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金牛洞古採礦遺址

銅陵金牛洞古採礦遺址

銅陵金牛洞古採礦遺址位於安徽省銅陵縣順安鎮鳳凰村,國家2A級風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距市區30作公里。早先此處為一小山,山腰有一古洞。民間傳說天上神牛私下凡間,因迷戀鳳凰山風景而不思返。天帝屢屢喚之,神牛鑽入此山中,化為金銀銅。金牛洞由是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銅陵金牛洞古採礦遺址
  • 地理位置:安徽省 銅陵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2A級
傳說故事,考古發現,遺址修復,

傳說故事

金牛洞古採礦遺址位於銅陵縣新橋鄉鳳凰村,距市區30作公里。早先此處為一小山,山腰有一古洞。民間傳說天上神牛私下凡間,因迷戀鳳凰山風景而不思返。天帝屢屢喚之,神牛鑽入此山中,化為金銀銅。金牛洞由是得名。

考古發現

自八十年代開始,當地民眾不斷在此露採鐵礦,結果洞毀山平,進而凹陷成一個橢圓形採礦場,在西側邊坡上暴露出一些古代採礦井巷和採掘遺物。1987年以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銅陵市文物管理所先後數次對該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清理出多處古代採礦井巷和一批採掘生產工具,並在遺址附近的藥園山、虎形山、萬迎山也相繼發現了不少古代採掘遺址和大量古代煉渣堆積。
從清理出的古代採礦井巷結構和採掘生產工具、陶製生活器皿來看,金牛洞遺址的年代始於春秋,下限不會晚於西漢。當時的採礦活動最初應是露天開採,再沿著礦脈鑿開繼續深掘。清理出的豎井、平巷、斜井都是木支撐結構,有半框式和方框式兩種,豎井井筒採用“企口接方框密集支架’,結構,支擴立柱的頂端均為丫形接口,巷道兩側及頂棚用木棍、木板護幫,有的用竹蓆封頂。採礦方式是由下而上,水平分層開採。礦井中除發現銅鑿、鐵斧、鐵鋤、竹筐、木桶等一批採掘工具外,還發現了大量木炭屑,估計當時的工匠們已掌握了“火爆法”採礦技術。
銅陵金牛洞古採礦遺址

遺址修復

金牛洞遺址僅為鳳凰山古礦冶的一個採礦場,附近的藥園山、虎形山和萬迎山都曾發現過不少古代採礦井巷,其時代跨度從春秋至西漢。西南面800餘米處的萬迎山,古代煉渣遍地皆是,分布範圍約2平方公里。另外,這一帶還出土過銅錠和石質鑄范,可見,鳳凰山古礦區當時是一處規模較大的綜合銅工業區。金牛洞古採礦遺址遺存豐富,場面壯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僅是古銅都銅陵礦冶歷史的一個有力見證,也是我國有一定代表性的一處重要古銅礦遺址。為了向人們展示中國古代銅礦采冶技術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開發以銅為主的人文歷史景觀,1992年以來,銅陵市人民政府在國家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重視關心下,撥款著手對金牛洞遺址進行修復保護,成為我國繼湖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後第2個正式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的古銅礦遺址。
金牛銅雕金牛銅雕
修復後的金牛洞遺址氣候宏偉、場面壯觀。象徵著1992年的92根水泥立柱用古銅色鐵鏈相連,一棵棵翠綠的松柏簇擁,將遺址緊緊環抱,給人們以古銅礦遺址特有的凝重和莊嚴。入口處正中重達2噸的銅牛雕塑,花崗岩基座上刻有原文化部長朱穆之先生題寫的“金牛洞古採礦場”七個嵌金大字。西側為寬敞的停車場,北面是遺址陳列館,西南面沿相思河岸建有題詞廊和銅陵地區礦物岩石林。遺址邊坡上支撐的錐空網架,猶如一把撐開的巨傘,將裸露的古礦井遮掩的嚴嚴實實,更讓人感到神秘和遐思,遺址北坡將設定的空中走廊,使觀眾貼近懸壁上的採礦井巷,盡意領略古遺址的壯觀場面。另外,在遺址的圍岩上文物部門還準備設計復原一至兩處古代採礦井巷,便於觀眾身臨其境,直接體味古代礦工生活。集文物保護與展示,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金牛洞古採礦遺址,現已成為古銅都一個重要的文物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