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文學

錫伯族文學

錫伯族是分布於我國新疆東北等省份的少數民族,錫伯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學。錫伯族人民運用自己的語言,創作了相當豐富的口頭文學和書面文學。

簡介,遷徙,錫伯族傳說,精神生活,發展,

簡介

Xibozu wenxue
錫伯族文學
錫伯族主要居住在新疆和東北幾個省、區,約83000餘人(1982)。錫伯語屬於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使用的錫伯文是在滿文基礎上改造而成。
《薩滿舞春》、《亞奇納》、《獵歌》等,是流傳至今的古老民歌,反映錫伯人祖先早期的漁獵生活。“舞春”是錫伯語歌曲或歌謠的意思。《薩滿舞春》的特點是,每一種舞春都有其主歌和副歌,主歌由一人獨唱,每唱完一段,由眾人合唱副歌來呼應。《烏辛舞春》(田野歌)更是受人喜愛,流傳很廣,獨唱、對唱、合唱均可,歌詞全由歌者即興創作,富於抒情氣氛。這種舞春的特點是,每首兩行,首、尾押韻,第一行十二個音節,多為比興,第二行十六個音節,點明本題。習俗歌如《沙林舞春》(婚禮歌)、《丁巴歌》(迎親歌)和《金紐扣》(送親歌)等,保留了古老的民族習尚。

遷徙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政府將一部分錫伯人從東北故土西遷至伊犁屯田戍邊。錫伯族歷史上的這一重大事件,200多年來,一直是詩人、歌手詠唱的傳統題材。《拉希罕圖》是一部以錫伯族口語創作的自由體民間敘事長詩。它產生於伍克辛(即“披甲”)當中,內容反映西遷新疆後的軍旅戍邊生活。《喀什噶爾舞春》,長1500多行,描述英帝國主義支持的和卓後裔張格爾的叛亂及錫伯族官兵在討平叛亂、生擒張格爾的鬥爭中的英勇戰績。民間長詩《遷徙之歌》,以及關於守衛卡倫(即哨所)台站和民族英雄圖伯特帶領民眾開鑿察布查爾大渠的種種傳說,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錫伯族人民跋涉千里來到祖國西陲,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歷史生活場景,因而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錫伯族傳說

錫伯族、傳說、諺語等也很豐富。民間故事中《章京和他的女婿》諷刺了吝嗇貪財的岳父;《燕子》、《三兄弟》歌頌了勞動人民的美德;《窮姑娘和富姑娘》斥責了貪婪和自私,教育人們要善良正直。而關於人參的許多傳說則富於神奇幻想色彩。
錫伯族的書面文學也有較高的成就。寫於1826年的《頓吉納的詩》至今仍在人們中流傳。作者頓吉納是東北齊齊哈爾的錫伯人,19世紀初,從軍隨清政府調駐西陲的吉林軍團,來到伊犁察布查爾見到骨肉同胞時,感慨萬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抒情詩章。《輝番卡倫來信》也是19世紀的作品,這篇文筆精練,語言優美,內容深刻的書信體散文的作者,是察布查爾五牛錄的錫伯人何耶爾?維克金。他18歲應徵入伍,道光末年擢升為侍衛,鹹豐初年去輝番卡倫換防一任。此文即在戍所時所作。作者準確而生動地描述了從察布查爾至輝番卡倫沿途的自然風貌、氣象地理、風土人情,並對當地的水利建設、農業生產、人民生息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字裡行間洋溢著對祖國山河的深厚感情和衛國戍邊的神聖責任感。

精神生活

錫伯族知識界多精通數種語文,文學翻譯有良好的傳統。不僅對新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獨特貢獻,也大大豐富了錫伯人民的精神生活。由於歷代許多佚名譯者和歌手的辛勤勞作,漢族的通過再創作,成了婦孺皆知的詩歌體《依蘭古倫舞春》(即《三國之歌》)其他如、《東周列國志》、《岳飛傳》等均有錫伯文譯本流傳。

發展

辛亥革命以後,錫伯族進步青年於1913年成立進步團體“尚學會”,翻譯中外名著,創作了《勸學歌》、《老婦淚》、《戒菸歌》等詩篇和話劇,內容多為反抗封建保守勢力,要求民族的進步和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錫伯族文學創作、文藝批評及文學研究文學翻譯都有了很大進展。《阿Q正傳》、《白毛女》等 100多部現代文學作品和歌劇被譯成錫伯文,穆德克、仲浩、石英等還翻譯了、等巨著。另外,還有許多世界名著被譯成錫伯文。現代作家中,有成績突出的中、老年作家,如等,一大批年輕的錫伯族作家也日益成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