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坑鄉(長坑)

長坑鄉

長坑一般指本詞條

長坑茶鄉,位於安溪縣西北部,距縣城58公里,地處要衝,是內安溪的交通咽喉和商貿集散地,也是安溪縣規劃建設的四大中心市場、七大衛星集鎮之一。

全鄉現有26個行政,面積168平方千米,人口128000人,僑、港、台胞60000多人。

境內峰巒競秀,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泉甘土赤,十分適宜烏龍茶尢其是鐵觀音的栽培和製作。長坑是安溪聞名遐邇的名茶鐵觀音的主產區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卿.長坑
  • 外文名:Chang.Keng xiang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東南
  • 主要村:西溪村,華美村 ,南斗村,長坑村
  • 電話區號:0595
  • 行政區號:362421
  • 地理位置: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
  • 面積:168平方千米
  • 人口:128000
  • 方言閩南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獅峰山達摩岩泰湖岩普陀岩
  • 車牌代碼:閩C
  • 產業: 烏龍茶鐵觀音
  • GDP:258億元(2015年)
鄉鎮概況,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主要街巷,經濟發展,人文歷史,社會事業,著名人物,主要姓氏,旅遊資源,

鄉鎮概況

長坑地理條件優勢,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長坑茶葉久負盛名,國家級茶樹良種大葉烏龍就發源於此,產茶歷史悠久。
境內峰巒競秀,雲霧繚繞,雨量充沛,泉甘土赤,空氣、土壤、水質不受污染,茶葉品質優良,是發展綠色茶葉食品的理想之地,十分適宜烏龍茶尤其是鐵觀音的栽培和製作。長坑是安溪聞名遐邇的名茶鐵觀音的主產區之一。
清道光年間,安溪長坑(時為泉州府金田鄉)王家高祖母徐雪娘,攜兒子王天來兒媳林謹,帶著大葉烏龍茶苗,從家鄉出發,渡台登島,來到台北直潭山上墾荒種茶,以為生計,繁衍生息,至王永慶一代,成為一代“經營之神”,傳為佳話。茶中良種大葉烏龍發源於同發山麓、名剎泰湖岩附近長坑鄉珊屏村,已得到各方證實。
作為安溪烏龍茶的主產區,長坑鐵觀音一直是安溪縣國家金獎產品“鳳山牌”鐵觀音的主要原料,受到國內外茶商的讚譽。除了茶葉外,長坑鄉農業還有眾多的名優特產。
由於長坑歷史上岩漿活動的積澱,花崗岩、高嶺土、泥炭土等礦產資源儲量大,易於開採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為長坑鄉發展經濟提供有力的後勁。長坑山明水秀,勝景天成,並保存眾多的文物古蹟。觀光茶園和生態農業已成為長坑茶鄉新的旅遊亮點,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點是長坑發展旅遊業的重要資源。
改革開放以來,長坑進入歷史發展新時期。尤其是幾年來,長坑鄉黨政領導抓住時代機遇,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資源優勢,大力開發農業綜合開發,
切實抓好以茶葉、畜牧、水果、林竹、食用菌生產為主的五大基地建設,走出具有山區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與此同時,以茶葉加工、傳統手工業為主的鄉鎮企業也得到進一步發展。茶葉是長坑的支柱產業。為
此,長坑鄉積極做好茶文章,以茶為媒,以茶引商,以茶興鄉。鄉黨委政府一手科技興茶抓質量,一手市場興茶搞拓銷,
1999年以來,長坑鄉已舉辦多屆安溪縣“長坑杯”茶王賽,大大提高長坑茶葉的知名度。1999年長坑茶葉參加安溪香港茶王賽獲得銀、銅獎和優質獎,長坑茶葉走俏四方。
為了方便茶葉貿易,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長坑茶葉市場已建成投入使用。全鄉現有茶園近4萬畝(其中鐵觀音茶園2.5萬畝),已建成綠色鐵觀音茶葉基地1萬畝,年產茶3500噸,茶葉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茶業的發展也帶動鄉鎮企業的發展,並引起外商投資熱情。

歷史沿革

長坑在隋唐朝代屬南安縣地,在唐鹹通五年(公元864)安溪始置小溪場時,則屬小溪場轄地,在五代後周顯德二年(955年)置縣時隸屬清溪縣,在宋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改“安溪”時,長坑一直屬安溪縣地,區劃為金田鄉還集裡(11、12都),
沿用到明嘉靖元年(1522年),還集裡析為還一、還二里,今長坑鄉屬還二里,一直沿用到民國21年10月(1932年),全縣劃為6個區,開始設有“長坑區”,轄還一、還二、感德、常樂4個裡。民國25年(1936年)7月,長坑區改為“第三區署”,領西南鎮、劍義鄉、感桃鄉、福珊鄉和藍進鄉。
民國30年(1941年)1月,第三區更名為“第二區”,民國31年(1942年)4月,第二區改為“長康區”。民國34年(1945年)1月,長康區撤銷,屬“崇新區”所轄,同年10月崇新區撤銷,長坑設“長卿鎮”,而今的福春、水缸、珊屏、田中、三村等村屬福珊鄉,祥泉村屬藍進鄉。
1949年9月20日安溪縣城解放,正式成立安溪縣人民政府,沿用中共地下游擊活動劃分區域,長坑設“長康區”,轄長卿鎮及藍進、福珊、多卿、潘桃等5個鄉鎮,同年12月長康區改為“第五區”,轄長卿鎮及尚卿、藍進、樂德鄉。1950年4月,全縣區域調整,仍為“第五區”不變,轄長坑、劍斗、感德、翰卿、龍居、溫泉等6個鄉鎮,29個小鄉。
1952年7月全縣區域劃為14個區,長坑為“十一區”,轄13個鄉鎮。1955年9月十一區改為“長坑區”,轄17個鄉,十四區改為“珊屏區”。1956年6月,全縣12個區並為7個區,長坑區轄今長坑、藍田、祥華、感德、桃舟等25個鄉鎮。1958年2月,撤銷7個區公所,劃為28個鄉鎮,長坑設長坑鄉,轄6個小鄉。1958年11月,取消鄉建制,全縣重新調整成立9個人民公社,長坑設“長坑人民公社”,轄今藍田、祥華、長坑40個大隊。
1961年8月,全縣區域再次調整,設8個區,長坑設“長坑區”,轄14個小公社。1965年4月,撤銷區建制,長坑區劃分為長坑、祥華2個公社,長坑公社轄30個大隊。1981年11月,長坑公社析為長坑、藍田2個公社,長坑公社轄22個大隊。1984年7月實行政社分開,長坑公社改為“長坑鄉”,今轄有26個村、1個居民組、1個茶場。

行政區劃

長坑鄉行政區(2013年數據)
區域概況
華美村
華美村
華美村是大村,把建設茶青市場納入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重要項目之一。該村岀產的綠茶茶湯色澤青綠帶黃,而且清澈透底,茶湯口感柔滑度極好,口感無任何苦澀,茶湯入喉後口香泛起,深受顧客青睞。華美村正在走向繁榮的小康社會,長坑華美村草苑王氏宗祠:位於長坑鄉華美村,又稱“華美草苑大宗”,王管斌始建於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形號“蜘蛛結網”。
山格村
山格村
山格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安溪縣長坑鄉,在鄉政府駐地北3公里處,鳳髻山東南坡。原稱鳳山,因該地原有兩片松柏林,樹木參天,後改為山格。清代分山格、卿源、水口等3個鄉。
玉美村
玉美村
玉美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長坑鄉委會;位於長坑鄉北邊,距離鄉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全村國土面積8500畝,海拔580米,年平均氣溫20.5℃,適宜種植烤菸、水稻等農作物;因位於玉湖村尾,故原稱玉湖尾。
衡陽村
衡陽村
衡陽村隸屬於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長坑鄉,在鄉政府駐地東北10公里處,古寨尾山西麓。村境有一橫向平地而稱橫洋,後雅化為衡陽。村委會設在樓仔腳,轄15個自然村。該村飴糖相當聞名。境內有始建於宋的衡陽庵和始建。
玉南村
玉南村
玉南村隸屬於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海拔854米。原名華地。1965年成立玉南公社時,該村也改名為玉南,沿用至今。清以前屬還一里,民國屬長坑區。玉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山清水秀。村民主要為陳姓。
西溪村
西溪村
西溪村地處長坑鄉政府駐地東北6公里處,剌坑尖山南麓。山丘地帶。因與小西村毗鄰,兩村各有一條小溪流,該村溪流較大,故稱大西溪。村委會設在圓山,轄6個自然村。該村有飴糖製作坊。村民主要為蘇姓。

主要街巷

長坑街,位於長坑村及其周圍地帶,古稱長坑圩,是民國時期安溪縣西部最大的圩市。原有兩條小街,稱上街、下街,總長60米,寬6米,建築簡陋,集市功能較差。農貿集市多以日中為市。解放後,隨著區、鄉政府政權的建立,區、鄉直屬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沿街設立,圩場逐漸繁榮。長坑是安溪主要茶區之一,珊屏的大葉烏有一定名氣,玉南、玉美的中小農具、菜刀等鐵器質好聞名。每逢圩日,人流來自四面八方,有湖頭、科名、感德、祥華、藍田、蓬萊等地,還有縣城到長坑赴圩的,街道非常熱鬧,農副產品、中小農具、山禽野獸、畜牧產品等琳琅滿目。尤其是豬苗市場更具特色,講價論價,豬媒人從中說合,促使買賣成交。特別是汽車站,上下車的、等車的、赴圩的、採購的,更是擁擠。長坑圩集市時間長,從早上7時開市至下午3時才散圩。由於圩場街道窄小,沒有設定廁所等公共設施,附近村民為了積肥,隨便在街尾擺了幾擔尿桶。故有一笑話在民間流傳:有一位老太太一手拿著菜頭粿煎在吃,一邊坐在尿桶上小解。恰巧一位官員經過,老太太坐在尿桶上向此位官員問好。官員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只好裝作沒聽見。回去後,官員大為惱火,下令撤掉尿桶。1980年後,鄉人民政府對長坑街進行改造和擴建,形成以長坑車站為中心,建有東、西、北3條街,稱為中山路、長華路、長南路、長霞路,又有茶葉市場及農貿市場。2001年,又開闢一條從原圩尾至崇德中學的24米大街。東街自車站至雙板橋,長150米,寬8米。沿街有農貿市場和商店。西街東自車站,西至崇德中學門口,長400米,寬8米。沿街有糧站、中學、醫院、鄉政府宿舍樓和民宅、商店。北街南自車站,北往感德公路至割竹子坡上,長200米,寬6米。兩側為民宅和商店。

經濟發展

長坑鄉茶葉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大力調整最佳化茶葉結構,繼續圍繞”一線兩片”的整體規劃,打造長坑鄉茶葉基地、長坑鄉公路兩側茶葉基地示範茶葉的大格局。深入實施茶葉優質茶葉工程,落實現代化茶葉管理技術,實現茶葉生態化、設施現代化、管理規範化。加快省級旱作高效茶葉示範項目建設,按照在示範區內建設1茶葉基地茶葉的規劃,積極引進推廣茶葉價值品種500畝,初步形成長坑鄉公路兩側發展高效設施栽培茶葉的基本框架。搞好標準化茶葉基地建設。

人文歷史

茶香鐘神秀,地靈毓人傑。唐宋以來,長坑就成為安溪著名的手工業生產基地,產品遠銷到東南亞及非洲等地。這塊飄香的土地上人才輩出。如:為官廉潔、學問文章著稱於世的清朝進士官獻瑤,捐贈巨款支持孫中山進行革命的僑商官光厚......在現代,則有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火旺中將,國際知名電腦專家蘇聰穎,美國醫學生化專家陳志堅以及鐵道部第十六工程局局長陳樹林等。台塑大王王永慶、王永在兄弟也祖籍長坑。

社會事業

長坑鄉注重統籌兼顧和協調並進,社會各項事業有新進步。始終加強計畫生育目標責任管理,強化基層基礎,最佳化服務手段,保持了一等水平。不斷加強對教育工作的投入,要集中力量落實校舍改造任務,切實改善教育教學條件。搞好教育師資改革。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進,切實提高了農民的基本醫療保障水平。

著名人物

張天時
張天時(1935.8.14——2004.1.27),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祥泉村人,字長和,號貽尚,出生於中醫世家,“內安溪”知名老中醫。 20世紀60年代,被派往藍田鄉進德村、益嶺村等偏僻山村,當了20多年的赤腳醫生。那時醫療條件差,農村生活艱苦、缺醫少藥,對經濟拮据的患者,張天時總是分毫不收。 後來,張天時到長坑醫院工作,醫院的中醫門診也因他的精湛醫術而遠近聞名,每天有100多號人前來就診,他常常忙到忘記了吃飯。 1995年,張天時退休。退休後的張天時堅持在兒子的診所坐診,那時候交通不方便,慕名遠道而來的患者,有的用人背,有的用擔架扛,中午,家中常常要多做些午飯,免費給患者或家屬提供午飯。去世的前幾天,有病在身的他心裡牽掛的,依然是前來就診的人們,手發抖寫不了字,他就叫來孫女幫忙打下手。當今,在祥華、藍田、長坑、感德一帶,提及他的名字,中老年人幾乎無人不知,無不欽佩。
陳樹林
陳樹林:1943,長坑南斗,長沙鐵道學院,中鐵第十六工程局局長
陳志堅
陳志堅,博士生導師。男,漢族,1966年1月出生於安溪縣長坑鄉南斗村。1985年畢業於福建師大生物系。1986年8月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1991年5月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生化博士學位。1991年6月到美國聖地亞哥腫瘤研究所任博士後。1993年6月到美國波士頓腫瘤研究院任研究員。他潛心從事腫瘤研究工作。志堅教授在美國醫學院從事腫瘤研究工作,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青年專家。
蘇聰穎
蘇聰穎,原籍安溪縣長坑鄉小西村,大學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結束後在美國任教,系國際著名的電腦專家,在計算機及數字系統方面獲得多項成果。
陳火旺
陳火旺(1936—2008) 福建省安溪縣人,1956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數學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復旦大學助教,1970年調長沙國防科技大學任教員,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教授,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兼研究所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等職,1990年授少將軍銜。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於2008年2月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逝世,享年72歲。
王永慶
王永慶(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1916年1月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新店直潭,原籍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人。1954年籌資創辦台塑集團,1957年建成投產。靠“堅持兩權徹底分離”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團”發展成為台灣企業的王中之王。美東時間2008年10月15日9點38分在新澤西一家醫院因心肺衰竭而過世。享年92歲。
王永在
王永在(1921年1月24日 —),台塑企業集團副董事長,是王永慶的弟弟。
陳澤峰
陳澤峰先生出生安溪縣長坑鄉玉南村 於福建安溪 ,民革黨員, 學歷 大專,福建省豐泉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福建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福建省青年商會會長,福建省十大傑出青年,第七屆福建省優秀青年企業家,2003年全國百名“公益之星”。 曾榮獲“全國優秀環境科技實業家”、“國家環境保護科技成果完成者”、“福建省優秀青年企業家”、“十大生態環保志願者”、“全國十佳傑出青年”等稱號 。
陳柏志
陳柏志,安溪縣長坑鄉南斗村人,1951年11月出生於中醫世家。1985年結業於福建中醫學院外科提高班。後任安溪縣中醫院中醫氣功師。1989年光明中醫函授大學畢業。歷任安溪縣氣功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泉州市氣功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醫學氣功科學研究會委員,福建中醫學院氣功活動中心顧問,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特約會員,安溪縣政協常務委員。
蘇永青
蘇永青,1959年9月出生,安溪縣長坑鄉長坑村人。高中畢業後於1976年2月參軍,先後在撫州軍分區、江西省軍區、福州軍區政治部工作,歷任無線電報務員、新聞幹事、記者、編輯,福建省武警總隊組織處長等職務。1992年轉業至福建省旅遊局國際市場開發處任副處長。
陳志堅
陳志堅,博士生導師。男,漢族,1966年1月出生於安溪縣長坑鄉南斗村。1985年畢業於福建師大生物系。1986年8月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1991年5月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生化博士學位。1991年6月到美國聖地亞哥腫瘤研究所任博士後。1993年6月到美國波士頓腫瘤研究院任研究員。他潛心從事腫瘤研究工作。志堅於1997年8月到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研究中心任博士生導師,榮獲美國政府衛生部科研基金獎、美國心臟學會獎等一系列獎項。他在世界一流刊物《細胞》、《自然科學》、《遺傳》等雜誌上發表過多篇論文。他曾先後到日本、以色列、西歐、北京、上海、香港參加世界性科研座談會。1999年9月到香港“世界生物科學家大會”做學術報告。志堅教授在美國醫學院從事腫瘤研究工作,是一位成就卓著的青年專家。
陳柏志
陳柏志安溪縣長坑鄉南斗村人,1951年11月出生於中醫世家。幼承家學,興趣歧黃之道,喜練靜養功。中學畢業後,先當村“赤腳醫生”,繼任祥華衛生院中醫師。1976年得名師真傳,始苦練“丫力功”。1985年結業於福建中醫學院外科提高班。後任安溪縣中醫院中醫氣功師。1989年光明中醫函授大學畢業。歷任安溪縣氣功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泉州市氣功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福建省醫學氣功科學研究會委員,福建中醫學院氣功活動中心顧問,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特約會員,安溪縣政協常務委員。
蘇永青
蘇永青,1959年9月出生,安溪縣長坑鄉長坑村人。高中畢業後於1976年2月參軍,先後在撫州軍分區、江西省軍區、福州軍區政治部工作,歷任無線電報務員、新聞幹事、記者、編輯,福建省武警總隊組織處長等職務。1992年轉業至福建省旅遊局國際市場開發處任副處長。他勤奮好學,興趣廣泛,富有進取精神。1979年參加軍區舉行的無線電大比武競賽,囊括了三個參賽項目的第一名。先後榮立4次三等功。1991年被國家教委授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優秀畢業生”稱號。曾先後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文章600多篇,其中有30多篇獲一等獎。他潛心於社會科學和文學理論的研究,著力創作科普作品。已出版《落筆神》、《回首悠悠》、《最新談判競爭術》、《環球商旅應酬術》、《國際公關談判大辭典》、《關貿總協定大辭典》等17部著作,近600萬字。《福建日報》、《解放軍報》和福建電視台曾作專題報導。其事跡被載入《中國科普名作家大辭典》、《中國經濟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蘇永青還兼任中國公關協會理事、福建省公關協會常務理事、國際市場開發促進會副秘書長等職。

主要姓氏

長坑鄉姓氏分布
分布地區姓氏
長坑:下尾、竿林、照山、前坪、大坂
王、蘇
山格:魁苑、上厝借、水口、新圩、鳳山、三洋壋、水美山、山邊、坑園、內墓、大扮、埔尾、珩尾
、邱、謝
三村:庵邊、後墘、南旺、西林、柯厝、土樓、目洋
柯、吳
雲集:西坑尾、堀斗尾
陳、張
雲一:尾橋、半山、新溪
陳、張
雲二:西山、東山、蘇塘
山格:山邊
南斗:洋中、監宮、梧林、石碑、程光、埔尾、後垵、後墘、前寮、后街巷、中木、大池、坑內、三角溪
月眉:山仔、月眉橋、鳳中墘、水口、松柏兜、崩珩頭、草池、下龍坂、祖格頭洋
青苑:苑美、楠樹腳
玉南:大草埔、橋仔頭
衡陽:樓仔腳、大軋、橫坪、大山尾、崩珩兜、後溪坪、門口、頂寨、苦坑、壩仔頭、石碑、面前、尾堀、員田、水尾、浮桐寮
西溪:員山、四房、刺坑、大坂、龍中、水尾
小西:草墩、朴墘、南坑、暗香林
玉美:平陽、斗星、草坂、金鉤、山嶺
南陽:宮兜厝、洋頭、石獅兜、榻湖
扶地:長町、大份、格前、東坑、九斗尾、土坑
珍田:祥泉、下堀、上堀、上磜
珊屏:石塔、溪頭、美林、後爐、楓子格
田中:田中、天山、大坂、巫村、小村、尾洋
下林:下林、貞治
玉湖:石盤兜、土樓、冷水堀、蔡厝洋、下湖橋、新土樓、中堀、雲田、下土樓、白厝岩、外堀、內堀
石橋:鳳古格、大洋尾、打鐵
文坪:用中、雙溪、後壟仔、路堂頂、文德垵、割德洋、庵格
華美:城門口、東墘、大浮山、田中
水缸:水缸
上官
福春:下塘、西嶺、坑頭、上塘、橫山後、出山格
上官

旅遊資源

景點
長坑鄉著名旅遊景點
景點圖片景點介紹
長坑鄉(長坑)
獅峰山達摩岩
達摩岩位於安溪縣長坑鄉獅峰頂,始建於宋,代有修葺,是安溪縣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宋代,安溪達摩弟子在獅峰山設壇供奉達摩,始名獅峰寺。後人為紀念達摩,易名達摩岩。初,廟宇辟三門,重檐歇山式建築。因年久失修,加上人為破壞,曾是一片荒蕪。
長坑鄉(長坑)
太湖岩
太湖岩又稱泰湖岩,位於安溪縣長坑鄉田中村,始建於南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乾隆《安溪縣誌》載:“宋張道源祖師居此。康熙辛卯歲(1711)毀於火,古蹟猶存。寺僧構屋數櫞,奉祀祖師。”
長坑鄉(長坑)
補陀岩
補陀岩,坐落於長坑鄉山格村境內的大香山脈鳳形山麓,原名普陀岩。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張瑞圖到此,認為天下一“普”無二“普”,乃改今名。民國33年(1944年)焚毀後重建,1966年又遭毀棄。1980年僑胞捐款倡議,五社眾等再次集資、投工,按舊基重建。
長坑鄉(長坑)
大顯殿
大顯殿,又稱“仙殿”,坐落於長坑鄉雲二村東北部,內供奉五穀帝仙、保生大帝、楊公真仙、玄天上帝。約始建於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因年久失修,善信集資善款,按原基原向重建大顯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