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

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

重慶是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是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及第一大城市(成渝經濟區的第二大城市“成都”為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的副中心城市)。

2009年1月,《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頒布。強調要將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的建設,要進一步推動金融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切實加強金融監管和風險防控,保持金融平穩向好的發展態勢,加快推進重慶建設長江上游金融中心。

基本介紹

背景介紹,中央定位,批覆檔案,發展目標,區位優勢,金融體系,金融資源,風險控制,對外開放,金融服務,金融監管,前景展望,

背景介紹

中央定位

2009年1月,《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頒布,提出要將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
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
《意見》強調要促進重慶金融加快發展,在國家層面提出要將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凸顯了國家戰略,重慶金融業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重慶——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已誕生十四年。這十四年,是重慶金融業發展最快的時期,無論是金融機構數量與種類、金融資產規模與質量,還是金融產業發展潛力與速度方面,都排在了西部十二省區市第一。
全市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經濟社會發展跨出堅實步伐,金融改革創新發展取得豐碩成果,重慶站在了又一個新的起點上。在緊鑼密鼓謀劃重慶今後十年發展大計的關鍵時刻,黨中央為重慶新階段發展“導航定向”,明確了三大定位—努力把重慶加快建設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的增長極、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一大目標—在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四大任務—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力度,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革步伐。著力解決好民生問題,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面加強城市建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將黨中央的重要指示概括為“314”總體部署。

批覆檔案

重慶市是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推進改革開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設立直轄市以來,重慶市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努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要成就,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慶市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大山區和民族地區於一體,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任務繁重,統籌城鄉發展任重道遠。在新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對重慶市改革發展提出更高要求,賦予重慶市新的使命。加快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需要,是為全國統籌城鄉改革提供示範的需要,是形成沿海與內陸聯動開發開放新格局的需要,是保障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安全的需要。在當前應對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尤其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將解決當前困難與謀求長期發展結合起來,不斷增強發展活力,著力解決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公平醫療衛生、居民住房、庫區移民、扶貧開發等重要民生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重慶市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努力把重慶市改革發展推向新階段。
重慶重慶

發展目標

斐然成果讓雄心勃勃的重慶瞄準了一個新的目標:到2015年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
經濟發展,金融先行。為落實“314”總體部署,在2007年4月召開的全市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到2015年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即把重慶建設成為長江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區金融功能最完善、金融創新能力最活躍、金融品種最多、金融實力最強大、金融服務覆蓋面最廣泛的金融中心。
重慶重慶
全市的總體思路是,按照金融業比國民經濟整體率先推進的要求,圍繞2015年建成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以“314”總體部署為統領、以培育金融產業為主線、以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為基礎、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強化監管為保障,全面提升重慶金融業的綜合實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實現金融與經濟良性互動。

區位優勢

金融體系

1、金融體系不斷完善,已成為西部金融機構集聚高地。十二年滄桑,重慶金融已從直轄之初的銀行“一業獨大”,演變為金融機構數量為直轄前的3倍,初步形成了銀行證券保險和金融中介門類齊全、多業並舉的活躍局面。
重慶市重慶市

金融資源

2、金融資源總量不斷增長,金融資產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2006年末,全市銀行業資產規模達到6087.4億元,與直轄前相比接近翻兩番,盈利70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不良貸款則下降到6.4%。資產證券化率在西部處於領先地位,上市公司從直轄前的18家增加為32家,總股本從45億股擴張為130億股。全市保費收入由直轄初不足13億元擴大到現93億元,增速全國第一。

風險控制

3、地方金融機構風險得到有效化解,實力不斷增強。市商業銀行、市農村信用社、萬州商業銀行、西南證券、重慶國投、新華信託等地方金融機構,經過增資擴股、剝離不良貸款、戰略重組等一系列“組合性手術”,資本充足率大幅上升,不良貸款率大幅下降,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

對外開放

4、金融領域對外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已成為西部十二省區市外資金融機構入駐最多的城市。先後有滙豐、荷蘭、渣打等7家國際性大銀行入駐,美國利寶中國分公司、中美大都會中國西區總部、中新大東方人壽合資保險公司等保險機構陸續開業。這些外資金融機構正以重慶為據點,穩步向周邊省份輻射擴散。

金融服務

5、金融服務功能不斷增強。金融產品現已發展到幾百個,呈現出系列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態勢。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逐步打破行業界限,產品相互融合,混業經營趨勢日益明顯。金融服務功能從過去的信貸投資功能獨大向投資、理財、安全保障、個人支付結算等多種功能並舉發展。服務手段也從以手工、櫃檯為主向電子化、網路化演進,服務效率大大提高。
重慶重慶

金融監管

6、金融監管得到有效加強。2004年,市政府金融辦成立,先後成功化解了“三金三亂”、“德隆系”、“車貸險”等系統性風險,完成了農村信用社改革,推進了西南合成、ST農化、ST長運等一批上市公司的重組,有力維護了地區金融秩序,成為我國金融案件發案率最低的地區之一。

前景展望

重慶未來幾年除繼續穩步推進傳統的銀、證、保金融市場建設外,還將積極支持和鼓勵包括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信託公司以及風險投資公司等六類金融企業的發展,目標是將重慶打造成為各類金融機構聚集的高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
重慶的綜改方案涉及7個方面的試驗內容。綜改方案申請恢復設立重慶商品交易所並開展以農產品、大宗工業原材料等為主要交易品種的期貨交易,在渝率先開展公司債券的發行試點;支持重慶開展保險改革試點,在渝設立西部保險業創新試驗區,將重慶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試點地區,在“十一五”期間引入2000億元保險資金投入重慶的“一小時經濟圈”建設。重慶還希望,爭取中央將重慶列入金融綜合經營改革的試點地區,設立金融控股公司,進行綜合經營的試點,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申請將重慶作為銀行間市場產品創新試驗區,在渝率先開展各類資產支持證券、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等銀行間市場交易產品的試點,選擇經營規範的信託公司作為試點對象,允許其信託產品在銀行間市場交易轉讓,增加產品流動性。
重慶重慶
重慶提出,在現有的工商銀行票據中心的基礎上,在人民銀行指導監管下設立獨立法人的電子票據交易中心,發揮重慶聯交所作為中西部唯一央企產權交易平台的優勢,建設區域性資本要素市場,組建長江上游地區信託財產登記中心。在財稅政策方面,重慶申請將鼓勵類產業企業所得稅15%稅率等稅收優惠政策維持到2020年。此外,重慶在成為直轄市以來,中央每年給予重慶一定數額的專項補助,2008年補助到期,重慶方面申請繼續享受這一政策。重慶獲準申請中央明確大中型水利建設基金的50%用於三峽庫區,重點支持庫區移民安穩致富與社會保障、地質災害防治以及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
《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快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適時將重慶納入全國場外交易市場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設立保險業創新發展試驗區,開展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等試點。開展外匯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允許1~2家符合相關條件的重慶非金融企業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加快研究重慶大企業集團開展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有關方案。依託全國金融市場中心建設整體布局,待時機成熟後,優先考慮在重慶設立全國性電子票據交易中心。
重慶重慶
重慶江北中央商務區著手重慶金融中心項目建設的同時,渝中區中央商務區也已經在進行7棟金融大廈的建設,一個目標,都朝著“長江上游金融中心”的“金色前景”邁開了實質性的步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