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宗我部氏

長宗我部氏

長宗我部氏是日本一個武家氏族,又名長曾我部。家紋七之酢漿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宗我部氏
  • 外文名:長宗我部氏(ちょうそかべし)
  • 家族種別:日本武家氏族秦氏流
  • 著名人物:長宗我部國親、元親、信親、盛親
  • 活躍地區:四國土佐
  • 勢力類別:戰國大名
簡介,當主,崛起,傳說,起源諸說,秦氏,日本傳說,現狀,

簡介

長宗我部土佐國的豪族。進入土佐時期不明。曾於兼序時代遭入侵而滅亡。不過憑遺兒長宗我部國親一條家的支持下,復興長宗我部氏。長宗我部氏在元親帶領下,曾經統一四國。不過當時面對羽柴秀吉入侵四國下,被降格為土佐一國大名。
後來長宗我部氏繼續存活,但因為盛親關原之戰支持西軍,領地遭到沒收。因而成為浪人,後來因大坂之陣因豐臣秀賴確保有土佐一國領地而加入豐臣軍。經過冬之陣和夏之陣後,豐臣家戰敗。盛親曾經逃離,不過被捕獲,最後盛親與其兒子斬首示眾,直系因此滅亡。但長宗我部家並沒有因此滅亡,元親的四弟島親益(長宗我部國親指染家臣島氏妻子所生的私生子,在認祖歸宗後起名為長宗我部親房)的子孫島親典於大坂之陣時加勢豐臣家,敗北後返回土佐國,其後島氏便成為土佐藩的下士。明治維新後複姓長宗我部。

當主

  1. 長宗我部俊宗
  2. 長宗我部忠俊
  3. 長宗我部重氏
  4. 長宗我部氏幸
  5. 長宗我部兼光
  6. 長宗我部重俊
  7. 長宗我部重高
  8. 長宗我部重宗
  9. 長宗我部信能
  10. 長宗我部兼綱
  11. 長宗我部能重
  12. 長宗我部元門
  13. 長宗我部雄親
  14. 長宗我部兼序
  15. 香宗我部親氏
  16. 吉良親實
  17. 吉良親貞
  18. 長宗我部盛高
  19. 長宗我部盛信
  20. 長宗我部盛定
  21. 長宗我部盛澄
    *1615大阪之陣後,長宗我部氏嫡流斷絕。在這之後,國親四男島親益子孫一系成為長宗我
  22. 部氏嫡流。
  23. 島親典(五郎左衛門)
  24. 島與助
  25. 島彌左衛門
  26. 島久藏
  27. 島惣亟
  28. 島彌右衛門
  29. 島彌四郎
  30. 島歡次
  31. 島興與助
  32. 島與右衛門
  33. 島重親
  34. 長宗我部吉親(恢複姓氏長宗我部)
  35. 長宗我部親衛
  36. 長宗我部親(林馬)
  37. 長宗我部友豬
  38. 長宗我部友親(現任當主)

崛起

永祿五年(1562年),那時候織田信長才剛打完桶狹間合戰不久,長宗我部元親再度征討本山氏,發兵三千餘,攻擊敵人的重要城堡朝倉。本山茂辰揮軍來救,九月十六日,雙方在朝倉城下展開大戰。長宗我部軍先鋒乃是元親之弟香宗我部親泰,以及久武肥後守親源、中島大和守親吉。戰鬥從辰時(上午八時左右)開始,打了整整一天都沒能分出結果。第二天一早,雙方再度進入戰鬥狀態,本山茂辰的嫡子親茂當先沖陣,勇不可當,逼退了元親本隊。多虧鵜來巢、幾井等七百人急襲本山軍側翼,才挽回了全軍崩潰的態勢。
香美郡土豪野中、五百藏等家族,援護長宗我部元親本陣退往神田城休整集結。第三天也即十八日卯時(凌晨6時),元親重整旗鼓,離開神田城馳向前線,在鴨部的宮前地方,與也幾乎同時殺出朝倉城的本山茂辰軍遭遇。戰鬥持續到酉時下刻(傍晚7時),經過三十餘回合的交鋒,長宗我部軍終於獲得了勝利。本山軍戰死武士三百四十三名,茂辰被迫放棄朝倉城,退歸居城本山。兩年後(1564年),本山茂辰去世,新家督親茂迫於長宗我部氏越來越強的壓力,於永祿十一年(1568年)前往岡豐城投降。就這樣,長宗我部元親終於消滅宿敵本山氏,把整個土佐郡都納入了掌握之中。
永祿十二年(1569年),長宗我部元親又發兵安藝郡,先後攻下新莊、穴內等城,直取安藝城。由於安藝氏譜代家臣的內應,很快城破,當主安藝國虎安排兒子千壽丸逃去阿波,又把夫人送回娘家一條氏,然後自殺,安藝氏滅亡。
本山和安藝兩個家族的滅亡,燃起了長宗我部元親的熊熊野心,他不顧弟弟吉良親貞的勸阻,開始向西進發,準備向大恩人一條家下手。這時候一條房家早已去世,當主為其重孫一條兼定,一個整天沉溺於酒色之中的無能傢伙。隨著長宗我部勢力的逐步入侵,一條氏屬下的城堡紛紛變節。終於,再也無法忍受當主所為,並且恐懼暗淡前途的家臣們,在老臣土居宗珊的帶領下,追放兼定,改立兼定之子,同時也是長宗我部元親的女婿一條內政為新家督。兼定淒悽惶惶地逃到九州,去依靠自己的岳父、豐後國大友宗麟,宗麟要他靜待時機,以圖再舉。
時機終於到了,因為長宗我部元親藉口一條內政謀反,殺死內政,而把自己的弟弟吉良親貞分封在原一條氏本城中村,打算完全吞併土佐國幡多郡,於是天正三年(1575年),受到豐後大友氏支持的一條兼定進入伊予國,立刻得到當地豪族法華津播磨守、御莊越前守等人的支持,集結一千七百多兵馬,南下土佐
一條兼定糾合舊臣,重構名城栗本,然後在四萬十川西岸一帶,築亂杭、逆茂木等砦,布置了三百支鐵炮,以防備長宗我部氏的進攻。一條氏復興的速度實在太快,長宗我部元親一下子蒙住了,沒能及時拿出對應的策略。不久後,兼定完全控制了幡多郡西部,兵力上升到三千五百。他進攻長宗我部方的敷地城,守將敷地相模不敵而走,逃到鹽冢城後自殺。
長宗我部元親終於統合了七千三百大軍,離開本城岡豐,進入中村城。兩軍在四萬十川東西岸布列陣勢。元親把全部兵力分為兩個部分,一隊主攻,一隊佯動,以迷惑敵軍。一條軍果然中計,拔陣而行。趁此時機,元親親自統帥本隊從四萬十川上流淺灘橫渡,直插一條軍側翼。一仗下來,一條方武士被討取二百餘名,全線崩潰。三日後,栗本城也被攻落,一條兼定逃亡中被家臣所殺。至此,長宗我部元親完全統一幡多郡,也同時完全統一了土佐國
統一土佐以後,長宗我部元親的下一個目標是伊予國,伊予最大的勢力是西園寺和河野兩個家族。西園寺氏藤原北家的名門出身,到西園寺實充這一代,所領規模最大。實充傳子公高,公高在和豪族宇都宮氏激戰的時候戰死於飛鳥城下,實充之弟公宣繼承了家督之位,又傳給公廣。西園寺公廣一輩子都在和河野氏大友氏毛利氏一條氏和長宗我部氏爭戰不休,家族越來越是衰弱,終於滅亡在部下武將的叛亂之中。
河野氏出自越智氏,從源平爭戰時代起就是伊予的強大國人勢力。應仁之亂的時候,這一家族也是唯一紮根四國的西軍勢力。但等傳到河野通直做家主的時候,河野氏也已經在大友氏和毛利氏的反覆攻擊下衰弱了。通直想把家督之位傳給同族村上水軍的來島通總,遭到家臣反對,只好傳位遠支的河野通宣。最終,河野氏也和西園寺氏一樣,拜倒在長宗我部元親統一四國的腳步前。

傳說

傳言,祖先是大名鼎鼎的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後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其子孫弓月君東渡到日本,並定居山城國開創東瀛秦氏一族。到了修建京都廣隆寺並移居信濃國的秦河勝一代時,這一族開始有了
正式記載。到第二十六代能俊時移居土佐長岡郡宗我部鄉,並改姓為宗我部氏。但是臨近的香美郡宗我部鄉亦有宗我部氏,所以為了區分。能俊一族稱長宗我部氏,另一族稱香宗我部氏。應仁之亂爆發後,土佐守護細川氏一心上洛而無暇顧及領國。長宗我部氏趁機大肆擴張,一舉確立了以長岡郡岡豐城為中心的土佐七雄之一的地位。從四十一代家督文兼開始,長宗我部家擁護一條教房、房家父子轉戰,因此又擴大了勢力。這引起了土佐其它豪族的敵視。永正五年,本山、山田、吉良、太平等勢力聯合進攻長宗我部氏的岡豐城,不久城落,家督兼序戰死。兼序之子國親逃到中村城受一條房家的庇護。在一條家的幫助下,國親在14歲時奪回了岡豐城,此後依次滅
長宗我部氏
掉天 竺、山田、國沢等勢力,弘治二年(1556),在長子元親的活躍下大敗本山氏,國親 去世後,元親繼任家督。他不但消滅了本山氏、安藝氏等土佐勢力。還將長宗我部氏帶到了一個稱霸四國的輝煌時期。

起源諸說

總體來說,長宗我部氏源自上古的歸化人中自稱秦始皇子孫的一支是通行的說法,但是各種資料在細微處卻存在著不同之處。
田亮在《姓氏家系大辭典》中提出長宗我部氏是蘇我氏的部曲——宗我部氏的後裔,由於居住在土佐國的長岡郡內,所以稱為長宗我部。這一說法也為海音寺潮五郎在其名作《武將列傳》中《長宗我部元親》中所吸收,海音寺將其與長宗我部氏的“秦氏說”糅合在一起,海音寺觀點的大體內容是:上古的大族蘇我氏與在文化上具有特殊才幹的秦氏關係密切,秦氏也得賴蘇我氏的庇護和支配而發展,後來秦河勝的子孫成為了蘇我氏在土佐地方的首領,居住在長岡的一支就以長宗我部為苗字,而居住在香美郡的一支則以香宗我部為苗字。土佐國的宗我部氏共有兩支:一支是長宗我部氏,另一支則是香宗我部氏。兩支雖然都以宗我部為苗字。但是,兩支源出卻是截然不同。香宗我部氏的氏源是清和源氏義光流一條氏流,義光的三代孫、甲斐武田氏的始祖武田信義之子次郎忠賴以一條為苗字,忠賴之子秋通則又改苗字為中原。其後因為勛功受任香美郡宗我部鄉和深淵鄉的地頭,於建久四年(1193)從甲斐遷移過來,遂以香美郡香宗城為主城,定居土佐。後改苗字為宗我部,又為了區分長岡郡的那支宗我部氏而改稱香宗我部氏,而其家紋卻一直沿用了象徵著武田一族的割菱。

秦氏

要說到長宗我部氏的“秦氏說”就必須先簡略說明一下秦氏,秦氏是所謂秦始皇的子孫弓月君遠渡日本流傳下的一支,是日本古代所謂“歸化人”中最有力的氏族,其分布以畿內為中心,東至關東常陸、下野,西至北九州的筑紫一帶,遍布各處,一族繁衍發展很是繁榮。《三代實錄》中“元慶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條中記載,秦宿彌永原等男女十九人被賜予惟宗做為姓氏,永原等自稱是秦始皇十二氏孫功滿王和其子融通王的後代。《史料集覽》中的《長宗我部譜》中提出長曾我部氏的始祖最早是在伊勢桑名登入日本,在桑名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遷移至土佐國本山鄉。
長宗我部氏

日本傳說

一般日本史學界比較認可的說法是秦始皇的十二世孫功滿王和其子融通王在仲哀朝、應神朝之時歸化,普洞王在仁德天皇之時受賜波多姓,至推古天皇之時秦河勝受領山城國葛野郡,其後河勝的後裔移居至信濃國更級郡小谷鄉,當地的稻荷山治田神社就是這支秦氏祭祀之處,就這樣一直以更級郡小谷鄉為本處定居繁衍直至平安末年。其後秦能俊在承久之亂時舉族遷往了土佐國長岡郡宗部鄉。宗部鄉位於物部川和國分川的下游的香長平野,自古就是土佐國的先進地帶,古代的國府也設立在此。其西南面的江村鄉,東南面的筱原鄉、大曾鄉也是天然的富庶之地,這樣的自然條件對於宗我部氏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南海通記》中記載,能俊在遷移至宗部鄉後即以曾我部為姓,治承四年(1180),源希義在土佐舉兵呼應源賴朝,宗我部氏跟從著香美郡的豪族夜須行宗回響希義。——希義是賴朝之弟,在平治之亂之後被流放至土佐國介良莊。最後希義受到平家的攻擊而敗死。
雖然諸說紛紜,而且多有牴牾,但是可以肯定是長宗我部氏是在鎌倉時代之際由信濃遷移至土佐而成為當地的地頭豪族的。

現狀

現任當主為島親益系十七代的長宗我部友親。目前,長宗我部氏在日本只有三四十餘人。
2010年,對於高知縣是極具歷史性的一年,土佐兩大名門長宗我部家與山內家於關原合戰結束410年後在觀眾的注視下握手,標誌著兩家正式和解。長宗我部氏當主長宗我部友親還與土佐山內氏當主山內豐功共同拜訪了時任高知縣知事的尾崎正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