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惺集

鐘惺(1574~1625),字伯敬,號退谷,明代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縣)人。

基本介紹

  • 書名:鐘惺集
  • 作者:鐘惺
  • 朝代:明
  • 卷數:55
著者,書目提要,版本,內容選讀,

著者

明·鐘惺

書目提要

鐘惺(1574~1625),字伯敬,號退谷,明代湖廣竟陵(今湖北天門縣)人。萬曆三十八年(1610)進士,官至福建提學僉事。明代後期,復古思潮統治文壇。萬曆中葉,以袁宏道為代表的公安派崛起,倡導性靈,反對模擬,文學風氣為之一變。鐘惺雖也標榜性靈,卻又力主讀書養氣,以求得性情之“厚”,在風格上則趨向“深幽孤峭”。故其文學思想與公安派並不一致,在文壇上被稱為竟陵派。該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鐘惺的友人譚元春。鐘惺生前曾自編其詩文集為《隱秀軒集》,於天啟二年(1622)由沈春澤刻於南京,分三十三集。其後又有書林近聖居刻本,三十三卷;一般認為這實是用沈刻的板片重印的,但其中也有與沈本不同之處,可能板片略有損壞,曾予補刻。其天啟二年以後所作的詩文,則收於《鐘伯敬先生遺稿》中。該書系天啟七年(1627)徐波所刻,凡四卷。到明代崇禎間,陸雲龍選刻二書中的詩文為《翠娛閣評選鐘伯敬先生合集》,計文十一卷,詩五卷。今據近聖居本與徐刻《遺稿》本整理。以沈刻本與陸刻本參校。

版本

近聖居本與徐刻遺稿

內容選讀


●卷四十一·碑
●卷三·五言古二
三之趣:沈湎委頓不為不苦;而昏夢號呶亦復安知此中之樂無飲中之苦而有其樂惟妙於醒者知之。至於出沒有無半酣者尤得其妙。太白云:“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此為徒醒者言耳。妙於醒者反是。
返棹憐閒石冰霜影默然。【舟泊吳江步尋周安期安仁】停舟非夙約信步即君家。沿岸攜初月登庭及暮鴉。
鄰皆無改井樹未暇成蹊。畫每私良友齋常聽逸妻。存茲人外意動定理應齊。【臘月二十三日伯倫招集木末亭】
莊所公卒孺人年三十四忍死撐支以效忠貞於藐孤。而凝之讀書居業有立矣。既納室凌即遣入太學。而鹽策舊業在淮如故定省牽掣稍稍衰。凝之頗以隳先業為憂勉自力復之。而性好書購書百卷樓居誦讀曰:“得無以此減產妨業為孺人憂”孺人覺之曰:“兒未喻吾志乎吾向者衣汝大布食汝脫粟固教汝治生。春夏《詩》《書》秋冬《禮》《樂》此樓中百卷者是也。”凝之得放意以從故好而籌畫之事卒不廢焉。禪客雅士過從不休養賓無缺。
早春流尚細澗脈未能通。【疊浪岩尋傘山和尚不值遂登山頂】山僧下山去終亦不離山。客到縣岩半身如亂水間。
貧病患難古人之常天以此扼才士尤有深意但以身為本耳。十月不甚寒入京養病讀書可以居業可以成名可以保身念之念之。
●卷三十·論又二(史二)
●卷八·五言律三
●卷七·五言律二
●卷五十二·頌
初生如新水清淺半東牆。尋常如乍見悲喜觸中腸。對月本佳況鄉思亦無方。且復共明月無為念故鄉。
異哉江如豎灘下已數折。視前歷歷峰忽復逢岩缺。【歸州峽】茲峽乃名歸歸期諒非遠。
●卷三十一·論又二(史三)
●卷三十九·疏一(募)
今來是再見木雞應可挹。【題徐生山居圖】古之歷落人人不可衣食。又況可得居一枝如鳥息。
王逸少經世之才憂國之心鎮物之量不減謝安石。而愛身養名不肯犯手做事。常處局外冷眼熱腸時時以議論發之。大要皆中微而見其大者其所匡救調護亦復不少。殷浩與桓溫不協羲之以國家之安在於內外和與書誡之。浩將北伐羲之以為必敗以書止之言甚切至。浩敗復圖再舉又遺浩書以“江左所營綜如此加之喪敗此可熟念”。又云:“自寇亂以來處內外之任者未有深謀遠慮括囊至計而疲竭根本各從所志。”又與會稽王箋陳浩不宜北伐云:“今雖有可欣之會內求諸己而所憂乃重於所欣。”又云:“夫廟?決勝必宜審量彼我萬全而後動。功就之日便當因其眾而即其實。”東土饑荒羲之開倉賑貸。然朝役繁重吳會尤甚。羲之每上疏爭之事多見從。又遺謝安書言漕運事云:“為法不一牽制者眾。”遺豫州都督謝萬言教以通識隨處行藏“每與士之下者同則盡善矣。”大要借處友之忠告寓救時之良箴;用旁觀之衡鑑為當局之針砭。不屍其功不露其跡始終以山水田園自娛處於仕隱之間。其經濟實用似為文雅風流所掩不知羲之正欲以此自掩也。
●卷四十三·墓志銘一
城中卻得蔣山全始愧從前十數年。不信遠峰平地是有如登閣出郊然。隔煙柳色先秋事待雨荷香欲暮天。取次高情生一朴兄家園館弟家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