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林

錢志林 江蘇南京人 擅長油畫 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 曾在青島美術公司工作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志林
  • 出生地:江蘇南京
  • 職業:油畫
  • 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
人物簡介,藝術風格,作品賞析,

人物簡介

錢志林 (1942.6—) 江蘇南京人。 擅長油畫。 1965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 曾在青島美術公司工作,海軍北海艦隊文化部美術創作員。現為江蘇 省美術館、江蘇油畫雕塑院專職畫家、一級美術師。 作品有《女氣象員》、《南昌起義 》、《艱苦的歲月、偉大的友誼》、《向海洋》等。

藝術風格

錢志林先生是國內公認的專門以大海為題材的油畫大名家。專家定位為中國“海畫”創始人之一。一個人能在藝術上開宗立派,足見其藝術成就之高深獨特。說起大海,每個人心中會涌動著各自獨特的感觸,會幻化出各色情感特徵的“心海”。“心海”亦人格化的海洋:無論是風平浪靜、天海一線的靜謐之海,還是波浪滔天、捲起千堆雪的狂野之海,或者是曙光乍現、夕陽如血的燦爛之海;或者是潮漲潮落、四季更替的時間之海;海洋都以其亘古未變的博大胸懷,融入了人類的思想。大海撫育了人類,大海啟迪了人類,大海錘鍊了人類,人類與大海息息相關。大海給予人類以力量,人類給予大海以靈魂。人類對大海的刻骨銘心的感情,來自於那神秘的遠古洪荒世紀:看那日夜不停,口銜草木石子投入大海的炎帝之女所幻化的神鳥精衛,是人類托神話來表達的貼近大海的心聲。在與大海的生生不息的命運糾葛中,人類完成了精神洗禮。人類面對浩淼的大海的時候,除了恐懼,更有探索海洋極深極遠極闊的雄壯之心。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美國)更是直接展示了人類精神與大海的不朽。因此,人類以各種形式謳歌大海,甚至把大海比喻為母親。大海寄託了人類無盡的情感。
海畫巨擘錢志林,用他的畫筆,塑造了有形的現代人貼近大海的心聲—王國維說:感情之最高滿足,必求之於文學美術。是的,錢志林把自己的全部熱情和靈魂都交給了大海,交給了他的“海畫”。他把畫海當作“探索和深化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種手段,更當成完善自己靈魂的過程”(錢志林語)。
變化莫測的大海,很容易激發人類各種情感的同構。對於詩人,膾炙人口的詩篇會被層層激發:“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毛澤東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白馬千群浪涌,銀山萬疊天高(清·宋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唐·元稹)。實際上在中國詩史上,全方位多角度描繪海洋及與海洋打交道的人的作品十分稀少,中華民族似乎更多地屬於典型的陸上民族,這不僅體現於民族的實際生活,也貫穿於民族的文學藝術。海洋對於中國古代詩人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我們有描繪陸上山水風光的陶淵明,有基於陸地乃至太空生髮奇異幻象的詩仙李白,還有描繪陸地的主人農民苦難生涯的詩聖杜甫,但卻沒有一個描繪海洋的海明威。這對一個三面瀕海的民族和她的詩歌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小的缺憾。同樣,對於繪畫藝術,在中國歷史上和當代,甚至在世界藝術史上,專門以大海作為題材進行描繪並能衍生成一個體系,更是絕無僅有。如果要挖掘其真實原因,我推測,因為無論是詩人還是畫家,都很難真正把自己的生活和思想融入到大海,所以,也就無法真正把握大海的脈動。漁民和水手幾乎不可能出現詩人和畫家。所以,詩人和畫家也不可能成為漁民和水手。只有真正深入到大海的核心,與風搏擊,與浪爭鋒的藝術家才能了解大海,感悟大海。從這個角度講,錢志林是幸運的。他1972年調任海軍北海艦隊任政治部美術創作員,為了創作需要,經常隨艦隊出海,面臨大海,頭枕波濤,體驗大海的寧靜與狂放,感受水手的生活與思想。所以,錢志林選擇大海,是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藝術之路,還是選擇了一條荊棘叢生的不平凡之路,更是一條命運垂青之路。
在繪畫技法上,水是最難表現的物體。說是物體,其實,作為藝術表現對象,水幾乎沒有多少可以描繪的特徵。提起山,很容易聯想到我們見到的無數的大山名川,形象是清晰明確的。但提起海,平靜的海幾乎使藝術家喪失描繪他的勇氣,驚濤駭浪也無法滿足藝術家窮其一生描繪的動力。山水花鳥因其豐富的自然形態特徵,使藝術家有描繪不盡的題材內容。可大海呢,可供藝術描繪的特徵實在有限。不毛之地蘊藏著昂貴的石油財富,無人敢於涉足的海畫領域可以填充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這是挑戰,更是機緣。
欣賞錢志林的“海畫”,我們能從中感悟到時間之海、心靈之海、自然之海、生命之海、命運之海、智慧之海。大海已經完全被錢志林的思想和靈魂同構。
錢志林說:“畫的象大海並不難,但能與人們的內心世界相共鳴卻並非易事,非一顆靈魂淨化的心,與筆下的海浪波濤、風雲礁石、大船小舟、色彩筆觸的組合交融不可”。
自然與人是宇宙的兩極。自然是相對恆定不變的物質元素;人是指人心。人心是最不可琢磨最不穩定的非物質元素。這是一組兩相對立的元素。藝術其實就是建立在這兩極之間的橋樑。而這座橋樑的構成材料也有兩個相互對應的元素構成,一方是技法,就是塑造藝術的方法和手段;一方是統御藝術創作的思想。當藝術家掌握了這一原理後,剩下的任務就是用發覺再現的自然(超於真實自然的或典型化的自然)去打動人心。基於這樣的原理,我們可以把藝術創造活動和藝術審美活動列成一個簡單的公式:真實的自然超於自然的或典型化的自然藝術家(技法+思想)人心(廣義的)。在這個公式中,對於藝術家而言,自然和人心又是相對恆定的因素,大自然對誰都公平的顯示自己的面貌;而廣大的人心是公平的藝術評審。藝術家就是要在兩極之間努力的延伸自己的技術能量和藝術思想能量,以期滲透到自然和人心的最深處。
錢志林潛心於大海,鐘情於大海,而表層的大海是無法和陸地高山大河的豐富特徵相媲美的。但大海也有獨具的特性,非慧眼不能釋讀。大海的特性極類似與中國哲學思想中的“道”。《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是一種不受局限的無終止的,一切事物的源泉與原始渾樸的總體。“道”不是一靜止不變的實體,是永遠也不停息的流轉與變遷的一個過程。道是整體與過程的統一,是一個終極實在。大海與“道”幾乎是共生的,海無定形,水無常性,無邊無際,但大海同時也恪守著潮漲潮落的規則。如是,觀海如悟道。錢志林一定深悟此理。並把自己融入到海“道”中,並達到了莊子所說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與道合一的境界。錢志林獨與大海精神往來,作品中顯現出“不盈”、“不爭”、“致虛極,守靜篤”(老子語)的藝術境界。
看錢志林的海,我們心氣為之平和澄靜了,似乎我們的心可以貼近他的心,徜徉於長波巨浪之間了。因為,錢志林以其深刻的哲學思想移化了大海的戾氣,呈現給我們的是可觀可居可游的“心海”。並鋪就了一條令萬眾均可與大海精神往來的“心路”。由此,錢志林也完成打通藝術審美的另一極—人心。
錢志林的油畫藝術及其藝術中的哲學意味,使我相信,兩極哲學審美體系是存在的,是可以給藝術家藝術創作以指向和關照,並可以使藝術審美進入理想的理性審美境界。因此,自然的更多本質特性將被發掘,更多的本質性藝術家將會給我們呈現更多的具有哲學藝術思想的藝術作品。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