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松岩古塞駝鈴圖

錢松岩古塞駝鈴圖

《錢松岩古塞駝鈴圖》是現代畫家錢松岩創作的一幅山水畫,收藏於中國美術館

錢松岩是繼傅抱石之後“新金陵畫派”的領軍人物。1959年,花甲之齡的錢松嵒到塞外旅行,經居庸關、八達嶺、官廳水庫,至山西大同,是為生平第一次遠遊。此次外出錢松嵒作畫四十餘幅,積素材稿百餘件,《古塞駝鈴》就是此間完成的。並且他在1980年81歲時還重新創作了這個題材的作品,可見對其的偏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松岩古塞駝鈴圖
  • 類別:中國名畫國畫
  • 年代:現代(1959年)
  • 作者錢松岩
  • 材質:紙本,設色
  • 規格:縱98厘米,橫76厘米
  • 館藏中國美術館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介紹

《古塞駝鈴》,款識:“古塞駝鈴”、“錢松嵒作”。鈐“錢松嵒”白文印。

作品賞析

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到錢松嵒繪畫特有的穩實中求巧變的構圖特徵。畫面主體是巍峨雄偉的主山,在崇山峻岭上是逶迤綿延的萬里長城,背後的雲霧裡兩行大雁排成人字在山巒疊嶂間穿行,襯托出邊陲的天空遼闊曠遠。大山深處遠遠的走來一排駝隊,為首的騎駱人隱約可見,似乎可以聽見悠悠的駝鈴聲。畫面氣氛雄渾厚重而富有歷史感,但在蜿蜒的長城旁邊,伴著古老的烽火台樹立著許多電線桿,又標示著新時代的到來。錢松嵒善於處理大場面的全景式構圖,注重畫面的整體氣勢,同時在畫面細節刻畫上充分運用自然法則的矛盾統一,在虛實、破立、險穩等構圖原則上巧妙經營,把形式中的節奏變化與主題內容和思想感情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這一段時期是錢松嵒藝術創作生涯的第一個高峰期。他的山水畫既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又具有傳統形式,二者作到協調統一,在傳統山水錶現時代內容方面探索出一條新路,華君武稱為:“山水畫推陳出新的樣板。”
錢松嵒年輕時就深研宋元諸家以及石濤石溪沈周等明清大家的風格。其雄厚的書法功力造就起古樸厚茂、雄健蒼潤的獨特筆墨。《古塞駝鈴》很好的體現出這一特徵。特別是畫中山石的皴法,充分運用了傳統“屋漏痕”的筆法,達到了生澀老辣、勁健沉雄的境界。同時他嘗試將水墨和色彩融為一體,通過反覆積染使山石有一種色墨調和、蒼而且潤的效果。這恐怕與他早年學過西畫有關。
《古塞駝鈴》反映出新中國的畫家努力擺脫傳統文人畫束縛,運用和改造傳統技法表現社會主義新中國形象的積極探索。新中國建國初期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政策的引導下形成了一個相對寬鬆的文藝創作環境,促使中國畫從內容到形式的都要推陳出新,以滿足反映新時代、新生活的政治要求。中國畫地方畫派的崛起也正是以此為契機逐漸發展起來的。錢松嵒也由過去以教書和賣畫為生的畫師轉變為一個文藝工作者。社會地位的提高,祖國河山的新面貌,以及由此生髮的感激之情,促使他用自己的畫筆謳歌新社會。
錢松嵒新山水畫的成功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他沒有把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勞動場面中電線桿、汽車、工廠、公路、橋樑等生搬硬套地放進畫面,而是運用筆墨、色彩、構圖,通過作品將整個意境與新時代相契合的審美感受有機地表達出來。其二,他將思想上的深刻變化融入到繪畫當中去了,也就是傅抱石所倡導的“思想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反觀那些將社會主義建設的日常景象強加給傳統文人山水畫的結果,就是形成了簡單的概念化的拼合,而不是從文化結構、審美趣味這些根本問題上進行努力,錢松嵒的成功恰恰說明筆墨必須隨著時代和感情的變化而變化的客觀規律。

作者簡介

錢松嵒(1899-1985)筆名芑廬主人。江蘇宜興人。出身書香門第。師從胡汀鷺學習寫生,後在蘇州任中國小教師,並多次在無錫、蘇州、南京、香港、北京、蘭州等地舉辦個展。1957年任江蘇畫院副院長、院長。曾當選為中國美協常務理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擅中國畫,尤長山水,兼長書法。出版有《錢松嵒畫集》、《錢松嵒作品選集》《太湖新貌》、《塞上春光》等畫冊,著有《硯邊點滴》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