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聖壽寺塔

長安聖壽寺塔

聖壽寺塔,建於隋文帝仁壽年間(601~604),原名為"應身大士塔",位於西安城南30公里處秦嶺北麓長安縣五台鄉聖壽寺內。

1992年被列為第三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寺塔來歷,寺塔傳說,文物保護,

寺塔來歷

聖壽寺始建於,唐末五代時被毀,北宋重建,現存山門、前殿、大雄寶殿等建築。寺塔為應身大士圓寂塔(舍利塔),據傳也建於隋代,從其形制分析,最晚不遲於初唐
長安聖壽寺塔

寺塔傳說

對寺塔的來歷還有一說:據說隋文帝楊堅和他的母親出遊印度,帶回佛牙一枚。來到南五台,見這裡山清水秀,便於參禪誦經,就在此建塔。這裡終年香火旺盛,隨文帝也常來此消夏避暑,參禪禮佛。
初唐時,太宗李世民的母親每年也要來此朝拜幾次。這樣,南五台聲名大振,成為佛教聖地之一。
該塔為七級正方形閣樓式磚塔,高29.5米,底座周長7.5米,塔身的一、三、五、七層南=1匕兩面和二、四、六層東西兩面辟有券門,層與層之間磚疊突出為檐,並用磚雕砌成兩排菱角牙子。二層以上的壁面為枋木製結構,每面又分為三間,用磚砌出倚柱、闌額及斗拱。塔的一、三、五、七層的南北兩面及二、四、六層的東西兩面各開拱券形門洞。塔壁面有柱、枋、斗拱等仿木結構。每層疊澀砌磚出檐,檐下飾有兩層菱角牙子。塔頂有7個圓環形鐵質相輪。最上面為八角形。塔尖也用平磚攢成,上面放置七圈鐵質相輪,上面又覆有八角攢尖式鐵剎,與銅川重興寺塔和澄城精進寺塔塔剎相似,應為宋代遺物。整個寺塔全用磚砌,構形精巧,風格古樸。
塔北側有民國淨土宗法師印光的影堂石塔,“印光大師影堂”六字由于右任題寫。
如今,這座歷經1400多年風雨飄搖的隋塔,形影斑駁,有些磚塊已經鬆動,塔內木梯全部毀壞,不能上去了。塔頂有一棵很大的棗子樹,是因為年代久了,塔頂落了土自己生長的。

文物保護

該塔與興教寺內建於唐代總章二年(669)的興教寺塔造型相近,因其坐落於狹谷之中,其塔壁面仍保持光潔,幾乎看不到風化侵蝕的痕跡。據說在塔的下面,埋藏有佛祖的牙骨舍利
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