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水村(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

長水村(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

長水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羅坪鎮16.00公里, 國土面積68平方公里,海拔700多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82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大麥、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315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89畝;有林地12.4萬畝。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50戶,有鄉村人口2060人,其中農業人口2060人,勞動力7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00人。2015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6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水稻,疏菜作為經濟發展的主產業,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村兩委成員以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為先導,又致力於發展瓜果,蠶桑,木材,白肉等市場的開發。

2017年11月,長水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
  • 外文名:Long water village
  • 海拔:700米
  • 年平均氣溫:15.00℃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發展重點,溫總理在長水村,創新方式抓黨建,為小康建設作保證,創新思路抓經濟,為小康建設打基礎,協調發展抓全局,為小康建設鋪道路,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000畝,主要種植玉米、大麥、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124000畝。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總支一個,黨支部3個,黨員總數76人,黨員中男黨員66人,女黨員10人。 團員100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45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450戶通電,有45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數位電視機農戶450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50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16.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000畝。該村到2015年底,有80%的村民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的村民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678.00萬元,林業收入401.7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2276.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05.00萬元。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林下經濟,主要銷售往武寧縣,並且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和農家樂,2015年林下經濟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00.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生態旅遊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綠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26戶,共鄉村人口2060人,其中男性1100人,女性960人。到2015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10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60人,參保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長水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羅坪鎮中心完小。該村距離國小校5.00公里,距離中學15.00公里。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總支1個,黨支部3個,黨員總數76人,黨員中男黨員66人,女黨員10人。 團員100人。

發展重點

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長水村,位居九嶺山脈中段武寧岩向北延伸的一支分脈之中,全村被群山環抱,峰巒秀聳,古木參天,是一個典型的林區村。長水村地域面積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80畝,山林面積12.4萬畝,森林履蓋率達93.7%。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426戶,共2005人。2008年人均純收入達4970元,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元,比上年增長14.1%。先後被評為“全國綠色小康示範村”、“全國生態示範村”和“江西省文明村鎮”。
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地圖江西省武寧縣羅坪鎮地圖
2007年4月20日溫總理視察長水林權制度改革,高度評價了林改後“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如今林農更是把“林地當田耕,竹木當菜種”,育林、護林、造林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發展生產勁頭大大增強。林改後林農人均增收一千多元。
羅坪鎮長水村,是整體推進省定試點村,全村14個自然村莊,其中12個自然村莊進行了新農村建設整治,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羅坪鎮長水村農林作業羅坪鎮長水村農林作業
如今的長水村,村莊規劃設計合理,房屋整齊有序,自來水、排水溝、水泥路等公共設施齊備。村莊整潔乾淨,建立了有保潔經費來源、專人保潔、日掃日清的長效衛生保潔機制和“戶集、村收、鎮中轉、縣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家家建了衛生廁,沼氣、太陽能被廣泛推廣使用。人人愛護環境,珍惜生態,先後被評為“全國綠色小康村”和“全國生態示範村”。
在蜚聲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雲南麗江古城西南約3公里處,有個梨花飄香、玉水長流的村子——玉龍縣黃山鎮長水村。全村有黨小組6個、黨員121人。近年來,該村黨支部求真務實,開拓進取,走出了一條抓黨建、促發展、保穩定、奔小康的路子。

溫總理在長水村

2007年4月2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臨長水村,視察林權制度改革工作,並為武寧親筆題詞——“山水武寧”。溫總理高度肯定了長水村的林權改革成果,盛讚“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林改經驗。
在去年的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縣領導及縣鄉兩級有關部門直接參與,具體指導,精心編制了長水村農家樂旅遊建設規劃,以生態建設為重點,以富裕農民為核心,組織實施了長水農家樂旅遊項目,基本形成了“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樹綠水清、特色鮮明”的村莊格局,同時引導農民參與創辦農家特色餐飲店,垂釣場,突出“吃農家飯、游農家園、賞神奇山水、領略民俗風味”的農家樂旅遊特色,以此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如今長水農家樂功能設施齊全,集登山、賞景、垂釣、捕魚、餐飲為一體。

創新方式抓黨建,為小康建設作保證

創新方式,狠抓支部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不斷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力。按照“在黨員中培養致富能手、在優秀致富能手中培養黨員、把黨員中的優秀致富能手培養成村幹部”的思路,努力建設思想政治素質強、個人致富能力強和帶領民眾共富能力強的“三強”型班子。同時,建立高中生、退伍軍人、技術能手檔案,並從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發展黨員,既堅持標準,注重質量;又不求全責備,抬高門檻。長水村原有黨員中,45歲以下的只占總數的16%,現已占26%。
創新機制,規範活動,培養新型農村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針對支部辦公地點破爛簡陋和黨員活動場所不健全等現狀,籌資21萬元,修建了辦公樓。投入30萬元,修建3個“黨員之家”,使之成為法律及實用技術等知識的培訓基地。把制度建設貫穿於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建立健全雙目標管理制度,制定學習培訓、黨員聯繫民眾、民主評議黨員和村幹部、發展黨員、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用制度來履職、用權、管人、幹事,形成了嚴格規範的長效機制。針對無職黨員管理薄弱、難以發揮作用等現象,推行了“設崗定責”公示管理,使無職黨員有位、有責、有為。一是合理設崗,按照因事設崗的原則,設定了科技致富示範崗、村規民約執行崗等八個崗位。二是科學定責,對每個崗位職責都作了具體規定,確定上崗黨員的基本職責。三是申報選崗,為量才歸位,將崗位名稱、職數、責任向民眾公布,然後由黨員申報。四是支部議崗,根據申報情況,按照就近、便利原則,確定推薦人選,並予以公示。五是民眾定崗,召開黨員大會投票,按票數確定上崗人選,頒發上崗證。六是綜合評崗,採取季度一初評,半年一評議,年終一鑑定措施,通過個人自評、民眾測評、支部評定,評出不同等次予以獎勵。為提高黨員幹部綜合素質,村支部一是抓教育,開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著力引導黨員幹部樹立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民眾奔小康願望相適應的全新理念。二是抓培訓,提高致富本領。通過授課、放映專題片、考察等方式,學理論、學科技、學管理。

創新思路抓經濟,為小康建設打基礎

明確發展思路,在切合實際上作文章。在繼承歷屆村支部好的思路的前提下,根據新的形勢,確定了新的發展思路:一業(旅遊服務)為主,多業為輔,各業並舉,瞄準市場,突出特色,全面發展。具體講,就是一扣,二變,三調,四抓。扣,就是緊扣當地的實際來謀劃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變,就是改變舊觀念、舊模式,用工業方式來指導農業開發,走“龍頭企業+專業大戶+農戶”的路子,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調,就是根據長水的村情調整產業結構,變區位優勢為產業優勢,變產業優勢為經濟優勢;抓,就是優先抓好養殖、種植、餐飲服務和旅遊小商品加工等特色產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把長水建成集山水田園風光和民俗生態旅遊為一體的人居環境。
突出工作中心,在發展經濟上求突破。改善基礎設施,增強發展後勁。把改善生活條件作為方便民眾、把改善生產設施作為增強發展後勁的重要工作來抓。早在1996年,就把3.3公里的主村道改造成了當時全縣惟一的農村柏油路;後又修通了直達各家的水泥路3.4公里。結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投資32萬元實施了人畜飲水工程,家家都告別了扁擔和水桶。目前,全村已基本實現了路面水泥化,飲水自來化,做飯沼氣化、運輸機械化、田間道路化、電視閉路化、通訊手機化。壯大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步伐。一是發展旅遊服務和小商品加工業。積極鼓勵村民投入到以“觀山水田園風光、吃納西農家飯、住納西農家院、做納西農家活、享納西農家樂”為主題的旅遊接待中。目前,全村已有農家樂旅遊接待戶17戶,計程車60多輛,表演隊達200多人,並帶動了一批地方民族特色濃郁的旅遊小商品加工業的發展。二是發展養殖業。去年底,村支部組織養殖戶到外地考察,並協調解決了200萬元的貸款。三是發展種植業。已建成花卉和蔬菜基地15個、占地4.5畝的蔬菜大棚4個。四是開發農貿和勞務市場。修建了一個農貿市場,每天可完成1.5萬元的農副產品交易。組織村民進城務工、經商、發展勞務經濟;每天進城務工的村民近300人。五是創辦經濟實體。興辦了4家涉農企業,每年可加工農副產品2.4萬公斤;成立了農工商貿總公司,為民眾提供銷售等服務。全村經濟總收入和村民人均純收入,已由2000年的540萬元和807元,增加到去年的783萬元和1987元。

協調發展抓全局,為小康建設鋪道路

以十里長水文化廊和黨員聯戶共建文明村組為載體,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一是抓好“五個一”工程建設,各村民小組都做到了有球場、活動室、宣傳室、活動隊,並掌握了一項新科技。二是成立了民俗文化旅遊研究協會,並組建演奏團、秧歌隊等。三是成立了三個老年體協活動中心,有500多人參加。四是每年舉辦一次具有納西鄉村特色的梨花節。五是開展黨員雙帶示範戶、十星級文明戶、安全文明村組和市級文明村等創建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滿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宣傳了政策、法律,淨化了民風、村風。目前,已有雙帶示範戶5戶,十星級文明戶59戶。
以村民自治為核心,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建立了選人、議事、監督等制度。開展了創建村民自治示範小組活動。適時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重大村務並作出決定,審議財務收支並進行公示。學習“四五”法律法規,知法、守法。建立健全了村規民約,讓民眾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約束自己。
以實施民心工程為重點,在維護民眾利益上辦實事。實施了以“把方向,探新路,解疑難,增實惠,給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民心工程。組建了黨員“六帶頭六送”工作組,即帶頭學習講政治,帶頭團結顧大局,帶頭幹事謀發展,帶頭創新建佳績,帶頭服務比貢獻,帶頭自律樹形象;為農戶送政策,送法律,送信息,送科技,送富路,送溫暖。建立貧困救助和應急援助制度。籌資45萬元修建幼稚園,解決了入托難題。籌資10多萬元,將村國小建成了園林化學校。

地圖信息

地址:九江市武寧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