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收縮效應

長度收縮效應

長度收縮效應(Length contract effect),又稱尺縮效應,是相對論性效應之一。一根靜止長桿的長度可以用標準尺子進行測量。對於沿桿子的方向作勻速直線運動的另一根桿子,如果要想知道它的長度,就必須同時記下它兩端的空間位置。這兩個空間位置之間的距離就定義為運動桿子的長度。狹義相對論預言,沿桿子方向運動的桿子的長度比它靜止時的長度短。此效應表明了空間相對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度收縮效應
  • 外文名:Length contract effect
  • 別稱:尺縮效應
  • 提出時間:1892年
  • 領域:狹義相對論
簡史,長度收縮效應,推導和說明,空間相對性,

簡史

1892年,H·洛倫茲研究地球穿過靜止“以太”所產生的效應。為了說明麥可遜-莫雷實驗的零結果,獨立地提出長度收縮假說,試圖在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內加以解釋,認為相對於“以太”運動的物體,在運動方向上的長度將會產生收縮,並於1895年發表長度收縮公式。
洛倫茲根據“以太論”,雖然最早推導出長度收縮公式,但是其理論的出發點是錯誤的。A·愛因斯坦則從實驗結果出發否定“以太”概念,指出光速具有不變性,並根據其相對性原理,從新的時空理論出發,得出長度收縮效應的公式。

長度收縮效應

考慮放在K'x'軸上的一根長桿,其長度稱為固有長度l0x′。但在K系看來,這根桿子是運動的,運動桿子的長度定義為同時(即時間間隔t=0)測量桿子的兩端所獲得的空間坐標間隔。此時,洛倫茲變換給出:lx,運動桿子的長度變短了(l<l0)。由洛侖茲變換可知,運動物體的長度只在運動方向上收縮。在與物體運動垂直的方向上長度並不收縮。運動長度l與靜止長度l0之比為
,此即洛倫茲因子的倒數。因此(如下圖):
長度收縮效應
其中v表示物體相對速度c表示光速。根據狹義相對論,長度收縮表明了空間的相對性。此效應不但導致物體之間位置和方向的非確定性,還導致物體體積密度物理量的可變性。物體在其運動方向上發生長度收縮是相對論時空觀的必然結果,與物體的內部結構無關。
宇宙線μ子壽命的增長也可用長度收縮的觀點解釋。

推導和說明

設有兩個參考系SS'(如右圖)。有一根長桿A'B'固定在x'軸上,在S'系中測得它的長度為l'。為了求出它在S系中的長度l,假想在S系中某一時刻t1B'端經過x1,在其後t1t時刻A'經過x1。由於長桿的運動速度u。在t1t這一時刻B'端的位置一定在x2=x1+uΔt處。
尺縮效應運動測量尺縮效應運動測量
根據以上所說長度測量的規定,在S系中棒長就應該是
l=x2x1=uΔt
ΔtB'端和A'端相繼通過x1點這兩個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由於x1S系中一個固定地點,所以Δt是這兩個事件之間的原時(即相對論中與事件在同處的時鐘所測量的唯一時間)。從S'系看來,長桿是靜止的,由於S系向左運動,x1這一點相繼經過B'端和A'端(如圖)。由於長桿長度為l',所以如圖經B'A'這兩個事件之間的時間間隔Δt',在S'系中測量為
尺縮效應地面測量尺縮效應地面測量
Δt'是不同地點先後發生的兩個事件的時間間隔,它是坐標時(兩地時),根據固有時(原時)和坐標時的關係,有
將此式代入前式即可得:
空間的量度與參考系有關。例如沿運動方向固定在飛船上的尺子,如果由地球上的人來觀測,就會比飛船上的人觀測的長度短。長度收縮與飛船飛行的速度,也即兩個參考系之間的相對速度有關。

空間相對性

狹義相對論改變了空間的觀念,否定了絕對空間,指出空間是相對的,依賴於觀察者所處的參考系。在同一個參考系中觀察處於其中的尺子,其長度不會發生任何改變。但對另一個參考系的觀察者而言,其尺子的長度將會沿運動方向收縮。
此外,長度收縮效應從移動電荷所產生的電場延遲效應,也可以得到證明。高速運動電荷將產生電場形變的等勢面。因為電場傳播速度不是無限快,所以必然會產生延遲,它向四周散發的電場的等勢面,不再是正球面對稱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