鍘刀下的紅梅

鍘刀下的紅梅

《鍘刀下的紅梅》講述了1947年,雲周西村,15歲的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像一株傲雪的紅梅迎風綻放。她以近似天真的智慧與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書就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瑰麗人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鍘刀下的紅梅
  • 演員: :王紅麗, 崔玉萍
  • 導演:: 余笑予
  • 配音語言: :漢語國語
演職員,電影視頻,製作信息,電影劇情,演員表,演出狀況,

製作信息

產品尺寸及重量: 19.2 x 14.2 x 1.6 cm ; 141 g
格式: 彩色, 標準格式
外文名: The Red Plum Blossom Under The Hay Cutter
分區: 所有地區
音頻格式: 漢語國語 (MPEG-1 2.0)
螢幕比例: 1.33:1
碟數: 1
出版社: 廣西文化音像出版社
發行公司: 廣州俏佳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片長: 135 分鐘
條形碼: 9787885039578
ISRC: CNF360700620
ASIN: B00121TS22

電影劇情

5月14日下午,豫劇電影《鍘刀下的紅梅》在奧斯卡電影院線曼哈頓國際影城隆重首映,河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庚香、文化廳副廳長董文建等領導以及該影片的主創人員和200多名觀眾觀看了首場演出。
豫劇電影《鍘刀下的紅梅》導演王冰河表示,影片基本上按照舞台劇的脈絡進行拍攝,刪減了一些過場戲,節奏更快了。在開拍前,他最擔心40多歲的王紅麗能否演16歲的少女,因為在鏡頭前,多大年齡一個特寫就看出來了。可拍了幾天后他發現,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王紅麗憑藉過硬的表演藝術,幾乎給人以“時光倒流”的錯覺,觀眾很快會忘了王紅麗、記住劉胡蘭。
豫劇《鍘刀下的紅梅》以劉胡蘭為原型,講述她從稚氣的小姑娘成長為堅定的共產黨人的閃光歷程,出演劉胡蘭的是國家一級演員、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團長、我省唯一兩度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的王紅麗。該劇2003年榮獲中宣部第九屆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入選2007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在全國演出已超過1700場。將該劇搬上銀幕,是小皇后豫劇團和八一電影製片廠耗時兩年的成果。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劉胡蘭王紅麗----
特派員王興剛----
奶奶崔玉萍----
胡連長葛草旺----
玉嫂樊萍----

演出狀況

7月9日晚,當豫劇《鍘刀下的紅梅》在山東濟南的最後一場演出落下帷幕,全場爆發出熱烈掌聲。台下觀眾紛紛走上舞台與主創人員交流合影。
從2001年創作至今,《鍘刀下的紅梅》演出足跡踏遍大江南北,已獲國家級、省級榮譽80多項,許多唱段在民間廣為流傳,由其改編而成的現代戲曲電影也受到好評。
家喻戶曉的故事如何演出新意?紅色題材經典作品又該怎樣呈現?這些問題是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團長王紅麗和她的創作團隊長期以來一直探索解決的。“可信、可親、可愛、可敬是這部戲在人物塑造上的典型手法。我們演繹的劉胡蘭是與時俱進、有血有肉的,她有著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絕不是一些傳統革命題材戲裡的‘高大全’形象。”在王紅麗看來,這種貼近生活、貼近民眾的真實感是《鍘刀下的紅梅》獲得良好市場口碑的根本原因。
從創作之初,《鍘刀下的紅梅》就定位為“具有傳世價值的精品劇目”。本著“小修改,大變樣”的原則邊演邊打磨,不斷提高藝術品質。“每一次演出,我們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思考和改變。從細節著眼,最後落到提升整體藝術內涵上。”劇中胡連長的飾演者、國家二級導演葛草旺說。
難能可貴的是,這部如今已成豫劇招牌的精品大戲出自一家民營劇團——河南小皇后豫劇團。提及這一點,劇團創始人王紅麗感慨頗多:“特殊的身份給予了我們更為廣闊的藝術創作空間,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更是為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鍘刀下的紅梅》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誕生的。”
從1993年創立至今,河南小皇后豫劇團走出了一條“農村為主,城市為輔,吃飯戲、精品戲共榮”的獨特發展道路。王紅麗說:“雖然戲曲在開拓市場尤其是城市市場方面存在一定難度,但只要是藝術精品,就一定會久遠流傳。河南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土壤,在弘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還有很多值得戲曲藝術工作者深入挖掘和努力的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