銍

銍,部外筆畫:6,總筆畫:14 ; 繁體部首:金,部外筆畫:6,總筆畫:1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銍
  • 拼音:zhì
  • 簡體字:銍
  • 部首:釒
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 銍
zhìㄓˋ
◎ 見“”。
English:a sickle
五筆86&98:QGCF 倉頡:CMIG
筆順編號:34112431154121 四角號碼:8111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28D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𠀤陟栗切,音窒。《說文》獲禾短鐮也。《釋名》銍,獲黍鐵也。《詩·周頌》奄觀銍艾。《傳》銍,獲也。《疏》銍器可以獲禾,故云獲也。
又《小爾雅》禾穗謂之穎,截穎謂之銍。《書·禹貢》二百里納銍。《傳》銍刈,謂禾穗也。《疏》禾穗用銍以刈,故以銍表禾穗也。
又《廣韻》古縣名。在譙。《前漢·𨻰勝傳》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注》五縣名。銍音竹乙反。《地理志》沛郡銍縣。又通作䬹。《史記·秦本紀》百里奚曰:臣嘗游困於齊,而乞食䬹人。《徐廣曰》䬹,一作銍。
又《廣韻》之日切《集韻》職日切,𠀤音質。義同。 《集韻》或作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