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鎖沉江

比喻不牢固的防禦。

《晉書·王濬傳》:“太康元年正月,(王)濬發自成都……吳人於江險磧要害之處,並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獲吳間諜,具知情狀。濬乃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餘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筏去。又作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於是船無所礙。”
在唐代詩人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中,有”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的描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