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大捷

錦州大捷

錦州戰役是1948年10月在遼瀋戰役第一階段中,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主力對據守遼寧省錦州國民黨軍進行的攻堅戰役。錦州之戰是國共內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之間的一場戰役,它是在東北的其中一場決定性戰役,是遼瀋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名稱錦州戰役
  • 地點:遼寧省錦州市
  • 時間:1948年10月
  • 參戰方: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
簡介,意義,槍炮,

簡介

朝跟後金(滿清前身)的戰爭,從軍事角度講是大炮跟鐵騎的大戰。明末在遼東的軍隊依當時的標準那是世界上裝備了最先進武器(裝備了大量的荷蘭炮)的最大規模的戰鬥集團,明末遼東明軍的槍炮裝備率可能接近50%。而後金則是一支典型的十萬騎兵。槍炮威力雖大,但當時開一槍打一炮需要太長的時間,而射程只有二三百碼,也就是說只有當騎兵衝到二三百碼以內射擊才有效。而在千里平原上騎兵高速衝擊二三百碼只需要十幾秒的時間,也就是說在野外面對高速衝擊的騎兵只來得及開一槍打一炮。而成散開隊形的高速衝擊的騎兵完全經受得起被開一槍打一炮的損失,一旦沖入炮兵陣地,在開一槍的時間裡 ,馬刀能砍掉十幾個人頭。這能打一炮已經算是好的了,那是在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做好準備,比如在行軍途中,突然遭到騎兵的衝擊,那是連一炮都來不及打。所以說,在當時在野外用大炮打鐵騎那是無效的,不但無效還拖累全軍。這步兵本來就夠慢,再帶上笨重的大炮的話,行軍速度就更慢,更容易遭到鐵騎的突襲、包圍和殲滅。這就是明末在遼東野戰必敗的原因。這不僅僅是中國在17世紀遇到的難題,其實在16、17、18這三個世紀整個世界都遇到了這個難題,都在嘗試著解決這個難題。要解決這個難題需要越過一個門檻,這就是第二次軍事革命(如果把胡服騎射算做是第一次軍事革命的話),這就是拿破崙戰爭。是戚繼光的軍事改革拉開了中國第二次軍事革命的序幕(幾乎在同一時代,在西歐有一個荷蘭人進行了一場幾乎與戚繼光完全一樣的軍事改革,拉開了歐洲第二次軍事革命的序幕),在明末的遼東戰場上,這場軍事革命走到了關鍵的門檻上。是邁過去還是退回來?

意義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袁崇煥指揮的錦州大捷是人類歷史上大炮第一次在平原野戰中擊敗鐵騎(關於錦州大捷的具體情況和歷史地位以後有空再跟各位慢慢探討),具有重要的標誌性的意義,比歐洲早了一個多世紀。也就是說,在17世紀袁崇煥帶領中國軍隊前腳已經邁過了第二次軍事革命的大門,但是又讓皇太極、多爾袞兄弟給活活地拽了回來。

槍炮

所以說在當時十萬滿清騎兵叫劣勢軍隊,那是不懂軍事的人的誤解。其實明朝採用槍炮戰術從總方向上來說當然是正確的,只是過早放棄了騎兵戰術,犯了技術性錯誤。而滿清禁槍棄炮那是十足的倒退,至少在軍事上足足讓中國倒退了一千年,重回漢唐鐵騎時代去了。槍炮只有作為野戰軍的主要兵器才能不斷改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