鏌鋣島

鏌鋣島

鏌鋣島地如其名。位於榮成市東南角的狹長的鏌鋣島,就像古老傳說中的那把寶劍,斜插向風高浪涌的黃海,而鏌鋣島燈塔就矗立在這把“寶劍”插向大海的刃尖之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鏌鋣島
  • 地理位置:榮成市東南角
  • 著名景點:岩礁
  • 總面積:8.05平方公里
簡介,地理概況,名人,

簡介

名稱的由來
鏌鋣島因形似寶劍而得名,島的西頭為劍柄,東頭為劍尖,直指黃海。島上還有一些與冶煉有關的地名,也與造劍有關。島的西頭離岸不遠的海里有塊巨大的岩礁,從石島灣北側看,形似一巨帆,因此得名帆石。從島岸上看去,像一個大人領著兩個小孩,傳說是小姑三個趕海,所以叫姑三石。
下面這段應該是戲說。陸廣微的《吳地記·將門》記載,吳王闔閭派干將鑄劍。干將就和妻子鏌鋣一起煉鐵,但練了幾天幾夜,鐵水總是流不出來,眼看吳王規定的期限就要到了,干將的心急得猶如火燎。鏌鋣問干將:“爐中的劍水為什麼還不流出來?”干將說:“今天鑄造的是世上罕見的寶劍,當年我跟師傅學鑄劍的時候,師傅說,鑄造罕見的寶劍,必須把一個女人扔進爐中給爐神當妻子,劍水才能流出來……”干將還沒有說完,鏌鋣早已跳進爐中,劍水頓時流出來了。
干將含淚思念妻子鏌鋣,把流出來的劍水鑄造成雌雄劍。雌劍以妻子的名字命名為“鏌鋣”,雄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干將”。
干將把鏌鋣劍獻給了吳王,把干將劍留下。後吳王知道干將還留有一把寶劍,就派人去取,並命令說:“如取得劍,立殺!”干將被迫取劍時,寶劍從劍鞘中躍出,化作一條青龍,干將乘之,升空而去。人們傳說:干將已成劍仙了。來人回報了吳王,吳王嘆息,愈發認為莫邪是把寶劍,細心的收藏,但不久莫邪劍也不知去向了。
600多年後,晉朝丞相張華見牛斗山有紫氣,聞聽雷喚知曉天向地緯,召來問之,雷煥說:“此乃寶劍之精氣,在豫章(今南昌)豐城”。張華即補雷煥威豐城令,令他搜尋寶劍。雷煥到豐城後,遍城搜尋,掘城牆,挖房基,得一石函,長六尺,寬三尺,開視之內有雙劍。於南昌西山之上拭之,光芒艷發,以一劍送張華,留一劍自配之。張華得劍詳觀劍文,乃干將劍,即問之,應有鏌鋣為何沒有?既是神物,終當和耳。雷煥求予佩之,張華默許。
一日,雷緩和張華各自佩劍過延平津(今福建南平渡),兩劍突然雙雙躍入水中,急使人入水求之,只見兩龍張須相向,五色炳躍,入水的人大駭而還。接著只見兩龍騰空而起,向東北方飛去……兩龍紛紛飛到石島灣上空,為石島灣風光秀麗,氣候涼爽所留戀,鏌鋣遂駐足落下海面,成為鏌鋣島。

地理概況

鏌鋣島位於山東省最東端的威海市石島管理區東南部,三面環海,東南緊鄰黃海,西靠石島灣,距石島港2.5公里。
年平均氣溫12.1攝氏度,年日照時間2655小時,年降雨量765.7毫米,年均相對濕度71%,年均風速4.1米/秒,夏季以南風、西南風為主,冬季以西北風、北風為主。
總面積8.0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75平方公里,灘涂面積3.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8公里,主體長6000餘米,最寬處約1500米,最窄處約300米。耕地很少,主要以漁業為主。
島西頭有遠近聞名的鏌鋣島燈塔

名人

收藏家 馬未都
國防大學政委 王茂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