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枝木偶

鐵枝木偶

鐵枝木偶又稱鐵線木偶或陽窗紙影戲,是一門古老的地方傳統藝術,主要流行於廣東省東部(潮汕、揭陽、饒平一帶)的民間傀儡劇種,演出時用木偶身上的鐵絲完成操縱動作,這是鐵枝木偶的最大特點。由於它發源於潮州地區,也有人稱它為潮州木偶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枝木偶
  • 外文名:Iron branch puppet
  • 別名:鐵線木偶、陽窗紙影戲
  • 發源地:潮州地區
簡介,製作,演出形式,重大事件,

簡介

最早的鐵枝木偶是從紙影戲發展而來的,藝人們操縱偶像在透明的箱子裡面表演,方法上與皮影戲大致相同,所以稱為陽窗紙影。到二十世紀初,潮州一帶的鐵枝木偶戲班紛紛參照當時的戲劇舞台,改用繡簾作為幕布,台上再擺上小桌子、小道具用於表演,偶身也改用木頭削制,曲調改唱潮劇曲目,至此潮州木偶戲就初步形成了。

製作

鐵枝木偶的偶頭使用紅泥塑成,曬乾後烘烤定型,再塗上防水的顏料,按照不同的角色身分,畫成各種人物的臉譜,演出時穿戴上不同的裝束,就成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戲曲人物。清末,潮州皮影棄皮成形改捆稻草為身,泥頭,紙手,木足,著戲裝,並在背後和雙手各安硬鐵線一根操縱表演,使之成為木偶。
戲班演出時先要搭建舞台,台上鋪著草蓆,操縱木偶的人盤膝而坐。坐在台上正中的人,一般是資歷較淺的藝人,叫中劇,左側的人,叫副劇,是操縱偶人的第二把手,位於台上右側的,叫正劇,是戲班的核心人物。現今潮州一帶流行的方言中,還把“持正劇的”比做一個單位的負責人。
傳統的鐵枝木偶戲班由九人組成,操縱、演唱、伴奏各三人,劇中角色多的時候,操縱和伴奏的人也要兼演唱。木偶戲班大多由家庭組成,大班多時有十幾個人,小班只有五、六個人。

演出形式

今日粵東的潮汕、揭陽、饒平一帶,是碩果僅存的鐵枝木偶流布地。據說它是由當地皮影戲演變而成,故潮州人稱"紙影戲"。藝人們仿戲劇舞台,去窗掛幕,前置桌椅,演出形式從此定型。其造型,酷似當地傳統工藝花燈的形象,偶高1至1.4尺,鐵線長1尺, 後加長到1.6尺,表演或坐或立,班社9人(操縱、演唱、樂工各3人)。 舞台一丈見方,離地約4.5尺,台中掛幕簾,操縱者在簾後表演,分頭、二、三手。

重大事件

1954年,潮安源香紙影班首次赴京參加全國十三個省的木偶戲調演,演出劇目為《唐僧收三徒》。隨後紙影班作為木偶戲五個品種之一留京演出。據丁言昭《中國木偶史》一書記載,1955年廣東省文化局在廣州舉辦廣東省民間藝術會演,已有潮州的紙影戲參加演出。1993年,潮安金石龍閣木偶劇團曾應邀參加奧地利第十五屆國際木偶藝術節,在歐洲引起了轟動,成為中國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 潮州鐵枝木偶,是一種富於地方特色的藝術,也是木偶戲中稀有的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