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筆臨歷代名帖:《靈飛經》筆法及其特點

《鋼筆臨歷代名帖:筆法及其特點》內容簡介:《靈飛經》傳為唐人鐘紹京所書,也有人認為是唐代的職業寫經手所抄。考辨真偽並不是本字帖要解決的問題。作者許曉俊,1969年生於浙江桐廬,現為西泠印社《西泠藝叢》編輯、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自幼愛好書法,師從姚建杭,師從桃建杭、陳墨先生研習書法、篆刻、亦常請益於駱恆光先生。

基本介紹

  • 書名:鋼筆臨歷代名帖:《靈飛經》筆法及其特點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0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5172870
  • 作者:許曉俊
  • 出版社:西泠印社
  • 頁數:94頁
  • 開本:16
  • 品牌:西泠印社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鋼筆臨歷代名帖:筆法及其特點》編輯推薦:自從《靈飛經》問世以來一直為書法界推重,視為小楷的典範,僅此足可供學習者師法。

作者簡介

許曉俊,1969年生於浙江桐廬,現為西泠印社《西泠藝叢》編輯、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自幼愛好書法,師從姚建杭,師從桃建杭、陳墨先生研習書法、篆刻、亦常請益於駱恆光先生。曾先後獲第五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一等獎、第七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第一屆、第二屆“文化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特別榮譽獎;第二屆“神內杯”書法篆刻大賽金獎。書法作品入選論文在第二屆中國鋼筆書法理論研討會獲優秀論文獎。書法篆刻作及論文曾多次在專業報刊雜誌上發表。出版《靈飛經筆法及其特點》《靈飛經筆法精講》理論著作七種,已出版《蘭亭序筆法精講》《新編鋼筆行書速成教材》等書法理論著作七種,已出版《梁衡散文鋼筆字帖》等字帖10餘種。1985年始研究硬筆書寫工具,經過十幾年不斷改進工藝研究制出了11種瑞寶齋書法鋼筆和十種瑞寶齋書法蘸筆以及木筆、竹筆、金屬筆等幾百種不同的書寫工具,在用硬筆臨習代名帖之際,為每本古代名帖都特製了一支能充分表現其技法特點的硬筆。

媒體推薦

後記
《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署唐開元廿六年(738年)二月。明董其昌定為唐鐘紹京所書。
鐘紹京,字可大,唐時虔州贛(今江西贛縣)人,自稱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三國魏著名書法家鐘繇的後裔。景龍中(707—710)拜中書令、封越國公。開元十五年(727年)至少詹事。高壽逾八十。工小楷,當時號稱“小鐘”,稱鐘繇為“大鐘”。武后時(684—704),各宮殿的榜匾及九鼎上的銘文,皆出自鐘紹京之手。他酷愛書畫,如痴如醉,不惜花費錢財,破產求書,家藏王羲之、王獻之、諸遂良等的真跡,數十百卷。
對於《靈飛經》,宋元以來記錄很少,偶有記載說趙孟煩尤為喜愛《靈飛經》,道此卷有二王(王羲之、獻之)《黃庭經》《洛神賦》之妙意,視作楷法之極則。直至明萬曆年間,《靈飛經》才名傳於世。當時真跡為董其昌所得,董深愛之,並認定是鐘紹京所書。董在每次抄寫《法華經》之前,都要對凝神靜視良久,然後才落筆。啟功先生收藏的《渤海藏真帖·靈飛經》初拓本有董其昌的一段跋文:“此卷余以萬曆廿一年觀於長安苑西旅邸,竟於萬曆三十五年冬得之吳太學。余自戊戌冬寫《法華經》至己酉方及第六卷,既獲此卷,每寫經輒先展閱一過,於古人墨法筆法似有所會,趙文敏一生學鐘紹京書才十得三四耳。”據此,《靈飛經》是可定為出自鐘紹京之手書。百餘年來未見有異議者,皆以此為正傳。後來清代的王虛舟、錢泳卻以為《靈飛經》出自唐經生之手,理由是鐘紹京所書唐《升仙太子碑》碑陰的書跡特點與此經不相同,所署年月也不相附,而流傳下來的鐘紹京書跡又不得見,要真正與《靈飛經》作比較也是十分困難的。看來,若真若假,孰是孰非,又是很難定論的了。
《靈飛經》的版本至今發現而又較為精善的有二種,一為海寧陳氏的《渤海藏真帖》本,一為嘉祥曾氏的本,前者精勁秀麗,後者豐腴端美,是刻本中的雙璧。本帖輯錄的是《渤海藏真帖》本的初拓本。本帖工穩雅致,字字珠璣,筆筆精妙,流溢著文人雅士的氣息,端莊秀靜,處處不失體態。其筆法流潤華滋,輕重得當,提轉自如,直追晉代王獻之。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極佳範本,我們編輯出版這本字帖也正是基於此。
我們以古代毛筆書法名帖編成鋼筆書法字帖的用意,是為了在現代鋼筆書法與古代毛筆書法之間架一座橋樑。通過這座橋樑,我們可以走向古人,走向毛筆書法。從學習鋼筆書法過渡到學習毛筆書法,無疑是一條坦途。同時,我們在古人那裡汲取豐富的營養,又可以返回來滋養我們的鋼筆書法,使我們用筆更精到、更熟練、更豐富,使鋼筆書法更充滿藝術魅力。這也是一條造就鋼筆書法名家的康莊大道。那么,我們所架的這座橋樑,便是一座多車道多功能的金色橋樑。
鋼筆書法,僅僅以當代的一些鋼筆字帖為範本,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那是很膚淺的,很難有成就的。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學習古代名帖就是“取法乎上”,好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選擇《靈飛經》作範本,是因為它的線條和用筆及其字形都十分接近鋼筆書法,在臨習過程中能夠比較貼切、自然地靠近它,學像它,乃至理解它的固有特點。近年來各地出版過不少供鋼筆書法愛好者學習的毛筆書法字帖,但我們在學習實踐中深切地感受到,就楷書而言,確實沒有一本帖能像《靈飛經》那樣更適合於鋼筆臨習。
為了讓讀者在臨習過程中能更準確地把握《靈飛經》的特點,我們做了一些比較細緻的工作。從點畫形態、偏旁部首的組合規律、結體的基本特點到鋼筆臨寫的筆法、個案的示範等,一一都在本書內作了詳盡的解說。古代名帖都是縱式書寫,為方便讀者,我們將《靈飛經》以鋼筆橫臨的格式編印在書內,並附原帖原文,讓讀者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對照。從鋼筆書法人手學習毛筆書法是新時代建築起來的一條高速通道,期望廣大鋼筆書法愛好者通過學習,能有一個全新的收穫,對過渡到學習毛筆書法也有一個較好的起步。
由於我們的水平和學力所限,在行文和編寫過程中肯定有不盡妥當之處,誠望行家和讀者諸君批評指教。
陳墨 許曉俊一九九八年三月於題襟館

圖書目錄

一、鋼筆帖《靈飛經》帖
二、《靈飛經》帖的基本筆法
三、《靈飛經》帖的偏旁部首
四、《靈飛經》帖的結體特點
五、章法

後記

《靈飛經》,又名《六甲靈飛經》。署唐開元廿六年(738年)二月。明董其昌定為唐鐘紹京所書。
鐘紹京,字可大,唐時虔州贛(今江西贛縣)人,自稱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三國魏著名書法家鐘繇的後裔。景龍中(707—710)拜中書令、封越國公。開元十五年(727年)至少詹事。高壽逾八十。工小楷,當時號稱“小鐘”,稱鐘繇為“大鐘”。武后時(684—704),各宮殿的榜匾及九鼎上的銘文,皆出自鐘紹京之手。他酷愛書畫,如痴如醉,不惜花費錢財,破產求書,家藏王羲之、王獻之、諸遂良等的真跡,數十百卷。
對於《靈飛經》,宋元以來記錄很少,偶有記載說趙孟煩尤為喜愛《靈飛經》,道此卷有二王(王羲之、獻之)《黃庭經》《洛神賦》之妙意,視作楷法之極則。直至明萬曆年間,《靈飛經》才名傳於世。當時真跡為董其昌所得,董深愛之,並認定是鐘紹京所書。董在每次抄寫《法華經》之前,都要對凝神靜視良久,然後才落筆。啟功先生收藏的《渤海藏真帖·靈飛經》初拓本有董其昌的一段跋文:“此卷余以萬曆廿一年觀於長安苑西旅邸,竟於萬曆三十五年冬得之吳太學。余自戊戌冬寫《法華經》至己酉方及第六卷,既獲此卷,每寫經輒先展閱一過,於古人墨法筆法似有所會,趙文敏一生學鐘紹京書才十得三四耳。”據此,《靈飛經》是可定為出自鐘紹京之手書。百餘年來未見有異議者,皆以此為正傳。後來清代的王虛舟、錢泳卻以為《靈飛經》出自唐經生之手,理由是鐘紹京所書唐《升仙太子碑》碑陰的書跡特點與此經不相同,所署年月也不相附,而流傳下來的鐘紹京書跡又不得見,要真正與《靈飛經》作比較也是十分困難的。看來,若真若假,孰是孰非,又是很難定論的了。
《靈飛經》的版本至今發現而又較為精善的有二種,一為海寧陳氏的《渤海藏真帖》本,一為嘉祥曾氏的本,前者精勁秀麗,後者豐腴端美,是刻本中的雙璧。本帖輯錄的是《渤海藏真帖》本的初拓本。本帖工穩雅致,字字珠璣,筆筆精妙,流溢著文人雅士的氣息,端莊秀靜,處處不失體態。其筆法流潤華滋,輕重得當,提轉自如,直追晉代王獻之。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極佳範本,我們編輯出版這本字帖也正是基於此。
我們以古代毛筆書法名帖編成鋼筆書法字帖的用意,是為了在現代鋼筆書法與古代毛筆書法之間架一座橋樑。通過這座橋樑,我們可以走向古人,走向毛筆書法。從學習鋼筆書法過渡到學習毛筆書法,無疑是一條坦途。同時,我們在古人那裡汲取豐富的營養,又可以返回來滋養我們的鋼筆書法,使我們用筆更精到、更熟練、更豐富,使鋼筆書法更充滿藝術魅力。這也是一條造就鋼筆書法名家的康莊大道。那么,我們所架的這座橋樑,便是一座多車道多功能的金色橋樑。
鋼筆書法,僅僅以當代的一些鋼筆字帖為範本,停留在一般的水平上,那是很膚淺的,很難有成就的。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學習古代名帖就是“取法乎上”,好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選擇《靈飛經》作範本,是因為它的線條和用筆及其字形都十分接近鋼筆書法,在臨習過程中能夠比較貼切、自然地靠近它,學像它,乃至理解它的固有特點。近年來各地出版過不少供鋼筆書法愛好者學習的毛筆書法字帖,但我們在學習實踐中深切地感受到,就楷書而言,確實沒有一本帖能像《靈飛經》那樣更適合於鋼筆臨習。
為了讓讀者在臨習過程中能更準確地把握《靈飛經》的特點,我們做了一些比較細緻的工作。從點畫形態、偏旁部首的組合規律、結體的基本特點到鋼筆臨寫的筆法、個案的示範等,一一都在本書內作了詳盡的解說。古代名帖都是縱式書寫,為方便讀者,我們將《靈飛經》以鋼筆橫臨的格式編印在書內,並附原帖原文,讓讀者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和直觀的對照。從鋼筆書法人手學習毛筆書法是新時代建築起來的一條高速通道,期望廣大鋼筆書法愛好者通過學習,能有一個全新的收穫,對過渡到學習毛筆書法也有一個較好的起步。
由於我們的水平和學力所限,在行文和編寫過程中肯定有不盡妥當之處,誠望行家和讀者諸君批評指教。
陳墨 許曉俊一九九八年三月於題襟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