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要求長江三角洲地區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2016年5月,

國務院發文批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原則上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報送的規劃修改稿,要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政府及相關部門聯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2] 。批覆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範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9市、浙江省8市和安徽省8市,區域面積21.17 萬平方公里[3] ,占國土面積的2.2%。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是國際公認的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4] ,並致力於在2030年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
  • 外文名:The Regional Planning of Yangtze River Delta
  • 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
  • 範圍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
  • 核心:上海
區域介紹,規劃要求,規劃範圍,戰略定位,發展目標,一核五圈四帶,保障機制,資源配置,區域聯動發展,專家觀點,

區域介紹

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自然稟賦優良,經濟基礎雄厚,體制比較完善,城鎮體系完整,科教文化發達,已成為全國發展基礎最好、體制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2016年6月3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全文發布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
規劃確定長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範圍內, 但並不包括這三省一市的全境範圍。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
其中上海市,江蘇省的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鹽城、揚州、鎮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金華、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等 26 市被納入。
也就是說,蘇北的宿遷、連雲港、徐州、淮安四市和皖北的阜陽、六安、亳州、淮南、淮北、蚌埠六市,皖南的黃山,以及浙南的溫州、衢州、麗水三市未被劃入長三角城市群範圍。
長三角將開展一系列重大改革試驗,包括對具備一定條件和較大規模的城市賦予立法權;根據國家有關部署開展環境稅試點,探索開徵物業稅

規劃要求

《規劃》要求,長江三角洲地區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著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提高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水平,著力促進社會和諧,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努力建設成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示範區、改革創新的引領區、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國際化發展的先導區,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規劃範圍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的範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26個城市,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規劃以上海市和江蘇省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泰州、南通、鹽城,浙江省的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舟山、台州、金華,安徽省的合肥、蕪湖、滁州、馬鞍山、銅陵、池州、安慶、宣城26個城市為核心區,統籌三省一市發展,輻射泛長三角地區。

戰略定位

依據《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是:
國家發改委日前正式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根據規劃,長三角城市群的總體定位為建設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全國的世界級城市群。
根據這個定位,長三角城市群將加快在以下發展定位上實現突破: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美麗中國建設示範區。
規劃明確,長三角城市群發展的中期目標為,到2020年,基本形成經濟充滿活力、高端人才匯聚、創新能力躍升、空間利用集約高效的世界級城市群框架。

發展目標

通知提到中期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形成經濟充滿活力、高端人才匯聚、創新能力躍升、空間利用集約高效的世界級城市群框架,人口和經濟密度進一步提高,在全國2.2%的國土空間上集聚11.8%的人口和21%的地區生產總值。
——集約緊湊、疏密有致的空間格局基本形成。空間開發管制和環境分區控制制度全面建立,建設用地蔓延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開發強度得到有效控制,劃入生態保護紅線的區域面積占比穩定在15%以上,基本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總體格局。城市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得到有效實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建設用地實現由增量擴張向存量挖潛轉變,上海建設用地規模實現減量化。
——高附加值現代產業體系和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全面形成。服務經濟為主導、智慧型製造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更加健全,優勢製造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區域協同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引領和支撐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作用進一步凸顯。
——保障有力的支撐體系和生態格局全面建立。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全面建成,省際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區域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治理,一體化、多層次、功能複合的區域生態網路基本形14成,江河湖海、丘陵山地等多元化生態要素得到有效保護,江南水鄉、皖南古村、濱海漁莊的歷史文脈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統一市場基本形成,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高,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的機制不斷健全,城市群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不斷創新,省際毗鄰重點地區一體化步伐加快,多元化主體參與、多種治理模式並存的城市群治理機制建設取得突破。
關於遠期目標,通知提到,到2030年,長三角城市群配置全球資源的樞紐作用更加凸顯,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門戶地位更加鞏固,在全球價值鏈和產業分工體系中的位置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質的世界級城市群。

一核五圈四帶

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的最大亮點也是最核心之處,是明確了長三角的區域布局。
劃提出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路化空間格局。具體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促進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五個都市圈同城化發展;促進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沿江發展帶、沿海發展帶、滬杭金髮展帶四條發展帶聚合發展。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日前印發《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指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規劃提出,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路化空間格局。發揮上海龍頭帶動的核心作用和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依託交通運輸網路培育形成多級多類發展軸線,推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強化沿海發展帶、沿江發展帶、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滬杭金髮展帶的聚合發展,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路化空間格局。
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
按照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要求,加快提升上海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發揮浦東新區引領作用,推動非核心功能疏解,推進與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周邊城市協同發展,引領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提升服務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能力。
促進五個都市圈同城化發展: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鎮江、揚州三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設南京江北新區,加快產業和人口集聚,輻射帶動淮安等市發展,促進與合肥都市圈融合發展,打造成為區域性創新創業高地和金融商務服務集聚區。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興、湖州、紹興四市。發揮創業創新優勢,培育發展信息經濟等新業態新引擎,加快建設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湖州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全國經濟轉型升級和改革創新的先行區。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發揮在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和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加快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提升合肥輻射帶動功能,打造區域增長新引擎。
——蘇錫常都市圈。包括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全面強化與上海的功能對接與互動,加快推進滬蘇通、錫常泰跨江融合發展。建設蘇州工業園國家開放創新綜合試驗區,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進開發區城市功能改造,加快生態空間修復和城鎮空間重塑,提升區域發展品質和形象。
——寧波都市圈。包括寧波、舟山、台州三市。高起點建設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和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寧波港[-0.18%資金研報]口經濟圈、台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高效整合三地海港資源和平台,打造全球一流的現代化綜合樞紐港、國際航運服務基地和國際貿易物流中心,形成長江經濟帶龍頭龍眼和“一帶一路”戰略支點。
促進四條發展帶聚合發展:
——滬寧合杭甬發展帶。依託滬漢蓉、滬杭甬通道,發揮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綜合服務優勢,積極發展服務經濟和創新經濟,成為長三角城市群吸聚最高端要素、匯集最優秀人才、實現最高產業發展質量的中樞發展帶,輻射帶動長江經濟帶和中西部地區發展。
——沿江發展帶。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打造沿江綜合交通走廊,促進長江岸線有序利用和江海聯運港口最佳化布局,建設長江南京以下江海聯運港區,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打造引領長江經濟帶臨港製造和航運物流業發展的龍頭地區,推動跨江聯動和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增強對長江中游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沿海發展帶。堅持陸海統籌,協調推進海洋空間開發利用、陸源污染防治與海洋生態保護。合理開發與保護海洋資源,積極培育臨港製造業、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海洋服務業和特色農漁業,推進江海聯運建設,打造港航物流、重化工和能源基地,有序推進濱海生態城鎮建設,加快建設浙江海洋經濟示範區和通州灣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打造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的海洋經濟發展帶,輻射帶動蘇皖北部、浙江西南部地區經濟全面發展。
——滬杭金髮展帶。依託滬昆通道,連線上海、嘉興、杭州、金華等城市,發揮開放程度高和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驗區為重點,打造海陸雙向開放高地,建設以高技術產業和商貿物流業為主的綜合發展帶,統籌環杭州灣地區產業布局,加強與衢州、麗水等地區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提升對江西等中部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

保障機制

《規劃》提出了城鎮發展與城鄉統籌、產業發展與布局、自主創新與創新型區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與布局、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與公共服務、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對外開放與合作八個方面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並明確了保障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國務院在《批覆》中強調,上海市、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人民政府要加強對《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制定實施方案,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抓緊推進相關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指導,研究制定貫徹落實《規劃》的具體措施,在專項規劃編制、項目安排、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為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資源配置

長三角“王者歸來”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長三角地區面臨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緩解資源環境約束、著力推進改革攻堅等方面的繁重任務,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規劃》的實施有利於這一地區進一步消除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海西等沿海區域規劃相繼公布,一直是沿海經濟發展領軍者的長三角發展速度漸緩,此番《規劃》出台,這一傳統領軍者將“王者歸來”。
徐逢賢認為,《規劃》的發布和實施具有極強的指導作用,將帶來長三角地區一系列的發展機遇。首先,目標明確後,高科技項目將會被優先引向這一地區,一批對世界市場具有影響力的項目將會在長三角地區布局;第二,《規劃》作為中央的重要指導思想,將會促使每個省和城市積極制定相關配套措施;第三,《規劃》提出了國際化原則,地方根據這一原則引導和促進企業“走出去”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強;第四,在一系列重要的發展目標確定之後,能源供給等也將會向這一地區優先配置。

區域聯動發展

長三角將迎產業整體升級
劃提出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路化空間格局。具體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促進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五個都市圈同城化發展;促進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沿江發展帶、沿海發展帶、滬杭金髮展帶四條發展帶聚合發展。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日前印發《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規劃指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規劃提出,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路化空間格局。發揮上海龍頭帶動的核心作用和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依託交通運輸網路培育形成多級多類發展軸線,推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強化沿海發展帶、沿江發展帶、滬寧合杭甬發展帶、滬杭金髮展帶的聚合發展,構建“一核五圈四帶”的網路化空間格局。
根據這個定位,長三角城市群將加快在以下發展定位上實現突破:最具經濟活力的資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排頭兵;美麗中國建設示範區。
規劃明確,長三角城市群發展的中期目標為,到2020年,基本形成經濟充滿活力、高端人才匯聚、創新能力躍升、空間利用集約高效的世界級城市群框架

專家觀點

一.以上海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將加速崛起
上海的戰略定位就是“四個中心”,這個定位要求結構調整方向是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加快發展金融、航運、信息、創意、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同時加快製造業的升級,突出發展以創新和研發為主的高端製造業
二.再度明確長三角範圍,首提現代服務業中心
在長三角戰略定位上,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的定位是指導意見中沒有的,在中央檔案中是首次提出。正式獲批的區域規劃新增了自主創新與創新型區域建設、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對外開放與合作等內容,“既體現了長三角的與時俱進,也表明了中央對長三角在轉型升級棋局中的期許。”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信息並未提及“泛長三角”。而在指導意見中,國務院曾強調“積極推進泛長江三角洲區域合作”,這是“泛長三角”首次被寫入中央檔案。對此,陳建軍猜測,發改委公布的只是區域規劃的“簡縮版”,“也許在其最終公布的規劃全文中會有所涉及和體現。”
三.長三角仍缺少跨地區行政主體來具體操作
長三角區域規劃要落實,需要國家給予實實在在的推動措施,長三角仍缺少跨地區的行政主體來具體操作,需要國家行政力量的推動、政策的扶持以及考核指標的調整。”過去各地主要以GDP為指標,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緩解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建立新的考核指標。
規劃以上海市和江蘇省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泰州、南通、鹽城,浙江省的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舟山、台州、金華,安徽省的合肥、蕪湖、滁州、馬鞍山、銅陵、池州、安慶、宣城26個城市為核心區。
徐逢賢介紹,長三角地區的年人均GDP已達到2.4萬元人民幣。根據《規劃》,該地區到2020年,人均GDP將達到1萬美元,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發達地區。
規劃圖規劃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