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批鐵路勘測設計單位;鐵一院擁有一流的科技實力;鐵一院持有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監理、工程諮詢、地質災害評估、智慧型化建築和測繪等16項國家甲級資質證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 成立時間:1953年
  • 所屬機構:鐵道部
  • 屬性:事業單位
介紹,院長致辭,企業資質,領導關懷,名牌工程,科技人才,企業文化,

介紹

鐵一院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批鐵路勘測設計單位。近五十年來,鐵一院完成的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建設項目遍及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累計完成鐵路各階段研究及勘測設計近40萬公里,其中包括青藏、蘭新、包蘭、蘭青、南疆、北疆、西康等國家長大幹線鐵路,在山捷運路、高原凍土鐵路、沙漠鐵路、電氣化鐵路、特長隧道、無線列控指揮調度系統、大型互通式立交工程等方面的成套勘察設計技術達到國內或世界先進水平。目前,承擔了鄭州至西安、哈爾濱至瀋陽、西安至寶雞等高技術集成的客運專線項目,進入了北京、西安、深圳、廣州、哈爾濱、成都、重慶等十個城市的捷運設計領域。國際市場開拓取得新成果,先後進入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等國家交通領域,擔任我國對外承建投資額最大的奈及利亞鐵路現代化項目的總體設計單位。
鐵一院擁有一流的科技實力。現有員工3700餘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1名,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000餘人,獲國家各類職業執業資格人員近900人。近20年來,鐵一院先後榮獲國家和省部級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優秀軟體及科技進步獎300餘項。其中,主持設計的西康鐵路秦嶺特長隧道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地質勘察金獎”、“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包蘭鐵路治沙工程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鐵一院持有工程勘察、工程設計、工程建設監理、工程諮詢、地質災害評估、智慧型化建築和測繪等16項國家甲級資質證書;1995年在全國大型綜合性甲級勘察設計單位中,第一個通過覆蓋工程勘察、設計,工程諮詢、監理、總承包諸領域的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先後被授予全國“推行全面質量管理先進單位”、 “守契約重信用企業”、“中國外貿企業信用體系示範單位”、“中央企業先進集體”、“地方鐵路工作先進集體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院長致辭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1953年1月,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誕生於我國甘肅省天水市,邁出了我國西北鐵路揚帆起錨的征程。50多年來,一代代鐵路建設者肩負著崇高的使命、懷著堅定的信念,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匯聚到鐵一院,加入西北鐵路開拓者的行列。披星戴月度關山,黃沙百戰穿金甲。每一寸執著前行於雪域高原、大漠戈壁、崇山峻岭的鐵路,記錄著鐵一院人的光榮與夢想,記錄著鐵一院人的理想與信念,記錄著鐵一院的創造與自豪。隨著鐵一院人執著前行的足跡,蘭新鐵路、青藏鐵路、包蘭鐵路、寶中鐵路等國家長大幹線龍騰於中華大地,新中國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第一條沙漠鐵路、第一條鹽湖鐵路躍然西部山川,海拔最高里程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雄居世界屋脊,20000多公里鋼鐵巨龍匯入中國鐵路網。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國家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鐵路跨越式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方興未艾,國家高速公路網的加快發展,揭開了我國現代交通事業全新的歷史畫卷,標誌著我國現代交通事業進入高技術含量為主要特點的發展階段。為此,我們堅持“不畏艱險,勇攀高峰;領先行業,創譽中外”的企業精神,秉承“堅持科技立院,創新現代交通,追求卓越服務,造福社會大眾”的企業宗旨,操守“誠信求實,勇創第一”的企業品格,使鐵一院迎來了嶄新的發展階段。2005年以來,鐵一院先後在沈哈客運專線、臨策線、大包電氣化、包石電氣化、包神鐵路、蘭渝鐵路的競標中取得佳績,承攬國鐵項目數千公里,科技創新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為鐵一院“十一五”期間的發展開好了頭,起好了步。
諸多成績的取得與社會各界多年來真誠的關心、大力的支持密不可分。在此,請允許我代表鐵一院全體員工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真摯的祝福。展望未來,鐵一院有信心團結奮鬥,拼搏創新,用一院人的智慧和心血為客戶、為業主提供卓越超值的服務,為我國現代交通事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企業資質

1、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系列證書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2、工程勘察甲級證書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3、工程設計乙級證書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4、工程設計甲級證書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5、經營資格證書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6、全國綜合實力百強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7、編制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資格證書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8、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領導關懷

1、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視察青藏鐵路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2、江澤民在前院長林蘭生陪同下視察南疆鐵路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3、吳邦國在青藏鐵路開工典禮現場聽取院黨委書記吳德增匯報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4、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為鐵一院配合施工隊隊長孟祥連等青藏鐵路建設功臣頒獎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名牌工程

1、秦嶺終南山隧道是我院繼西康鐵路秦嶺隧道之後,在同一區域創造的又一標誌性工程,也是建築規模排名世界第一,當代公路隧道建設的典範。2007年1月20日,秦嶺終南山隧道建成通車。秦嶺這片自古神奇的地方,又一次因為這個奇蹟的誕生而為世人矚目!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2、青藏鐵路由青海省省會西寧至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全長1956公里(新開工的格爾木至拉薩段全長1142公里),是世界上穿越高原、高寒、連續性永久凍土地區最長的鐵路。全線海拔高度大於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穿越連續性永久凍土地區550公里。鐵一院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的要求,針對“凍土施工、環境保護、高原生理”三大世界性難題,堅持設計與科研、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進行科技攻關,實現了青藏鐵路全過程的“動態設計”,在凍土設計技術、理念和工程治理措施上實現了“三大轉變”,為把青藏鐵路建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鐵路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通過博採眾長,在虛心學習,消化和吸收的基礎上,結合實踐集成創新,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原凍土鐵路成套勘察設計技術。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3、中國第一長隧——烏鞘嶺特長隧道
蘭新鐵路烏鞘嶺特長隧道全長20.05公里,是中國目前已建成的最長的隧道,也是整個歐亞大陸橋的制高點。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科技人才

1、俯仰天地 無愧高原——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金城

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
青藏高原,不是只有純淨的天空和獨一無二的雪域風光,還有極度的嚴寒、極度的缺氧和極度的艱苦。在青藏高原上成就一番事業,不僅需要遠勝於常人的奉獻精神,更需要一種境界,一種超越個人得失、俯仰天地的情懷。
李金城,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鐵道第一勘察設計院青藏鐵路“項目設計總工程師”,業內通稱“總體”,也就是習慣上所稱的“總設計師”。
乾青藏鐵路之前,李金城是繁忙的,但也是輕鬆的。自1984年畢業以來,李金城先後參與和負責了昆明至玉溪、包頭到蘭州、寶雞至蘭州,以及候月線、孝柳線、西南線、黎欽線、奈及利亞國際鐵路等20餘條鐵路的勘測設計,三十歲出頭就已經成為高級工程師……直到當上了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的“總設計師”,李金城也只有38歲。
李金城經歷過在奈及利亞迷路、失蹤、瀕臨死亡的生死考驗,2000年8月,時任蘭州分院指揮長的李金城又歷經了在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組織突擊,連續苦戰三天兩夜,最終體力耗盡,被勘測隊員強行抬出無人區的極限挑戰,但這些都只是讓他感覺到身體上的艱苦。只有到了2000年12月,當他被任命為青藏鐵路建設史上的第三代“總體”後,李金城才真正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青藏鐵路全長1142公里,其中960公里在海拔4000米以上,550公里穿越在多年凍土地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跨越多年凍土地區最長的鐵路。沿線自然環境惡劣、地質條件複雜,建設中面臨著“多年凍土、生態脆弱、高寒缺氧”三大難題的嚴竣考驗,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項偉大創舉,也是我國本世紀初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偉大工程。成為這樣一項“世紀工程”的“總設計師”,李金城肩上的擔子可想而知。
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李金城就主動與中科院聯繫,開展合作攻關,並親自帶隊遠赴俄羅斯、加拿大考察國外凍土鐵路,同時虛心向老一輩的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很快確定了“一快三減兩化”的總體設計思想,並組織編寫了一系列高原凍土鐵路勘測設計的國家規範,滿足了青藏鐵路全面開工和順利施工的要求。
自從幹上青藏鐵路,李金城就沒有一天是屬於自己的。作為“總設計師”,李金城要對全線隨時複查,隨時調整,實現“動態設計”和“動態補強”;還要對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重大問題及時作出解決。他要負責全線的生產和技術調度;要負責協調、指導和組織各個相關專業;要承擔各類技術方案和重點工程的審核把關……一年中,李金城在現場至少要呆10個月,來來回回跑下來不少於10萬公里!在整個1000多公里的青藏鐵路建設工地,李金城是最著名的“活地圖”和“工作狂”:鐵路沿線沒有他不知道的地形,沒有他不了解的地質,更沒有他沒到過的工點。越是艱苦的地方、危險的地方,他越要衝在最前面。上青藏線之前,李金城的體重是180斤;四年過去,現在只剩下了120斤。和李金城共事是種幸福,因為可以感受到工作的熱情;和李金城共事也是種痛苦,因為他對工作太熱情了,沒有多少人可以陪得住這個“拚命三郎”。
2005年的第二天,李金城又帶隊上高原了,這已經成為“慣例”。幾年來,他堅持每年冬、夏季親自帶隊進行全線凍土調查和沿線測溫孔的連續地溫觀測,這些枯燥而艱苦的工作,為準確掌握凍土的變化情況和凍土工程措施的有效性積累了大量科學翔實的寶貴數據,進一步深化了對凍土特性和機理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設計思想的“三大轉變”,即“對凍土環境由靜態分析轉變為動態分析;處理措施由被動保溫轉變為主動降溫;工程措施由單一手段轉變為多管齊下的綜合治理措施。”這決定性的“三大轉變”,為把青藏鐵路建成世界第一流的高原凍土鐵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它也確定了我國在高原凍土工程這一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
青藏高原是美麗的,也是脆弱的,李金城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從線路的選擇開始,他就確立了注重全局的環保理念,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鐵路對環境的切割;他主動邀請國內著名的高原動植物專家赴現場勘測,確立了大批環保項目。青藏鐵路的環保投資占總投資的4%,這在以往的大型工程中是前所未有的。同時,青藏鐵路還是中國所有工程項目中第一個在環境影響評估經過批准之後才開展設計檔案審查和第一個考慮野生動物通道的。植被、動物、水源、濕地、特殊的景觀,都是青藏鐵路要保護的範圍……甚至地下的水文條件也要進行保護。如線上路跨過腐殖土深達6、7米的濕地時,李金城和同事們創造了一種“碎石梅花樁”,即打洞灌入碎石,讓地下水有流動的間隙,以保護地下徑流不會被鐵路隔斷。
對青藏鐵路,李金城擁有一種近乎狂熱的執著;對西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他則始終懷有一種近乎虔誠的深情。他說他今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親眼看到鐵路通到拉薩,看到西藏日益繁榮和發展起來。
他用自己的雙手編織著這個美麗的夢,已經即將成為現實。
2、雪域激情:記青藏鐵路總體李金城
讓心靈淨化、使生命歡樂、令夢想飛翔、將思想升華。李金城,一個青藏高原鐵路設計者的內心獨白。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是誰留下千年的祈盼;難道說還有無言的歌,還是那久久不能忘懷的眷戀……一首,激起多少人對高原未來的夢想和祈盼。
200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70周年華誕,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天浙江嘉興舉辦大型紀念活動晚會排演。來自全國不同行業的20餘位知名人士齊聚螢屏,與 億萬觀眾見面。此刻,與舉國矚目的三峽工程總體設計師並肩而立的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輕人,令人難以置信。他就是被世界注目的青藏鐵路總體設計師、年僅39歲的李金城。面對螢屏,李金城用簡短的話語,表達了幾十萬青藏鐵路建設者的心愿:把世界海拔最高、凍土地段最長的鐵路修到拉薩去。
2001年6月29日,朱鎔基總理、吳邦國副總理分別于格爾木和拉薩宣布: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正式開工修建。三代鐵路建設者40餘年前赴後繼的追求,青藏高原三代人民祈盼多年的高原鐵路之夢,將得以實現。
李金城,一個大別山區人民的兒子,帶著老區人民的淳樸與真情,背負著全國人民對西北大地的關懷與摯愛,走向高高的青藏高原,用心靈的腳步去丈量那裡的每寸土地。
李金城畢業於上海鐵道學院,在鐵一院人命聽是野外勘測設計工作。“外業隊”,一句話,沒日沒夜的野外作業。選線要一步一步地走,準確,要一處一處地測量,哪怕路遙天涯。16年,他參與和負責的昆玉、包蘭、候月、寶蘭、奈及利亞等20餘條鐵路幹線的勘測設計工作。通過科學合理的選線,為國家節約工程投資數億元。在他的生命中,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豪氣和韌性。從不拒絕挑戰、危險,也不言放棄。
“親歷危險,更知生命的意義和事業的偉大。”
還是在1996年,李多城率隊前往奈及利亞進行既有線改造工程設計。5月3日,他一個人負責埋基點,前面是丈量組,後邊是查定組和抄平組,各組相距5~6公里。下午3點多,到了一個岔路口,丈量組給後面的人留了一個紙條,指示沿此道向距離鐵路10公里的公路撤退,但李金城沒有看到紙條。當時的氣溫在45℃左右。雖然離公路只有10公里,但周圍的沙地上全是一人多高的灌木叢,視線不通。鬼使神差,他沿著一條小道走去,兩小時後,卻又轉回了鐵路邊,體力耗盡的李金城竭盡全力地往高處爬,在樹枝上掛上水壺和背包,希望他的隊友們能發現他。走到深夜,他渴、累、飢餓,使他再也無力堅持,就昏了過去。醒來時,已是滿天星斗。求生的本能使他繼續往前爬,天快亮時,他終於爬到了公路邊,卻又一次昏死過去。項目部的戰友們連夜出去尋找李金城,並請求當地部隊出動,沿鐵路兩側10公里範圍內搜尋。黎明時分,終於在公路邊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李金城。
面對死亡歷險,李金城倒覺得這是一次難得的人生積累。對高原的熱愛,使他與青藏絕緣,並坦然地面對新的挑戰。2000年,鐵道部決定組織青藏鐵路初測,李金城被鐵一院任命為青藏鐵路勘測現場指揮長。在現場的7個月裡,李金城在無人區工作長達3個月之久。
青藏鐵路90%的線路位於海拔4000米以上,這裡的氧氣含量只有內地的一半,使人強烈感受到胸悶、氣短、頭痛、夜難入睡。一年中即使最熱的7、8月份,大部分地段最低氣溫達零下10度左右。8級以上大風,每年平均要刮70多次。大風來時,重達15公斤的測量儀器根本無法立穩。
2000年8月底,初測工作進入了海拔近5000米、唐古拉山以北人跡罕至的地區。此間,他們將探測被人們稱為唐古拉山無人區方案,如果此方案可行,將為國家節約數億元的投資。9月7日,剩餘工作量只有40多公里了,但這最後的40多公里,由於遠離公路,存在交通不便、野獸侵擾和不可預測的天氣變化影響,只能採取非常手段來完成。
李金城選了20幾個20來歲的年輕小伙子,各自備了十幾個麵餅和六七瓶礦泉水,9月8日早晨5點鐘,他們從唐古拉山兵站出發了。快進山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雨,而且越來越大,車開了十幾公里,就陷進了沼澤中,等想方設法把車推出來,已是中午。為選線準確,他帶隊棄車並走向遠離公路60公里的荒漠徒步勘察。
這裡,大雨變成了鵝毛大雪和冰雹。他們開始輪流背著儀器和工具徒步往工地走,到達工地後,為了加快進度和保證安全,李金城親自在導線組後點督戰,分院兩名公安幹警持槍擔任警戒。下午3點鐘過後,雪越下越大,50米以外已看不清人的面孔,大家只好蹲下來,背著風雪啃幾口冰冷的大餅,喝兩口結著冰花的礦泉水。到了晚上8點多鐘,雪停了,天漸漸黑了,大家開始借著手電的微弱光亮幹活兒。為了節約電池,每幹完一個點兒時,大多數人都要把手電關上,在極度缺氧的情況下,背著儀器,冒著雨雪在坑坑窪窪的草地和沼澤的泥濘中摸黑前行。
夜深了,大家都已經精疲力盡了,有些人快要支持不住了。這時,李金城要大家一定要挺住;設導線點距離不要太遠,要隨時清點人數;扔掉部分食品和水,儘量減輕負擔。一公里,一公里,大家互相攙扶著往前走。天快亮的時候,有的同志倒在泥濘的草地上就睡著了。三天兩夜,李金城在這支隊伍中是年齡最大的,又有心動過速和因缺鉀導致的周期性麻痹症,因為極度勞累,完成任務後,他下肢無力,人整個癱坐在地上,他對大家說:“你們把儀器都放下,由我照看,這樣輕鬆好走路。回去後,明天再叫別人來接我。”夥計們面對坐在地上的兄長說:“把你放在這裡,不死也會被狼吃掉。咱們是一個整體,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於是,大家硬是跌跌撞撞地抬著他走出了無人區。
也正是在這一年的12月,李金城被任命為青藏鐵路建設史上第三代青藏鐵路項目設計總工程師。他將通過自己所走的路,引領幾十萬的青藏鐵路建設大軍,走上雪域高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圓祖國人民在世界最高的高原上修建鐵路的夢想。這年,李金城38歲。
見過李金城的人,都會從他身上感受到一種天然的豪氣,這不但能從他的酒量的他幹練的舉止中發現,這種豪氣更表現為一種青藏人特有的坦蕩。這種坦蕩使他在面對任何險阻時都能從容應對。李金城很愛微笑,這種微笑就包含在這種豪氣中,也包含在一種膽識里。
2001年春節,李金城休息了兩天。他全年在蘭州的時間沒有超過一個星期的。他要負責青藏線全線的生產、技術調度,深入全線各基層隊組,指導勘測設計工作,負責總體組內部各專業之間的協調工作,是各類技術方案、重點工程方案的第一把關人,要陪同各級領導、各類專家赴現場踏勘,要參加各類技術方案匯報會、審查會。這樣馬不停蹄地來回奔波,2001年一年時間,他的體重下降了18公斤。
作為總體,僅僅在一年時間裡,為確保青藏鐵路選線的科學合理,李金城不斷最佳化方案,對格爾木河2號橋的線路方案,李金城進行反覆比選和論證,使線路有效地繞避了漏斗溝,比原方案節約工程投資370萬元;在大幹溝水庫線路方案比選中,他充分考慮到崑崙河對工程塌岸的影響,大膽採用了遠離水泥廠主廠房,受水庫塌岸影響最小、水下施工工程較少的方案,大大增強了線路的科學性和安全性。列車怎樣翻越唐古拉山,是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現成方案就是與青藏公路同行,海拔高度5231米,施工時交通方便,但地質條件較差。為了找到一條科學合理的方案,李金城不知注入了多少心血,最後終於找到了一條海拔只有5072米、地質條件較好的方案,不但線路方案得到了最佳化,而且為國家節約工程投資8億多元。如今他已是青藏線上的一張活地圖,青藏線來回2000多公里,他跑了已經10萬多公里,沿途每個點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在高原,李金城被稱為是十足的“工作瘋子”,他的心跳常常達到每分鐘140次,這使醫生常下死命令讓他休息,並勸其吸氧,可他卻以怕吸氧成癮而一推了之。、
“走進西藏,也許會發現理想,走進西藏,也許能看見天堂,走進雪山,走過高原,走向陽光……”在李金城的血管里也許流著的是高原的河水,他愛高原的冰雪,愛高原漢子的剛毅,身為蘭州大學教授的李金城的父親,道出了這位實實在在在別山區深處農村兒子的成長曆程。
李金城高中以前一直在農村生活,他的奶奶,一位沒有上過一天學的普通農村老人,教給了他“清白傳家、實在做人”的道理,而他的父親,自小就送 給了他一句簡單的座右銘“天才來自勤奮的積累。”過去,“一年兩次差,一次五個月”的李金城,今天更是少有時間去陪他的父親。“回不來打個電話也行。”68歲的教歷史的老父親的願望是,讓他的兒子全力修好這條鐵路。他說,這條鐵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他說,鐵路修好一定要去拉薩看看。老人談起兒子,充滿了欣慰。李金城的確是幸運的,他有如此深明大義的父親,更有一拉異常賢慧而出色的妻子。
高士榮是湖北黃石人,法學博士,現任蘭州大學出版社文科部主任。1989年春節,李金城正好在昆玉線出工,由於工期太緊,春節不休息。於是,高士榮只好趕到昆玉線工地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婚禮,就算是結了婚。婚後,李金城根本顧不了家,時間一長,李金城在家呆上幾天,高士榮反倒不習慣了。高士榮為李金城付出的犧牲遠不止這些。研究生畢業前,甘肅省委在蘭州大學要選一名女博士擔任副縣長,選中了高士榮,因為李金城經常出外業,家裡沒人照顧,她被迫放棄了。
“只要努力,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李金城是個要強的人,我為他付出值。”
還令李金城欣慰的是,早些年喊他叔叔的女兒現已長大,每次回來都給他倒水擦鞋,令他激動不已。他曾對妻子說,等到青藏線建好後,我一定好好管家,讓你去乾幾件事業。
李金城有酒量,他的豪氣也表現在酒量上,三講時,民眾給他提的意見是,喝酒往往過量。而且喝醉了就訓人。但李金城說,我可以戒醉,但不可以戒酒。他的理由很坦白:外業隊里永遠有我的一群兄弟,成功時我向他們敬酒,遇到風險時他們為我勸酒。是外業隊的兄弟們用自己的生命塑造了青藏之路的靈魂。
愛上了這山、這水,來生再行青藏路。
李金城說,等到6年後,青藏線通車時,那可是我們兄弟們最驕傲和最幸福的時刻,這條線是我們用透支的生命建成的。
李金城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西藏當雄羊八井77歲的村民平措老人就住在隧道工地邊,自從鐵路建設隊伍來到後,就決定給老人家和另一戶村民牽電線裝電燈。老人平靜而古樸的生活有了激情,酥油燈昏暗的亮光被電燈的光芒所代替,最讓老人難以想像的是,他的家會與鐵路和火車相連,老人幻想著不久的將來,在自己的家裡便會聽到火車的汽笛聲,並要坐上火車到北京去看毛主席。
李金城和他的兄弟們答應了他,就在不久的將來,火車開來並不是夢想。

企業文化

一、企業宗旨
誠信求實 勇創第一
二、企業價值觀
誠信、創新永恆
精品、人品同在
三、企業精神
不畏艱險 勇攀高峰
領先行業 創譽中外
四、經營理念
技術支撐經營
服務拓展市場
五、質量理念
以人為本 創新為魂
追求卓越 誠實守信
六、企業作風
快速反應 迅速行動
七、集體觀
愛院敬業 團隊至上
八、青藏鐵路尖兵精神
特別能吃苦 特別能戰鬥
特別能奉獻 特別能創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