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氏伊蚊

鐘氏伊蚊

鐘氏伊蚊,屬於動物界雙翅目,蚊科的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氏伊蚊
  • 拉丁學名:Finlaya chungi Lien,1967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雙翅目
  • :蚊科
  • :伊蚊屬
  • 亞屬:紛蚊亞屬
  • 亞科:庫蚊亞科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喙黑色;中跗和後跗僅節1有基白環,其餘部分深褐色;小盾片具淡色寬鱗。幼蟲觸角無刺;1-A單枝,位近中部;頭毛5, 6-C單枝;櫛齒30個以上。
形態描述(1)
雌蚊一般色澤和雄蚊相同。頭頂大部平覆寬鱗,背面有一些暗黑豎鱗;後頭有淡色窄彎鱗和豎叉鱗;中央和頭側以及眶緣的鱗片白色;亞中區鱗片暗黑;側白鱗區後暗色。觸鬚約為喙的1/4長。前股和後股淡白區較雄蚊的為小;中脛末端非淡色,前脛和跗節1後面各有不明顯的淡色縱條。腹節Ⅷ背板以及腹板全部暗黑;節Ⅱ腹板有基白帶。
雄蚊頭:頭頂背面和側面都平覆白寬鱗,僅亞中區有少數暗黑寬鱗;後部有淡色豎叉鱗。唇基、觸角、喙和觸鬚黑色。觸鬚比喙短,節3末端以及節4-5有剛毛。胸:前胸前背片和後背片具白寬鱗,後背片上緣並有淡色窄鱗。中胸盾片體壁黑色,大部覆蓋較長大的乳白窄鱗,並帶有綠色光澤,兩側盾角稍上方和前方有一些暗窄鱗;側背片具寬白鱗;小盾片三葉都有一些淡色寬鱗。側板有翅前結節下,腹板上位和後位鱗簇;後側片具一長片鱗區。有亞氣門鱗簇。翅;翅鱗暗黑,前緣脈基部有少數淡黃鱗。平衡棒結節暗色,頂端具淡色鱗。足:一般色澤暗黑;前股後面末端1/2有一不明顯淡色縱線;中股前面腹緣除一亞端暗黑區外,從基部至末端淡色,後面除末端1/2背面有一小暗色區外,全部淡色;後股前面和後面,除基部窄暗色區以及亞端寬暗色環外,全部淡色。前脛後面有一不明顯淡色縱條和端淡色斑;中脛除端淡色斑外全部暗黑;後脛全部暗黑。中跗和後跗節基部有白環。腹:背板暗黑;節Ⅰ-Ⅷ有基側白斑,節Ⅳ-Ⅴ的並向背面擴展,形成不完整的窄基帶。腹板暗黑,節Ⅲ-Ⅷ有基白帶,暗鱗多少松豎。尾器:腹節Ⅸ背板側葉各具4-5根剛毛;節Ⅸ腹板末端具2長剛毛。抱肢基節狹長,具一小背基內葉,葉上密生細長剛毛;亞端部腹內緣也有同樣剛毛。抱肢端節較短,有微
(1)未見實物標本,根據Lien (1968b)描述。
172 中國動物志 昆蟲綱 第八卷
刺毛;指爪位於末端,約為端節的1/3長。小抱器刀葉在中部略為膨大,比干柄長。陽莖末端無齒或鋸齒。
幼蟲頭:觸角較短,無刺;1-A稍超過中央,單枝。頭毛1-C粗,略向內彎;4-C很小,靠近6-C,分5-6枝;5-C遠在6-C之後,單枝;6-C單枝;7-C分3枝。 腹:櫛齒32-33個,長而末端細削,兩側有線。呼吸管有管基突,指數約為2(壓扁標本);梳齒14-15個,各有一大和若干小側牙;1-S約位於基部3/5處,分5-6枝。尾鞍接近完全,後緣有細刺;腹毛1-X分1-2枝;2-X分3枝;3-X單枝;4-X 10株;分枝,有2株位於柵區之前。肛鰓約為尾鞍的1.5倍長,末段細削。

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在竹筒積水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台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