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中國民主建國會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於民國34年(1945年)12月成立於重慶,成員主要是一部分愛國的民族工商業家和所聯繫的一部分知識分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以從事工商經濟工作的中、高級知識分子為主要發展對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鎮江中國民主建國會
  • 成立時間:1945年12月
  • 成立地點重慶
  • 成員:愛國的民族工商業家和知識分子
組 織,活 動,學習、宣傳,參政議政,社會服務,

組 織

1951年8月,民建無錫市分會籌委會直接在鎮江發展會員,同年12月,經民建無錫市分會籌委會批准,建立民建鎮江小組,陸小波、江蘇民為正、副組長。1956年3月,成立民建鎮江市籌委會,隸屬民建江蘇省工作委員會領導,有會員30人。 1957年4月14日,舉行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民建鎮江市第一屆委員會,委員13人,陸小波為主任委員,胡魯璠、吳中彥為副主任委員。有會員81人,設7個基層組織。 同年反右鬥爭中,13名成員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58年5月4日,召開第二次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民建鎮江市第二屆委員會,委員13人,陸小波為主任委員,吳中彥、孫天本為副主任委員。有會員69人,9個基層組織。1962年10月15日,舉行第三次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民建鎮江市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名額和選出的主任、副主任委員與上屆同。有會員67人,設9個基層組織。“文化大革命”中,民建被迫停止活動。1978年10月,民建對會員情況進行調查,並於1979年初恢復組織活動。  1980年12月12日,舉行第四次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民建鎮江市第四屆委員會,委員15人,吳慎裕為主任委員,陸汝純、陳鈞、蔣志云為副主任委員。有會員67人,設9個基層組織。1984年11月20日,召開第五次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民建鎮江市第五屆委員會,委員16人,吳慎裕為主任委員,陸汝純、胡魯璠、馮啟基、陳鈞、蔡蔚儀為副主任委員。有會員99人,9個基層組織。  民建市委、工商聯共同設定了辦公室、秘書科、組宣科、業務科等工作機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民建市委注意吸收從事工商業和其他經濟工作中有代表性的中年知識分子入會,使會員組成結構發生了變化。至1985年底,鎮江市共有民建會員105人,其中除原工商業者和“三小” (小商、小販、小手工業者)中的骨幹外,尚有經濟工作者和其他方面人士31人。
鎮江民建開會討論鎮江民建開會討論

活 動

學習、宣傳

1951年底,民建鎮江小組成立以後,組織工商界人士投入抗美援朝、增產節約、“三反”、“五反”鬥爭和思想改造學習運動,要求會員加強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同時協助中共鎮江市委和政府貫徹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針,做好對工商業者的“團結、批評、教育”工作。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宣傳教育中,民建鎮江小組要求會員愛國守法,以身作則,改進生產經營,把自己的企業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在改造企業的同時,加強人的思想改造。經過學習和發動,會員陸小波、胡超北(水電公司正、副經理)、吳中彥(火柴廠經理)、李友芳(恆順醬醋廠經理)、程煥文(大新石粉廠經理)、吳慎裕(大東造紙廠廠長)、沈澤民(老存仁堂藥店經理)等先後要求政府將自己的私營企業先行公私合營,帶動了全市工商業者投入1956年全行業公私合營。民建鎮江市籌委會還協同工商聯處理公私合營企業債權債務、經濟改組、人事安排、改善公私方共事關係等。同時針對工商業者正處於向勞動者轉變的過程,和市工商聯聯合建立工商界學習分會,創辦市工商界政治學校,舉辦政治學習班、講座等,學習“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八字方針,進行統戰理論教育。僅1959-1962年,市工商界政治學校對會員和工商業者進行的分期分批脫產輪訓就達834人次。自民建中央1959年發出把“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走社會主義道路”作為民建工作中心任務的指示後,民建市委一直要求會員以此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民建鎮江市委自1980年12月召開第四次會員大會以後,堅持每月舉行一次會課,著重對會員和所聯繫的人士進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

參政議政

50年代,市民建成員中被選舉為省、市人民代表16人,其中擔任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先後有4人;被推薦為省、市政協委員16人,其中,被選為省(兼市)政協副主席1人,市政協常委7人(在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32人中,有4人交叉,實際為28人)。還有2人分別擔任市商業局、工業局的領導職務。此後,在歷屆人大和政協中,都有民建成員參加。1983年民建會員中被選為省、市、區人大代表13人,其中省人大代表2人,市人大常委2人,市人大副主任1人;被協商推薦為省、市、區政協委員15人,其中,省政協委員3人,市政協常委3人,市政協副主席1人。所有參政的民建成員均積極參加對省、市、區各級地方事務、市政建設、憲法和法律的實施,以及人民生活等重大問題的協商和討論。對改進豆製品節日供應辦法、恢復傳統食品生產、發展中藥事業、合理分布商業網點等問題進行專題調查,提出建議。鎮江市在制訂“七五”計畫時,又提出了各種議案和建議23條,其中關於提高新聞紙質量,減少進口,利用句容荒山種植“義大利楊”,建立紙漿廠原料基地等建議,被有關方面認為是有益可行的意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民建市委代表會員合法權益,協助中共鎮江市委和政府糾正會員中的冤假錯案,改正錯劃右派13人,退還1家被查抄財物,落實私房政策16戶。

社會服務

隨著黨和政府工作著重點的轉移,民建市委遵循民建中央提出的“堅定不移跟黨走,盡心竭力為四化”的行動綱領,利用會員大都是工商界人士和經濟界知識分子的特點,發揮會員對中小型企業有比較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和生產技術才能的優勢,與市工商聯共同建立了經濟諮詢服務工作組,對鄉鎮企業、街道集體企業進行諮詢服務。1977年協助雲台公社開辦雲台製鞋廠,並先後兩次派人駐廠諮詢,使這個原來僅有17名職工、2000元資金的小廠迅速發展,至1984年已擁有職工50人、資金160萬元。1984年6月,經濟諮詢服務工作組派人具體幫助市郊官塘農具廠改進工藝流程,改善經營管理,使該廠迅速扭虧為盈;並在市政協的支持下,該廠與鎮江鑄鋼廠聯營,使農具原料來源和產品銷售都得到了落實。同年9月,民建市委與工商聯聯合開辦中華職業進修學校,協助廠礦企業對青年職工進行文化補課和專業培訓。到1985年底,共培訓1275人次。民建、工商聯婦女工作委員會還組織婦女會員深入街道巡迴宣講“科學育兒”和“兒童親職教育”知識,聽眾達5695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