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頜龍

銳頜龍

銳頜龍(學名Genyodectes)是角鼻龍下目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下白堊紀的南美洲。正模標本(編號MLP 26-39)是一個完整的鼻端,包括前上頜骨、部分上頜骨、右及左齒骨、一些牙齒、左夾板骨碎片及部分冠突骨。這些都是在阿根廷丘布特省發現的。這些化石都保存得較差,而有一些仍保持連線的關節。銳頜龍的前上頜骨有相對較大及向前傾的牙齒,它的學名亦是因這些牙齒而得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銳頜龍
  • 拉丁學名: genyodecte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蜥形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 :角鼻龍科
  • :銳頜龍
  • 分布區域:白堊紀晚期的阿根廷
該類種類,分布範圍,形態特徵,

該類種類

含義( meaning )→ 刺痛的,尖銳的[解]顎,頜
目( order )→ saurischia
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獸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
ceratosauria 角鼻龍類
neoceratosauria 新角鼻龍類
abelisauroidea 阿貝力龍超科
屬( genus )→ genyodectes 銳頜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g. serus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
時代( period )→ 白堊紀晚期
分布( found in )→ 阿根廷
發現地層( stratum )→ ...
食性( diet )→ 肉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
推測體重( mass )→ ...
發現者( discoverer )→ woodward,1901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woodward,1901

分布範圍

由於銳頜龍的化石都是碎片,而其準確的發現位置及地層亦存疑,故它一直被認為是疑名。但是在2004年,一份重新描述似乎重新確立此屬的有效性。英國古生物學家亞瑟·史密斯·伍德沃(Arthur Smith Woodward)爵士於1901年描述、命名了銳頜龍,是繼酋長龍後的第二個被命名的南美洲非鳥類恐龍;也是至1970年代以前,最完整的南美洲獸腳亞目恐龍。在過去十年內,正模標本曾被歸類於斑龍科、暴龍科、獸腳亞目的位置不明屬、以及阿貝力龍科(有可能是阿貝力龍的次異名)。直到將附加於正模標本的人工部分移除後,才能對這個標本能作出重新的評估。在2004年的重新述敘,指出這個標本缺乏阿貝力龍科及暴龍科的主要共有衍征,但卻有很多新角鼻龍類的特徵。這顯示銳頜龍較衍生的阿貝力龍科更接近角鼻龍。再者,根據骨頭的保存及歷史紀錄,該標本有可能是從Cerro Barcino地層(阿普第階到阿爾比階)中挖掘的。

形態特徵

在2004年,奧利佛·勞赫(Oliver Rauhut)將銳頜龍定義為擁有下特徵:前上頜骨的牙齒以雁行方式重疊排列,而上頜骨的最長牙齒齒冠大於下頜厚度最薄處,這些特徵與其他所有獸腳類恐龍不同,可能除了角鼻龍以外。而銳頜龍擁有4顆前上頜骨牙齒,角鼻龍擁有3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