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的青少年時代

錢學森的青少年時代

《錢學森的青少年時代》主要內容包括錢氏先祖的家訓;善良的母親;“學習知識,貢獻社會”;遨遊太空暢想曲;同唱一曲《燕雙飛》;他選擇了上海交大;來自中國的高材生;戴上碩士帽;投師馮·卡門教授;挑戰權威;在火箭俱樂部的日子裡等。

基本介紹

  • 書名:錢學森的青少年時代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267頁
  • 開本:32
  • 定價:18.00
  • 作者:祁淑英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3075622
  • 品牌:山西人民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錢學森的青少年時代》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祁淑英,1933年出生。中國作協會員。先後在河北青年報、河北日報從事編輯、記者工作,曾任河北青年雜誌社總編輯、花山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廢墟》《唐山大地震記事》《鴛鴦劍》,學術專著《報告文學的採訪與寫作》,報告文學集《媽媽,五丫對您說》,傳記文學《中國“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袁隆平傳》等。作品曾獲中國圖書獎等各項大獎。2005年,被中國傳記文學學會評選為首屆當代優秀傳記文學作家。

圖書目錄

錢氏先祖的家訓
善良的母親
“學習知識,貢獻社會”
遨遊太空暢想曲
同唱一曲《燕雙飛》
他選擇了上海交大
西子湖美極了!
到西方取經去!
別了,上海!
來自中國的高材生
戴上碩士帽
投師馮·卡門教授
挑戰權威
在火箭俱樂部的日子裡
設計了美國第一枚“下士飛彈”
一顆來自東方的明亮之星
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回歸故里
《往昔的時光》
上海的婚禮
“月是故鄉明啊!”
當榮譽和鮮花向他擁來時
麥卡錫主義的魔爪
“他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
錢學森在獄中
炎黃子孫的吶喊
“祖國人民的驕傲”
蔣英的智慧
周恩來總理的營救
“漫捲詩書喜欲狂!”
故鄉明月
中關村的新居
陳賡大將“一錘定音”
與彭老總的會晤
為了周總理的囑託
難忘的歲月
在紫竹院一處野兔出沒的地方
當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升天的時刻
錢學森將軍的故事
蔣英“索夫”的故事
“東風一號”升起在大漠荒原
一曲《喀秋莎》
中國航天之父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參天大樹,根深葉茂

序言

米博華
快速成長的經濟和深刻變化的社會,讓我們像是坐在一列風馳電掣的列車上,緊張刺激但內心充滿躁動不安。雖然人們努力營造和諧輕鬆的氣氛和環境,但心靈深處卻很難得到真正歇息。驀然發現,這個時代真正缺少的不是龍肝鳳膽、珠寶金銀,而是一種寧靜優雅的環境,一點有深度的人文精神。沒有案牘勞形,沒有手機干擾,沒有飯局應酬,夜裡挑燈看劍,西窗高臥讀書。讀一本散發著淡香墨氣的好書,這實在是奢侈的享受。
由祁淑英撰寫的《錢學森的青少年時代》,是一本值得認真一讀的好書。對我來說,不僅是因為這本書的主角錢學森的事業、成就和人格,令人高山仰止,也因為本書作者祁淑英同志是我的長輩和同行,與我故去的母親有著幾十年深厚的友誼。她以古稀高齡,仍激情豪邁地創作和推出七八部科學家人物傳記。這樣的成就本身就已是傳奇。
我試圖走進他們,走進那個激動人心的年代,為讀者做一點粗淺的導讀。
錢學森的傳記已出版多部,報導更是數不勝數。與許多曾被“雪藏”的“兩彈一星”功臣們不同的是,錢學森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廣為人知,是無數青少年崇拜的偶像。比如,他是最早一批衝破封鎖回到新中國懷抱的科學家,他曾是大名鼎鼎的馮·卡門的學生和同事,他用腦子記下了用幾個大箱子都裝不下的資料和數據,他的才能被美國軍方認為“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他領導並參與了我國“兩彈一星”的研製,等等。其實,當年對錢學森的報導並不多,但這些傳奇故事還是不脛而走,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在民眾中廣為傳頌。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曾在一次關於“科學與藝術”的學術報告會上得瞻錢學森的風采,至今歷歷在目。由於聽眾甚多,十分擁擠,只能踮著腳尖眺望。錢學森具有磁石一樣的魅力:寬大敞亮的前額,慧光四射的眼神,清新儒雅的語言,仰之如望雲霓。尤其是,他對未知世界的不懈探索,對學術創新的理解寬容,以及在和年輕人交流時的謙遜態度,給所有人都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這部書稿準確地把握了錢學森事業、成就、品德等幾條線索,透過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展現了錢學森的精神世界和做事做人的優秀品質。我們看到,經歷過救亡運動洗禮的那一代知識分子所具有的崇高情懷和清純人格。他們既保持著中國傳統的格調和風骨,也具有“西學東漸”年代的開放胸襟和開闊眼界。正是在救亡和圖存的自覺承擔中,在民族解放和復興的偉大召喚中,一代知識分子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勇氣,在文學、藝術、科學等多個領域努力開拓,形成人才輩出、群星燦爛的奇觀。我們還看到,新中國成立後,無數愛國知識分子以巨大的熱情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之中。他們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為國家建設傾注了全部心血。即使一些人累遭困頓,備受摧折,但始終不改對理想的追求,“雖九死其猶未悔”,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一往情深。古語有“廣陵散絕”之說,意為優良傳統斷絕或後繼無人。我想,不論時代怎樣變化,愛祖國、愛人民的赤子之忱都不應失卻。錢學森所代表的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品格和精神不應當也不會是“絕響”。
本書作者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很早我就聽我母親說,淑英阿姨和魏叔叔在《河北日報》工作時,就是兩位刻苦、勤奮、多產的記者夫婦,人物通訊寫得尤其好。我從事新聞工作後,與她接觸更多。記得1995年前後,淑英阿姨和魏根發叔叔一起來《人民日報》,讓我幫助他們查找一些資料。原以為,可能是她準備在退休後寫些文章調劑生活;不曾想,文學創作特別是文學傳記創作已經成為她的一個事業,一發而不可收。寫作量之大,成就之高,讓人驚嘆!很難想像,一個年過七十的老太太風裡來雨里去,經常一個人坐著公共汽車尋訪被採訪對象。更難想像,磚頭一樣厚的大部頭著作竟是她在電腦前一個字一個字摁出來的。她有三十歲的激情、四十歲的活力、五十歲的精力,這實在不能用一般的興趣愛好來說明這番執著、這種勤奮。確切地說,思考與創作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不會因年齡的增長而褪色。創作生活賦予她生理年齡完全不同的涵義。
任何傳記作家都不可能是簡單地複製主人公的事跡,因而傳記文學的另一個主角常常是作者。我們在羅曼·羅蘭的作品中看到過這種情形。正如祁淑英阿姨所說,是錢學森胸懷祖國、胸懷民生的偉大精神感動了她。事實上,她也是一個有著同樣理想和追求的人。她善良樸實,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幫助過許多青年才俊;她正直坦誠,即使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也有一種不默而生的骨氣;她急公好義,常常為成就別人的好事而忙忙碌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筆下有奇氣。”以古稀之年的精力,“讀萬卷書”倘可;“行萬里路”,恐力不從心。但是我從不懷疑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淑英阿姨依然能夠不斷推出讓人稱奇的好書。
我期待著!
2008年10月
作者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