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湖水系與越地文明

鑑湖水系與越地文明

《鑑湖水系與越地文明》是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建華。本書講述了史前時期越地的地理環境和古代文化的孕育、古鑑湖形成的地理因素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鑑湖水系與越地文明
  • 作者:王建華
  • 頁數:288頁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5-01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 字數:210000
內容簡介,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在人類文化演化的過程中,各種文化都在其內部生成眾多的元素、層次與類型,由此決定了文化的多樣性與複雜性。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來源於其內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國文化的歷久彌新,取決於其變遷過程中各種元素、層次、類型在內容和結構上通過碰撞、解構、融合而產生的革故鼎新的強大動力。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史前時期越地的地理環境和古代文化的孕育
一、第四紀卷轉蟲海侵後的寧紹平原
(一)卷轉蟲海侵對寧紹平原的影響
(二)寧紹平原古居民的遷徙
二、大禹治水在越地的傳說
(一)關於大禹治水傳說的文獻記載
(二)大禹治水傳說產生於越地
(三)寧紹平原禹的故跡
三、越地古代文化的孕育
(一)上山遺址
(二)小黃山遺址
(三)跨湖橋遺址
(四)河姆渡遺址
第二章 古鑑湖形成的地理因素
一、古代鑑湖形成和存在的自然地理條件
(一)會稽山脈的複雜形勢和鑑湖源流的關係
(二)曹娥、浦陽二江和鑑湖的關係
(三)錢塘江下流江道和鑑湖的關係
二、鑑湖水系之“三十六源”考
(一)山會平原的湖泊演變
(二)鑑湖水系之“三十六源”考
三、會稽山麓沖積扇:人工湖泊之雛形
(一)吳塘、苦竹塘
(二)坡塘、南池
(三)回涌湖
第三章 漢代馬臻創建鑑湖奠定的物質文明
一、句踐興修水利是鑑湖的嚆矢
(一)防洪城牆
(二)富中大塘
(三)沿海石塘
(四)河瀆改造
(五)山陰故陸道和山陰故水道
二、一個劃時代的水利工程——鑑湖
(一)馬臻修築鑑湖
(二)鑑湖的工程技術水平
(三)鑑湖名稱諸說
三、鑑湖奠定了越地經濟文化發展的基礎
(一)鑑湖造就越地社會經濟的繁榮
(二)鑑湖造就越地文化的興盛
第四章 鑑湖形成後對經濟人文環境的重塑
一、晉會稽內史賀循開筑西陵運河與浙東運河的航運
(一)賀循開筑西陵運河
(二)浙東運河的水利和航運
二、永嘉之亂後人口的南移
(一)兩晉之際的南北社會形勢
(二)北方人口南移和會稽郡人口的增長
(三)人口增長對鑑湖流域(會稽郡)的影響
三、水土資源的利用和莊園經濟的發展
(一)鑑湖流域水土資源的利用和經濟開發
(二)會稽大族勢力的進一步發展
(三)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莊園經濟的發展
四、“今之會稽,昔之關中”——東南富庶之地
(一)鑑湖流域(會稽郡)的農業經濟狀況
(二)鑑湖流域(會稽郡)的手工業和商業經濟狀況
(三)鑑湖流域(會稽郡)的城鎮建設
第五章 六朝山水審美文化的締造
一、若耶溪:鑑湖的文化之源
(一)若耶溪的傳說與越人好劍尚武
(二)鑑湖工程與越地山水
二、東晉名士文化與稽山鑒水
(一)越

文摘

第一章 史前時期越地的地理環境和古代文化的孕育
一、第四紀卷轉蟲海侵後的寧紹平原
地理環境是歷史演進的舞台,地理環境的變遷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產活動,在歷史發展的早期更具有重要的作用。越地的地理環境,古今發生過重大的變異:卷轉蟲海侵曾使沿海的寧紹平原成為一片淺海,後來隨著海退平原又逐漸出露海面,形成潮汐直薄的湖沼平原;寧紹平原氣候的乾濕冷暖,歷史上也有過波動,這一地區由於處在東亞季風活動激烈的地帶,冬夏季風交替顯著,一年四季都有一些明顯的特殊氣候現象,如寒潮、梅雨、颱風、乾旱、洪澇等;同時,隨著氣候的變遷,動物群和植被也發生變化,今日的寧紹平原已不見河姆渡文化時期的獼猴、紅面猴、犀、象等動物群和茂密的原始森林。越地先民就是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中生存和發展,並以他們不懈的努力、艱苦卓絕的奮鬥,將這方原本不盡如人意的山川,改造成為美麗富庶的魚米之鄉。
(一)卷轉蟲海侵對寧紹平原的影響
自從第四紀更新世末期以來,寧(波)紹(興)平原曾經歷了星輪蟲、假輪蟲和卷轉蟲三次海侵,自然界的變遷頻繁而劇烈。
星輪蟲海侵發生於距今10萬年以前,海退則在7萬年以前。假輪蟲海侵發生於距今4萬年以前,海退則始於距今2.5萬年以前。這次海退是全球性的,規模大,中國東部海岸後退約600公里,東海中的最後一道貝殼堤位於東海大陸架前緣-155米,碳-14測定年代為距今14780±700年,這是至今發現的假輪蟲海侵的最後海岸線。
假輪蟲海退的後期,今舟山群島與大陸相連,寧紹平原範圍擴大。不僅今舟山群島全部處於內陸,形成寧紹平原和杭嘉湖平原以東一條東北西南向的弧形的丘陵帶,在這條丘陵帶以東,還有大片陸地。錢塘江河口約在今河口以東300公里,今寧紹平原以北的錢塘江幹流及其兩岸一切支流,均不受潮汐影響。由於東亞季風在晚第三紀已經形成,這個地區正當東南季風的迎風面上,夏季半年降水豐沛,氣候暖熱;冬季半年雖然氣溫較低,但由於降水很少,即使在邊緣的較高山峰,也不足以形成永久性的冰蓋。所以在整個第四紀中,這個地區不受冰川影響。
我們知道,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到生物的演變和人類的生產活動。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得以棲息生活之地,都有同它相適應的特定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否則便難以生存繁衍。各種不同的動植物都需要有與它習性相適應的生態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