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色蛛毛苣苔

銹色蛛毛苣苔

銹色蛛毛苣苔(學名:Paraboea rufescens (Franch.) Burtt.)是苦苣苔科、蛛毛苣苔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木質化,粗壯,莖極短,密被銹色氈毛。葉對生,葉片長圓形或狹橢圓形,基部圓形,邊緣密生小鈍齒,聚傘花序傘狀,成對腋生,苞片卵形,花梗細,花萼裂片相等,線形,近無毛。花冠狹鐘形,淡紫色,稀紫紅色,雄蕊著生於花冠近基部,花絲上部膨大似囊狀,花葯大,狹長圓形,兩端尖,退化雄蕊著生於距花冠基部。無花盤。雌蕊無毛,蒴果線形,褐色,無毛,6月開花,8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廣西西南部、貴州南部及雲南。生長在海拔700-1500米的山坡石山岩石隙間。

全草藥用,治咳嗽、勞傷、癰瘡紅腫等症。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主要變種,產地生境,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化,粗壯,長4.5-12厘米,直徑4-10毫米;莖極短,長2-10厘米,密被銹色氈毛。葉對生,密集於莖近頂端,具葉柄;葉片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3-12厘米,寬2-5.5厘米,頂端鈍,基部圓形,邊緣密生小鈍齒,上面密被短糙伏毛,下面和葉柄密被銹色或灰色氈毛,側脈每邊5-6對,上面不明顯,下面隆起;葉柄長1.5-7厘米。
銹色蛛毛苣苔銹色蛛毛苣苔
聚傘花序傘狀,成對腋生,通常具5-10花;花序梗長4-8.5厘米,被銹色氈毛,果期逐漸脫落至近無毛;苞片2,卵形,長7-9毫米,寬4-6毫米,被銹色或灰色短氈毛;花梗細,長5-7毫米,被疏柔毛或近無毛。花萼5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線形,長約4毫米,近無毛。花冠狹鐘形,淡紫色,稀紫紅色,長約1.3厘米,直徑約9毫米,外面無毛;筒短而寬,長約7毫米,直徑約6毫米;檐部二唇形,上唇比下唇短,長6.5毫米,2裂,下唇長3.5毫米,3裂,裂片近相等,全部裂片近圓形,長3-4.5毫米,寬約4毫米,頂端圓形。雄蕊2,著生於花冠近基部,花絲上部膨大似囊狀,具腺狀短柔毛,下部彎曲變細而扁平,長4-5毫米,花葯大,狹長圓形,兩端尖,長3毫米,寬約1.5毫米,頂端連著;退化雄蕊2,長1.2-1.5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2毫米處。無花盤。雌蕊無毛,長約1厘米,子房狹長圓形,長約6毫米,直徑約1.2毫米,花柱長4毫米,柱頭1,頭狀。蒴果線形,長3.5-4.5厘米,直徑1.2-2.3毫米,褐色,無毛,螺旋狀捲曲。花期6月,果期8月。
該種葉上面密被短糙伏毛,其它種類葉上面均疏被蛛絲狀綿毛或近無毛。

主要變種

傘花蛛毛苣苔Paraboea rufescens var. umbellata (Drake) K.Y.Pan)與銹色蛛毛苣苔的主要區別:植株較高大,莖高20-30厘米,節間長,葉疏離。分布於中國廣西西南部。越南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210-1150米的山谷、路旁及密林中岩石上。
該種所包含的2個變種,在分布上存在著明顯的地理替代,大約以北回歸線為界。這種來自廣西的大量標本,充分顯示這種替代現象,在來賓、上林一線出現過渡類型,南部植株較高大,地上莖明顯,節間長,葉片較大,這顯然是傘花蛛毛苣苔(變種)。往北植株較低矮,地上莖極端縮短,葉密集,葉片較小而根狀莖相對增長。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廣西西南部、貴州南部及雲南。生長在海拔700-1500米的山坡石山岩石隙間。
銹色蛛毛苣苔銹色蛛毛苣苔

栽培技術

栽培基質:銹色蛛毛苣苔引種後,可採用盆栽法進行栽培。栽培基質採用泥炭、原土、珍珠岩混合配製而成,配置比例為3:1:1(按體積計算)。每1米基質加入10千克有機肥、1.5千克複合肥進行堆漚。同時,施用多菌靈、百菌清及土壤消毒劑等藥物對栽培基質進行消毒滅菌。
光溫管理:根據銹色蛛毛苣苔屬於陰生植物,具有良好的耐陰性。因而在栽培時,應選擇有散射光照射的地方,避免強陽光的直射,特別是夏季,應選擇有樹陰的位置,或加蓋50%或70%的遮陽網。冬季選擇塑膠單棚放置,最低溫度控制在-3℃以上即可越冬。
肥水管理:銹色蛛毛苣苔比較耐瘠薄,栽培基質中加入基肥後,不用追肥也能正常生長、開花,也可開花前期追施0.2%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氫鉀。澆水依然遵循“見乾見濕”的原則,夏季雖然氣溫高,但有遮陰,所以也只需1-2天澆1次水即可。

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治咳嗽、勞傷、癰瘡紅腫等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