組成和水動力條件的不同導致崇明東灘沉積物抗剪強度存在差異,在光灘區域南部抗剪強度是北部抗剪強度的1. 2 ~ 1. 7 倍,在植被區域南部區域5cm 處抗剪強度是北部區域5cm 處抗剪強度的1. 2 倍。

形狀

採用電子顯微鏡對崇明東灘南、北區域沉積物顆粒進行放大觀測 ,發現沉積物顆粒形狀的不同對沉積物的抗剪強度也有影響。崇明東灘北部區域為淤泥質潮灘,沉積物中值粒徑偏小,顆粒形狀較規則,磨圓度大,近似呈圓形。南部為粉砂質潮灘,沉積物顆粒中值粒徑較大,顆粒粒徑平均值與北部沉積物顆粒最大粒徑相近,顆粒形狀極不規則,稜角分明,磨圓度小,並且有長條形顆粒分布,使得顆粒之間的咬合能力增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