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祥市胡集高中

鐘祥市胡集高中位於荊鐘北部重鎮----胡集鎮區,現有占地面積55078平方米,學校始建於1956年9月,校名為“鐘祥縣第五中學”(初級中學),簡稱“鐘祥五中”,被評為“胡集的公園,人才的搖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祥市胡集高中
  • 創辦時間:1956年9月
  • 占地面積:55078平方米
  • 現址:大橋路6號
學校簡介,教師團隊,辦學理念,校史記錄,學校榮譽,

學校簡介

胡集高中位於荊鐘北部重鎮----胡集鎮區,原校址為胡家街北側,系原胡集中心國小校址,現址為大橋路6號。原有占地面積15490平方米,現有占地面積55078平方米。
1956年以前,原胡集中心國小校址上僅有一座破廟宇(觀音廟·12間房)和少量的磚瓦結構平房共28間,創辦“鐘祥五中”後新建14間平房,連結破廟和原有的平房,圍成一個四合院,校舍面積792平方米。1973年,拆平四合院,按時興的座北朝南的建築格局,相繼修建了兩縱七橫13棟平房,總建築面積3801平方米,教學用房和生活用房分區有序,布局趨向合理。
1979年,學校占地面積66062平方米。按照鎮區建設規劃,大橋路從學校腹地東西貫穿,校園占地面積減少10984平方米。校園版圖南退北進近百米,校園布局重新規劃,校舍及配套設施起步重建,校門走向由原址面東正對207國道,西移面南正對大橋路。學校總體基本建設,以現代建築文化的理性思考和很專業的施工技術,新建了富有現代氣息的教學大樓、辦公大樓、實驗大樓、學生公寓、教職工宿舍和百盛超市商業大樓等共13幢高樓,為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另有食堂、餐廳、澡堂等10幢平房,為師生提供人性化服務。現有校舍總建築面積40157平方米。
綜合運動場平鋪於校園西側,田徑、體操類設施齊全。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門球場和桌球訓練基地標準上檔。
微機教學管理系統、信息接收傳輸音像系統按在校人數和教學班數雙雙比值裝備到位。實驗電教、備課中心、資料架、信息網路達標配套。圖書資料存量40000餘冊,借閱查詢方便教學。
校園綠化覆蓋面積28000平方米,為荊門市“花園式學校”。校內道路通衢,地平清亮,花香林茂,一派公園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是莘莘學子陶冶情操、讀書成材的理想聖地。始創時在校學生3個班級150人,教職工13人,現有教學班35個,學生2871人,在編教職工142人。
胡集高中雖是一所農村中學,但有其自身的優勢。
第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學校居於秦楚古驛(麗陽驛、小寺驛)一隅,地勢平曠,交通便捷。漢水為之東塹,荊山為之西屏。荊襄古道和焦枝複線南北平貫,各種不同的文化內涵聚焦天地人和。
第二,資源豐富,依託國家大型企業----中原磷化基地,發展校辦企業,招商引資,開發商貿長廊,建立了穩定的辦學經費增長點,校辦工廠、農場、第三產業年獲利80多萬元。
第三,校園、校舍、設施建設的布局規划起步早、基礎好。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實驗區功能分布合理,學校固定資產達1715.7萬元。
第四,校園綠美文化可人可意,雪松、碧柏、香樟濃蔭夾道,華蓋擎天,各種花卉催生爛漫,綠林小憩清靜怡人,風韻流淌。人居高處,鳥栖良枝,環衛保潔,空氣清新……身臨其景別有洞天之意。清風綠韻攬勝來,良辰美景一簾開。

教師團隊

胡集高中在辦學半個世紀的歷程中,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致力於校長治校,教師立校,努力造就一批德高望重,博學多才,教書育人的巨匠。2007年有專任教師110人,其中本科學歷98人,研究生課程班3人,高級教師31名,中級教師36名。荊門名師3名,荊門市學科帶頭人4名,鐘祥市學科帶頭人11名,縣(市)級骨幹教師27名,校級骨幹教師13名。。1988年至2007年受省級及其以上表彰的7名,受地(市)縣(市)表彰的148名。其中模範班主任和先進德育工作者41名。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輔導學生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21人次,獲省級獎勵42人次。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以足夠的耐心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陶冶學生情操,整飭思想道德,編織智慧經緯,促使學生親師信道,走向成功,決勝時代至尊。

辦學理念

胡集高中秉承“依法治校,科研興校,嚴格管理,注重實效”的辦學理念,崇尚卓越,追求一流。以“團結、拼搏、開拓、奮進”的人本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立下校訓。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高舉素質教育大旗,以德育為首,以教學為中心,以管理求質量,規範與質量協調,合格加特色並進”的指導思想。現任校長董在亮根據法律授權,發揚民主,建立教代會制度,制訂《依法治校章程》、《學校發展遠景規劃》和各種管理制度及約束機制160餘個,以制度邏輯和法制規範管人、管事、管權、管錢。

校史記錄

學校始建於1956年9月,校名為“鐘祥縣第五中學”(初級中學),簡稱“鐘祥五中”。
1960年2月,更名為“湖北省鐘祥縣胡集中學”。
1971年2月升為高中(春季招生,學制二年。1973年恢復秋季招生),校名末變。
1975年10月更名為“鐘祥縣胡集人民公社中學”。
1976年9月,更名為“鐘祥縣胡集中學”。
1983年9月改為三年制高中,校名末變。
1992年7月,鐘祥撤縣建市,學校更名為“鐘祥市胡集高級中學”。

學校榮譽

學校的主要榮譽有:
①1959年中考,奪得了荊州地區中考冠、亞軍(數學總成績名列第一,綜合成績名列第二),被評為“紅旗學校”。
②1960年5月,被評為“湖北省文教群英”先進單位,獲獎金5千元。校長鄧貽山代表學校出席“湖北省文教群英會”,受到毛主席接見。
③在崇尚智慧的時代,高等教育精英化,胡集高中堅持“三個面向”,培養“四有新人”,1983年高考大專上線126人,名列全縣第一,率先超越百人大關,一舉俏躋於荊州地區先進行列,學校被評“教學先進單位”。
④1998年,名不見經傳的胡集高中應屆生黨海飛,以700分的總成績命中了湖北省高考理科狀元,創造了農村普通高中取得總分第一的奇蹟。黨海飛、尤明軍、張虎囊括了全市理科前三名,其中黨海飛、尤明軍進入清華大學,張虎考進中國科技大學,在荊楚大地樹立了高考神韻的新地標,改寫了湖北省科考文章的扛鼎之作。
⑤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2006年,胡集高中重本上線120人,奇居於全市同類高中之和的半壁江山。2007年,市教研室按有關公式測算,胡集高中上重本指標為33人,實際完成100人,超任務67人,創造了超越時空、超越自我的新概念,被市教育局褒揚為“特有的胡集高中現象”:招生三類苗,投考人數相對較少,重本指標年年倍超。
自恢復高考30年來,胡集高中有近萬名學子進入高等學府,有27名考生分別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名校錄取,成為祖國棟樑。1993年以來,開展美術、音樂、體育等專業特色教學,發展學生個性,每年有60名左右的考生進入藝體專業院校深造。近10年來,胡集高中穩居高分輸出率第一,升學率第一,調節生升大學的比例第一,在學校全面工作綜合評估中總成績連年躋於荊門市同類學校第一,僅次於龍泉中學。
1995年至2007年被評為 “湖北省校園安全文明先進單位”、“荊門市示範高中”、“荊門市高中教育先進單位”、“荊門市高考優勝單位”、“鐘祥市文明單位”。獲得省、地(市)、縣(市)的獎旗、獎狀、獎盃141項。《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教育人事報》、《中國小校管理》、湖北電視台等媒體先後多次作了專題報導。正如湖北省原副省長王少階所言“胡集高中的確是全省農村中學的一面旗幟”。原湖北省委副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趙富林這樣評價胡集高中,“胡集的公園,人才的搖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