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鎮(銅陵市義安區下轄鎮)

鐘鳴鎮(銅陵市義安區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鐘鳴鎮位於銅陵市義安區東部,距銅陵市區約30千米。東南與蕪湖市繁昌縣、南陵縣交界,總面積154.5平方千米,總人口36549人(2017)。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1994年被列為全國5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6年列為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鎮;1999年列為安徽省中心建制鎮。寧銅鐵路、合福高鐵、寧安高鐵、沿江快道、沿江高速、銅南公路、銅宣高速、滬渝高速過境。名勝古蹟有獅子山、馬仁山、水龍山、牡丹山、金山、清涼寺、西明寺、北宋林學家陳翥墓園和育桐著書址。

2017年7月28日,鐘鳴鎮入選為第二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鐘鳴鎮
  • 外文名稱:zhongmi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鐘鳴 
  • 電話區號:0562
  • 郵政區碼:244121
  • 地理位置:銅陵市東部
  • 面積:154.5平方千米 
  • 人口:36549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太陽沖,陳翥墓,清涼寺
  • 火車站:銅陵北站、鐘鳴站(寧銅線四等站)
  • 車牌代碼:皖G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位交通,旅遊資源,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文化風情,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鐘鳴物華天寶,人文薈萃,自古以“擊鐘而鳴,百里有聲”而得其名。唐宋時此地便是商賈雲集,市貿繁榮,素有“九井十三街”著稱。古鎮歷史載有千年,至今“老街遺韻”古風猶存,歷史人文源遠流長。境內清涼寺、西明寺梵剎鐘聲、佛歷久遠。其“出木井”、“吐金佛”、“九郎廟”、“姑嫂石”傳說神奇遺趣。北宋林學家陳翥墓園和育桐著書址,早年被安徽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銅陵縣誌》曰:其公(陳翥)常以“召山叟、讓場師”,墾山數畝,“幾數百株”,撰著了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桐譜》。
唐,全縣定工山、安定、鳳台、豐資、歸化5個鄉,分42個耆。明初,並為23個耆。成化十九年(1484年)減為19個耆。嘉靖元年(1522年)並為15個耆,即:坊一耆、坊二耆、近市耆、棲一耆、棲二耆、陶村耆、白二耆、白三耆、鐘鳴耆、鳳凰耆、朱村耆、合一耆、合二耆、石洞耆、大桶耆。
1928年7月5日將原15個耆改劃為7個區、15個保。東一區,下轄3個保(原鐘鳴、鳳凰、朱村耆)
1940年撤區並為4個鎮、16個鄉、159個保。鎮鄉名稱如下:五松鎮、順安鎮、大通鎮、和悅鎮,棲鳳鄉、忠信鄉、紫胥鄉、安平鄉、汀州鄉、陶城鄉、民和鄉、石佛鄉、犁橋鄉、鐘鳴鄉、丹鳳鄉、朱陳鄉、金鳳鄉、廣教鄉、五峰鄉、天寶鄉。民國36年(1947年)6月並石佛、犁橋兩鄉為犁橋鄉,並廣教、五峰兩鄉為廣峰鄉,撤和悅鎮。全縣計有3個鎮、14個鄉、135個保、1466個甲,直至縣境解放。
1949年4月21日縣境解放。1949年8月以前全縣劃為一個市(即大通市,時屬池州專區,同年8月19日改屬縣)、1個直屬鎮、5個區、26個鄉、154個保。統轄如下:五松鎮(不轄鄉),五峰區轄石洞鄉、天寶鄉、儀鳳鄉、伏牛鄉、羊山鄉,順安區轄陶鳳鄉、丹鳳鄉、新興鄉、城山鄉、朱陳鄉、順安鄉,鳳凰區轄鐘鳴鄉、獅峰鄉、陶城鄉、金鳳鄉、九榔鄉,鳳心區轄棲鳳鄉、石佛鄉、犁橋鄉、民和鄉、流潭鄉,沙洲區轄汀洲鄉、忠信鄉、安平鄉、文沙鄉、紫胥鄉。
1952年恢復鄉建制,全縣為9個區、4個鎮、78個鄉。鐘鳴區下轄水龍鄉、徐沖鄉、閘口鄉、水村鄉、九榔鄉、牡東鄉、泉欄鄉、民主鄉、獅峰鄉、四合鄉。
1987年3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鐘鳴鄉成立鐘鳴鎮。
1996年,銅陵縣面積886平方千米,人口約34.5萬人,轄8個鎮、10個鄉:城關鎮、鐘鳴鎮、順安鎮、大通鎮、西湖鎮、新橋鎮、朱村鎮、董店鎮、安平鄉、胥壩鄉、太平鄉、和平鄉、永豐鄉、流潭鄉、鐘倉鄉、老洲鄉、金榔鄉、新建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4年5月,銅陵縣將7鎮10鄉調整為5鎮4鄉: 一、撤銷和平鄉、太平鄉、鐘倉鄉、流潭鄉、永豐鄉、安平鄉、胥壩鄉、新建鄉、金榔鄉、鐘鳴鎮、新橋鎮、順安鎮、朱村鎮、董店鎮、大通鎮。將原金榔鄉、鐘鳴鎮整建制合併,設立新的鐘鳴鎮。調整後的鐘鳴鎮轄1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總面積154平方千米,總人口4.64萬人。鎮政府駐鐘鳴

行政區劃

鐘鳴鎮以“擊鐘而鳴,百里有聲”而得名。1956年設鐘鳴鄉,1958年建鐘鳴鋼鐵公社,1983年撤社復鄉,1987年置鎮。1997年,面積88.5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牡陵、東陵、獅峰、聯豐、聯和、勝利、清泉、章亭、索山、金龍、泉欄、金城、新城、馬中、中心、周橋16個村委會和鳴街居委會。2004年5月,金榔鄉併入鐘鳴鎮。調整後的鐘鳴鎮轄1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總面積154平方千米,總人口4.64萬人。鎮政府駐鐘鳴。
鐘鳴鎮位於銅陵市義安區東部,距銅陵市區約30千米。東南與蕪湖市繁昌縣、南陵縣交界,總面積154平方千米,總人口4.7萬人。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2006年代碼]340721102:~001鐘鳴社區 ~200水龍村 ~201金山村 ~202金鳳村 ~203水村 ~204九榔村 ~205牡東村 ~206獅峰村 ~207新聯村 ~208馬中村 ~209長龍村 ~210金橋村 ~211清泉村 ~212金龍村 ~213泉欄村

區位交通

近年來,京福高鐵、寧安高鐵、銅南宣高速、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高速連線線、S320、S321等國家重要交通幹線相繼建成,銅陵北站建成並投入使用,銅巢高速、沿江高速、廬銅鐵路等重點交通項目正強力推進,鐘鳴對外通道全面打通,交通路網迅猛發展,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旅遊資源

鐘鳴自然神秀,山水旖旎,以獅子山、馬仁山、佘村太陽沖、水龍山、牡丹山、金山等奇麗風光,構成銅陵東部生態旅遊的重要部分。尤其金榔區域生態環境宜人,自然資源豐富奇特,其千年紫藤、公孫神韻、桂花王、杉木王等景觀譽傳皖江。這裡的古木、秀水、林幽、洞奧宛若置身於獨具江南魅力的“世外桃源”,在市鎮領導的帶動下,農家樂旅遊弄的有聲有色。 鐘鳴不僅以奇山秀水著稱,還是一方紅色革命老區。抗戰時期,新四軍三支隊曾進駐該鎮,譚震林、項英等重要人物曾在此活動。“皖南行政專員公署”、“大江銀行”等一批抗戰機構,曾駐落於本域內。三條沖里流傳的許多“豬戶隊”英勇抗戰故事,為鐘鳴這片神聖土地增添了濃厚的傳奇色彩。

經濟發展

工業經濟提質增速。鐘鳴鎮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載體、調轉促、增效益,按照金橋開發區“1+3”模式,積極拓展工業區規模,完善工業區配套。按照“產業主導,品質提升”的發展思路,主導產業集聚度明顯提升,初步形成了以機械鑄造、電子電纜、服裝紡織、新材料等為支柱的產業格局。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鐘鳴鎮始終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線,不斷發揮農村經濟發展新優勢,實現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加大對特色農業基地和農業大戶的扶持力度,全鎮培育農業大戶129個,創建專業合作社52個,打造出梧桐樹、玉龍蔬菜等特色農業示範基地25個;加大對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力度,加強科技培訓,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加大對土地規模化、專業化經營的引導力度,全鎮共完成土地流轉面積29000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5%。
2015年全年固定資產完成投資9.6億元,規模工業完成產值3.8億元,招商引資統計到位資金達4.8億元,占全年任務的120%.全鎮共引進項目25個,其中:新建項目3個,續建項目13個,洽談簽約項目9個,總投資規模達35.8億元,累計到位資金4.8億元,占年度任務的120%.
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發放各項惠農補貼506萬元,繼續以政策引導、項目扶持、資金獎勵等措施,加大對鎮域特色農業和大戶的培育力度,新增農業產業化項目個,培育種植大戶86戶,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52個,土地流轉29000畝,流轉率達95%.積極創建省級森林城鎮,成功申報泉欄村為省級森林村莊,完成造林110畝,省級公益林26395畝,開展農業科技入戶工作,實行農技員定點包保制度,重點龍頭企業實行農技員駐點指導.
鐘鳴鎮立足於資源和區位優勢,強抓機遇,堅持以人為本,牢樹科學發展觀,圍繞可持續發展和構建自然和諧的目標,強化實施“工業強鎮”、“旅遊興鎮”、“商貿富鎮”的戰略,大力創辦紡織、服裝、電子、鑄造四大支柱產業,著力開發獅子山、水龍山、牡丹山、太陽沖等景區的“農家樂”旅遊,全力支持集鎮商貿和個私經濟的壯大,使之全鎮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社會欣欣向榮, 經濟總量與日俱增,基礎建設日臻完善。1994年被列為全國50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6年列為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鎮;1999年列為安徽省中心建制鎮。
堅持因地制宜,統籌產業布局。鐘鳴鎮巧借區位優勢,以金橋工業園和銅南路工業走廊為依託,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提質增效。工業上已形成了以服裝紡織、電子配件、機械鑄造加工、汽車零部件為支柱的工業格局,以優勢產業為主的規模企業已達10家。農業上以鮎魚山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區和秋燕科技生態園為依託,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該鎮通過各種形式加速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全鎮耕地流轉面積7324畝,占全鎮耕地總面積的23%,全省最大的旅遊休閒度假村——永泉農莊就是通過徵用和租賃相結合的形式將農民的近千畝荒山進行整體開發發展鄉村休閒旅遊,二期頤養中心項目已正式動工建設。為發揮示範區優勢,該鎮編制了鮎魚山現代農業示範區整體規劃,鮎魚山現代農業示範區入駐的9家農業企業和大戶扭轉承包山場近5000餘畝。同時,根據各村產業特點,該鎮以一村一品為抓手,以協會組織為依託,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全鎮初步形成了鰱魚山經果林基地、板床加工基地、“農家樂”旅遊基地、制種基地、盆景基地等產業分工合理、區域特色鮮明的發展格局。
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該鎮以城鎮建設年為契機,大力推進集鎮街道基礎建設,不斷完善集鎮配套功能,擴大集鎮規模,提升品位和檔次。投入65萬元完成了豐泉東路、龍泉南路人行道地磚鋪設,配套安裝了沿街路燈,實施了沿街美化綠化亮化工程。投入300萬元對龍泉北路、獅峰路和車站東路等路網工程進行改造,龍泉北路、獅豐路工程已竣工,站車路前期工作已基本結束。老蕪銅路鐘鳴段改造工程已建成通車。結合爭創文明城鎮,對龍泉南路段兩側鋪設路芽,對集體主要路網街道劃制了斑馬線、行車線及停車線等標識,集鎮檔次明顯提升。積極推進新區建設。新區500畝征遷及用地控制性詳規和行政中心單體設計工作全部完成,前期清障、房屋丈量及戶口登記工作已經完成,遷墳工作已基本結束,各項準備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開展,龍苑小區二、三期80套單元住宅房已完工,集鎮規模不斷壯大。集鎮日常創建管理不斷加強。實行街道二十四小時保潔,實行街道路段長負責制,強化集鎮衛生管理,使集鎮外部形象得到明顯改善。
在新農村建設上,該鎮按照“二十字”的方針要求,以改善農村環境為目標,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2006年以來,採取市、縣財政補一點、鎮裡配套一點、村里自籌一點,村民集資一點的辦法,率先在全市推行實施了“戶戶通”工程,截止目前,已投入資金220萬元完成了14個村100個自然村98公里“戶戶通”水泥路工程,極大地方便了農民出行。同時,該鎮積極鼓勵支持農民自身創業,出台了農家樂旅遊發展和農業大戶培育獎勵辦法,設立“農家樂”獎勵扶持資金,鎮財政每年拿出20萬元,對農家樂旅遊點按1-2萬元標準進行補助,對種養殖大戶、基地按2000-5000元標準進行評選表彰,積極引導農民在家門口發家致富,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堅持協調發展,統籌公共服務建設。鐘鳴鎮堅持從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為切入點,讓農民民眾從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金榔中學、中心國小、九榔國小等規範化校園建設;為解決學生上學難問題,保障學生乘車交通安全,該鎮率先開通了農村學生專用車接送試點工作,按照對學生實行優惠限價收費、政府給予補貼的原則,對每位學生每學期乘車費用160元中的60元由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基礎上,將政府補貼提高到100元和120元,使學生不僅乘座了專用車、還降低了乘車費用,已開通學生客運線路20條,承運中小學生2161人次;同時還投入資金在部分偏遠學校建設食堂,解決路遠學生用餐飲水問題,此舉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一致好評。不僅如此,隨著財政資金保障農村公共事業的水平的逐年加大,農村生態家園富民工程項目使全鎮80%的農村居民用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1/3的村民進行了改廁和用上了沼氣,農村低保、困難戶的合作醫療費用由財政給予補貼後使農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合率達到97%以上,衛生醫療基礎建設不斷加強,鎮中心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門診樓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各項民生工程的深入推進,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充分享受了改革發展帶來的實惠。

社會發展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鐘鳴鎮堅持把美麗鄉村抓在手上,把環境最佳化放在心上,全面推進集鎮街道基礎設施和美麗鄉村建設。先後建成或改造了龍泉路、豐泉東路、原獅峰路、豐泉西路、新獅豐路等,同步完善道路亮化、綠化、美化工程,推動了集鎮建設上台階、上水平、上檔次;先後建成了九榔、牡東、金龍、金鳳、水龍、水村、泉欄等7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九榔村榮獲全省美麗鄉村宜居示範。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鐘鳴鎮堅持經濟、文化、政治、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同步發展。先後被授予全國重點鎮、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依法行政示範鄉鎮、全國紅十字會優秀鄉鎮、全省文明村鎮、全省基層文化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民俗文化藝術之鄉、全省生態鎮何森林城鎮、省產業集群示範鎮等稱號,首創的農村文化牆被中宣部作為文化工作創新項目向全國推介,並被文化部授予文化工作“群星獎”。
當前是鐘鳴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實現新跨越的關鍵時期。鐘鳴鎮將以全面轉型、加快發展、富民強鎮為主線,繼續堅持“工業強鎮、農業穩鎮、商貿富鎮、旅遊興鎮、文化立鎮”發展戰略,注重才智集聚、產業提升、科技創新,緊扣銅陵東向發展戰略,抓住產業示範區、東部城區、金橋開發區、銅陵北站新區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奮力爭當鎮域經濟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努力建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次中心,力爭譜寫出今日鐘鳴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新華章!

文化風情

頹尾滾龍
牡陽山自然村座落在鐘鳴鎮牡東村,牡丹水庫上游。該村的滾龍活動有一定的歷史源淵。相傳很久以前鄰村,有一位五十多歲的麻子大娘,懷孕數月,一天腹內疼痛難忍,產生一條一尺多長的“小蛇”,生怕別人看見笑話,便悄悄地把它放到門前面的小池塘里,小蛇落水後,向麻子大娘連點三頭,向水中游去。一日麻子大娘到池塘邊洗衣,突然一條幾尺長的大蛇遊了過來,高喊媽媽,並要吃奶水,麻子大娘大吃一驚,將手中捧槌隨手一揮,把大蛇尾巴打斷了一截,大蛇疼痛難忍,一聲呼哮,騰空而起,駕雲而去。大娘嚇暈過去,等她醒來只見前面水池塘已被大蛇哮了一個面積很大水深幾丈的大潭(後來這個村改為龍潭村,叫龍潭肖自然村,座落在鐘鳴鎮金山村),一截尾巴還在地下鮮血直淋,大娘知道此乃是真龍現身,便抓起尾巴緊隨小龍去向追去。
且說小龍騰雲而去一直飛過幾山幾澇,落在牡陽山村地上,痛的直打滾,全村人都圍了上來觀看,有老人急忙安排人員包紮小龍,經過幾天調養小龍傷口好轉,又騰雲駕霧而去,等大娘抓著龍尾追來,小龍已飛遠去。後來該村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財兩旺。一天夜裡宗族老先生夢中得知,此仍是小龍知恩圖報,暗中佑護的結果。因此經村里長輩及老先生商議籌劃,請來扎匠師傅用篾紮成小龍形狀,用十幾棍子頂著,並用咒語,殺雞開光,根據小龍打滾樣子形成的一種表演形式。到周邊鄉村表演,接收香火,以示紀念。並請一個人化妝成麻子大娘手持龍尾,緊隨其後,想接上龍尾,但始終未接上,所以,該村玩滾龍,龍尾和龍身不相連,因此叫“頹尾滾龍”。
該村燈會歷史久遠,上可追溯到北宋年間。世代相傳,後連連續續,長盛不衰,每逢國是倡盛,政通人和,風調雨順之年,就自行組織,祈福新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該村民眾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於1980年在鐘鳴鎮率先組織了第一個燈會。據了解可能是文革後銅陵縣第一個民間燈組織會。為鄉鎮民間燈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花燈
春節期間舞燈原本民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每逢豐收之年,由各自然村民眾自發組織開展活動,其目的和意義:一是慶當年五穀豐登。二是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三是豐富節日生活,促進家庭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廣為流傳的有竹馬燈、滾龍、板龍、花燈、旱船、賽龍舟、蚌殼精、車上轎、舞獅、舞雲等民間文化活動,比較有特點的是:牡東村牧村的竹馬神燈,牡東村牡陽山頹尾滾龍,都有一個美妙的傳說故事。還有最長的板龍有金鳳村錢村有130板,總長200多米,水龍村方村,同時組織兩條板龍,一條是老龍一條子龍。特別是泉欄村棗樹灣自然村花燈板龍更具特色,它每節龍燈兩邊都紮成各種人物故事,戲曲片段,使人看了耐人尋味,看了這板還要看那板,叫人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棗樹灣自然村座落在鐘鳴鎮泉欄村北面,該村的花燈板龍活動曾有一定歷史源淵,上可追溯到清朝初年,後斷斷續續,每逢國泰民安,五穀豐登之年偶而興燈祝福,改革開放以後,民眾過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該村民眾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自發集資又興起了鐘鳴鎮唯一的花燈板龍,並在周邊自然村巡迴表演,極大的豐富了節日精神生活。該燈曾在鐘鳴鎮龍燈表演賽中榮獲二等獎。

地圖信息

地址: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鐘鳴鎮委(龍泉南路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