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觀潮(杭州市)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錢江觀潮(杭州市)
  • 主題詞:錢塘江,觀潮,民俗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西漢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浙江省杭州市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

簡介

錢江觀潮習俗,始於西漢,盛於南宋,元、明、清蔚然成風。它廣泛流傳於錢塘江出海口的杭州、海寧一帶,主要包括潮神信仰習俗、弄潮習俗、觀潮度曲習俗、有關錢江潮的民間文學、傳統手工技藝和商貿習俗等多項民俗事象,其中尤以潮神祭祀、鐵牛鎮海、造塔鎮海、搶潮頭魚、塘工號子、觀潮集市、觀潮節崑曲集會等內容最為引人注目。錢江觀潮習俗涉及民間信仰、民間文學、傳統知識、民間技藝、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方言俗語等多方面內容。

歷史淵源

錢江觀潮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古時杭州觀潮,以鳳凰山、江乾一帶為最佳處。《武林舊事》卷7《乾淳奉親》有記載,淳熙十年八月十八日太上皇高宗及孝宗在浙江亭觀潮。唐代大詩人李白游江南觀錢江涌潮寫下《橫江詞》:“海神東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浙江八月何如此,濤如連山噴雪來。”古今文人墨客,在一睹天下奇觀後留下了千餘首詠潮詩詞;清時仍將“浙江秋濤”列為“錢塘八景”之一。兩宋時期,當時把檢閱水師、祭潮、觀潮和弄潮表演集中在八月十八。明代,“弄潮”競技仍然十分流行,所謂“泅兒”、“踏浪兒”,也就是“弄潮兒”。直到近現代,錢江觀潮時偶而也有年輕漁民表演“搶潮頭魚”的絕技。這與歷史上的“弄潮”其實是一回事。

基本內容

農曆八月十八,是流傳千年的傳統觀潮節,也被民間奉為“潮神生日”,歷代相傳,形成盛會。民國後,習稱農曆八月十八為觀潮節。潮水壯觀,可供觀賞;但潮水也會沖毀堤岸,給百姓帶來災難。祖先便修築海塘抵禦海患;同時也啟用巫術、宗教來鎮潮、祭潮。如今,作為信仰習俗的祭潮和鎮潮都已經成為歷史,不過由此而留下的一些文化紀念物,以及這一帶民眾在潛意識裡對於潮神、海神的崇拜,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歷史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